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不要輕忽「小微企業」當下穩定社會的功能

蔡明芳 2020年06月14日 00:00:00
台灣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占全體就業人數比率達78.41%,作用不僅是創造利潤,更大功能是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協助維持社會穩定。(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台灣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占全體就業人數比率達78.41%,作用不僅是創造利潤,更大功能是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協助維持社會穩定。(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 於本月8日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可能會萎縮5.2%,是150年來最慘的情況。同時,美國經濟研究局 (NBER) 也發布聲明指出,美國經濟已在今年2月結束自2009年2月以來歷時128個月的最長經濟擴張期,上述證據顯示,中國肺炎疫情已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要國家對於疫情能否受到有效控制仍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若疫情二度大規模爆發,則在各國穩定經濟情況的政策工具幾乎用盡的情況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產生極大傷害。

   

由於此波肺炎疫情導致各國民眾不敢出門消費,或各國政府基於防疫的需求勸導民眾減少出門活動,因此,其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在於需求的大幅下滑,在此情況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均非常大。一般而言,多數中小企業在與金融機構的往來上,相對大企業的談判力是較不足夠的。換言之,大型企業在貸款條件或還款條件上可能優於中小企業許多。因此,當面對疫情的衝擊時,大企業取得救急的資金往往較中小企業容易許多。加上大企業的受雇員工人數眾多,政府在擔心失業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對於大企業遇到的困境也多會優先處理。       

 

對中小企業的幫助不應僅有效率的考量

 

如前所述,少有企業可以倖免於此波疫情的衝擊,因此,在幫助大企業減緩衝擊的紓困外,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紓困也必須小心謹慎。當疫情造成需求大幅下滑時,許多財務狀況不好的企業必面臨是否歇業的決定。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經濟學強調自由競爭與效率,當廠商的生產因沒有效率而無法與其他廠商競爭時,這類廠商應該退出市場。但是,這樣的說法應建立在我們關心廠商存在的目的是什麼。若我們認為廠商存在的只有利潤,則廠商因生產成本過高而無法在賺取利潤時,應該將資源釋放出來供其他廠商使用,亦即,資源應該給有效率的廠商來生產利用,才可以將餅作大,以創造最高的利益。

 

台灣中小企業創造的就業不輸大企業

   

對社會而言,如同大企業一樣,中小企業不只有創造利潤,還有提供就業的功能。以台灣為例,根據2019年中小企業白皮書,2018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計有146.6萬家,占台灣整體企業家數97.64%,其中79.98%為服務業,且中小企業就業人數占全體就業人數比率達78.41%,約896.5萬人,其中有661.6萬人為受僱者。由此顯見,中小企業不僅是創造利潤,更大功能是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協助維持社會穩定。換句話說,純粹以獲利或效率與否來評斷是否應該幫助中小企業的說法過於武斷。更應該注意的是,不像大企業多集中於科學園區或工業區,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是散佈於社會許多角落,對許多街廓經濟有極大貢獻。例如,各式各樣的早餐店。

 

有鑑於中小企業所提供的社會安定功能,美國聯準會FED近期也放寬中小企業貸款計畫(Main Street Business Lending Program) 的規定,提供中小企業更充裕的資金以及更長的還款期限,以減緩疫情對於中小企業的衝擊。我國政府也對於小規模營業人以及自營工作者訂有相應的紓困措施,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在疫情過後,政府的資源不應是繼續投注在穩定成長的中型企業,應該將資源重新整合並投注在這些具就業穩定功能的小型或微型企業上,惟有建立周全的輔導與陪伴機制,才可以幫助小微企業穩定經營並對社會帶來更多的貢獻。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