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珍珠港內、遭日軍重創的美軍亞歷桑那號戰艦。(圖片取自美國國家檔案局)
收音機的首相演說仍在持續,即使在艦內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山本(五十六)將自己關在長官辦公室裡,完全沒人看見他的身影。沉思默考的他,在心中來去迴盪的,就只有今後將失去許多部下的痛苦,以及一頭栽入完全看不到勝算的戰爭之中,那種難以言喻的黯淡與沉痛而已。
「英美不足懼這種樂觀的想法,他連一點都沒有。對於戰爭的前途,他只覺得戰慄,並且抱持著憂懼而已。」
野村(吉三郎)大使明瞭,美國的態度已經極為明確,那就是他們拒絕甲案這種出自日本本位的提議。可是在此同時,日本仍舊必須竭盡全力,來避免戰爭爆發才行。
儘管如此,日本在十一月十五日召開、為期五天的臨時國會上,經過認真審議後,決定通過追加預算三十八億日圓。在此同時,也通過了發行公債以及增稅的決議。
質詢的小川鄉太郎議員大喊:「我強烈主張,現在應該是轉向決戰的時刻了!」與之呼應的島田俊雄議員,也大聲催促政府:「再這樣下去絕對不行,這是全國國民的心聲!」東條首相則還是用他慣有的語調,大聲駁斥道:「現在乃是決定帝國百年大計的重大時局啊!」
另一方面,大眾傳播媒體也擺出一副好戰勇猛的陣仗。「發動一億總進軍」(《東京日日新聞》)、「應當配合國民的覺悟,全力集中完備國內各體制」(《朝日新聞》)。對美強硬的主張,可說是一片鑼鼓喧天。
「東條的演說結束後,美國海軍武官探出身體,對著書記官悄聲說:『哎呀呀,還是沒有發出宣戰布告呢!』」格魯的日記如此寫道。這可說是熱度高漲、情緒激昂、整個巨大的氛圍朝向戰爭發展的五天。
然而,儘管日方展現出強烈決意,若是美國拒絕或者不接受最終條件的話,那就只有選擇戰爭。但事實上,他們還是希望或許能夠反過來,開拓一條和平之道。在野村心中熱切懷抱的這種期待與可能性,其實也是日本政治領導者普遍抱持的願望。
不過,他們也暗自下定決心,假使美國的答案是否定,那日本為了自存自衛而宣戰,就有正當理由了。
就這樣,攸關戰爭乃至國家命運的乙案,現在就要提出,而美國政府是否接受,則是一切的關鍵。「開始就乙案進行交涉」,接獲東京的訓電,野村向赫爾提出再次會談的請求,得到的結果是「十一月二十日中午,在國務卿辦公室進行會談」。
野村把深藏在大使館保險箱裡的乙案,慎重其事地重新取出。
曾獲菊池寬賞、擁有《文藝春秋》多年資歷的作者半藤一利,透過細膩文筆,將戰爭期間的日本社會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跟著他、一步步從忐忑邁入過度自信的狂熱狀態,讓這項能短暫燃燒人民愛國情操,卻讓眾多將領和外交官僚絕望的「極機密任務」,在大洋彼岸發生,正式將美國拉入戰爭漩渦之中。
本書從美日「各懷鬼胎」的談判開始,從《赫爾備忘錄》邁向宣戰前夕,讓讀者猶如親歷現場般,看見社會不理智、陸海軍內鬥、個別掌權者私心和輿論的狂熱,全都推著日本帝國走向全面開戰的新篇章。
曾有多個時間點,都能及時擋下這毀滅性的決定,但少數清醒之人終究阻攔不了,一心只希望能「全面摧毀」並獨霸太平洋的日本軍部,並經過國家機器限制性的宣傳,將有限的珍珠港成果放大,正式點染全體國民的愛國心,也讓戰爭走向最糟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