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正值鮪魚汛期,海巡署每天至少派1艘巡防艦護漁,若想提升護漁量能,端看在地漁會需求。(海巡署提供)
釣魚台主權歸屬再起爭議,不僅宜蘭縣政府邀請蔡英文總統前往登島「掛門牌」,藉此宣示主權,在野黨亦疾呼政府祭出強勢護漁作為。惟據了解,正值釣魚台海域進入鮪魚汛期,海巡署已編排每日至少1艘巡防艦,執行護漁任務;然而,若想再提升護漁量能,甚至增加船艦數量與規模,在地漁會的態度,有無提出具體需求,成為重要關鍵。
日本沖繩縣石垣市議會研擬提案,將釣魚台地址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由於涉及主權議題,觸動中日台敏感神經;要是議案22日闖關成功,更可能進一步演變外交大戰。國民黨因而提出涵蓋「派遣海巡署船艦在釣魚台海域堅定捍衛主權及漁權」在內的四大訴求。
對此,知情官員則指出,每年4月至7月為釣魚台海域鮪魚汛期,海巡署已循往例,在3月中、汛期來臨前,前往拜會蘇澳區農會,了解漁民作業海域與護漁需求;目前釣魚台海域編排全天候24小時,有1至2艘艦(船)駐點釣魚台海域,執行護漁勤務。
只不過,官員也不諱言,釣魚台海域護漁不只台灣在做,「日方跟對岸也都有。」日本派出巡防艦等級,對岸則是海上監視船(海監船),三方船艦性質其實相當,但台日在護漁拿捏上,雙方已有相當默契,採「分階作為」。
像是漁船進入24海里,屬於一個階段,台日巡防艦各自有示警作為;24海里到12海里,是另一個階段,日方可能採取阻擋、跟隨動作,但不會出現開槍、噴水等過激行為;進入12海里後,日方勢必強硬,可不會像過去那樣扣船甚至是衝撞。雙方達成默契,基於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盡量不(指在釣魚台海域)發生衝突。」
面對釣魚台海域再次上演主權爭議,官員透露,相關單位持續關注民間保釣運動,但內部掌握訊息皆顯示,「保釣沒有任何動作。」換言之,包括在地漁會與民間保釣團體等,目前仍處於觀望階段,暫無進一步具體保釣行動。漁業署、海巡署等單位,本就與各地漁會,尤其是擁有遠洋漁業,或是富含鯖魚、鮪魚等魚種海域之所屬漁會,由於須經常性聯繫護漁事宜,大家維持密切關係,溝通管道暢通,「目前沒聽說有保釣行動。」
官員也補充,今年全台黑鮪魚捕獲量大增,各地都傳出捷報,截至6月中旬捕獲量已逾5000尾,較去年同期翻倍成長;蘇澳地區去年僅捕獲857尾,今年截至6月中,已捕獲1999尾,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為此肯定海巡護漁成效。
至於地方政府倘若提出護漁需求,海巡署是否貫徹執行?官員說明,從未接獲由縣市政府直接提出相關申請,畢竟海巡署為中央單位,地方縣市政府如果有需求,仍優先知會漁業署;一般而言都由各地漁會系統,向管轄單位漁業署提出護漁申請,再由漁業署和海巡署協調,跨部會評估作業範圍和漁汛期後,再進行妥適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