婦人上街販售糖葫蘆等點心。(湯森路透)
中國經濟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受到重挫,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8日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約人民幣1000元(約新台幣4200元),引起各界譁然。
為了復甦經濟,中國陸續推出多項措施,其中以李克強力推的「地攤經濟」最受關注。四川省成都市、湖南省許昌市、浙江省杭州市和江蘇省南京市等獲當地政府鼓勵的攤販,紛紛出來上街擺攤,刺激經濟。
未料,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6日刊登評論文章《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文章指出,「北京是國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國家形象」,「北京必須注重保持城市應有的秩序,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於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
該文提到,「保就業保民生,北京有自己的一系列招和法」能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香港01》評論,《北京日報》的說法明確拒絕發展地攤經濟,「顯然不是一家官方媒體的姿態,更(像)是北京市政府的態度。」
此外,《央視》也刊登「熱評」,指「『地攤經濟』不能一哄而起」。「『地攤經濟』在一些地方熱鬧起來,這固然有其生存發展的價值,但並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該文稱,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旦脫離實際,一哄而起、盲目跟風,就會適得其反,「蠶食」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接著,《人民日報》7日也加入論戰,刊登《人民鋭評:地攤經濟,升溫不能「發燒」》。雖然文章主調與《北京日報》呼籲「降溫」地攤經濟相似,但是該文還指出,「地攤與城市並非水火不容。有關部門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潔癖』,別一見地攤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歡迎和支持的」,似乎不完全反對地攤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