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在美中AI大戰間的角色

林若伊 2020年06月20日 00:00:00
能在AI領域領先的國家,將決定美中兩強爭霸在這場戰役中取得的戰果,最終則會以國力的消長來呈現。(湯森路透)

能在AI領域領先的國家,將決定美中兩強爭霸在這場戰役中取得的戰果,最終則會以國力的消長來呈現。(湯森路透)

美中兩強的爭霸,已逐漸從傳統領土爭奪的熱戰,轉移到認知戰及科技戰,其中最關鍵的元素,便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

 

而整個AI產業鍊,將從最核心的運算能力、資料的存放到終端的應用,都將具有傳統軍工產業的地位。能在AI領域領先的國家,將決定在這場戰役中取得的戰果,最終便會以國際競爭力的消長來呈現。

 

何謂人工智能

 

所謂人工智能,過去的定義為:以電腦模擬人類的思維過程,進而模仿人類的能力或行為。然而我認為這個期待恐怕尚不現實,目前比較實際的說法應該是:以高速運算的能力,在海量資料中執行運算與學習,藉以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所以其運算過程,也有人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或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稱之。

 

而人口數量或文化優勢所造成的海量資料,我認為是能否加入這場AI大戰的先決條件,從這個角度看,有人認為:21世紀將會是美中兩強爭霸的世紀,就不會令我感到意外了。若以人口數量來看,台灣的確沒有在AI領域獨立自主的本錢;而以文化來看,台灣語言與中國相近,價值觀卻與美國相近,如何選邊站也的確煞費思量。

 

就GDP及人均消費能力等總體經濟的面向來說:中國以14億人口生產出美國以3.3億人口所產出的六成,是以中國的人均收入為台灣的1/2及美國的1/6,如果以未來的市場考量,台灣沒有選擇加入中國陣營的理由。

 

另中國藉由網路長城,扶植本土網路企業,雖然是本於對共產黨政權維持的初衷,然而也陰錯陽差地同時保有了其AI產業發展的命脈。

 

然而,細究美中網路平台的全球影響力:Facebook(FB.US)在全球有24億的使用人口,佔全世界網路使用人口的60%,對比旗下有微信這個全方位社交平台的騰訊(700.HK),為其9.4億使用人口的2.5倍。以所屬平台影響力而言,台灣也實在不該跟中國站在一起。

 

人工智能的競爭要素

 

影響高速運算能力(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的元素,除了晶片設計的能力,便是決定能在固定面積內,放入多少電晶體的晶片製程,都會直接影響效能,如台積電的3nm(奈米)晶片產品的每平方公釐將達2.5億個,是7nm製程產品的近三倍。

 

而越高效能的晶片,在同樣時間內能運算的資訊量將越多,找到最近似完美解答所花費的時間就越短。也因此美中皆有確保將最先進晶片製程握在手中的必要,這也便是我們多次提到的,半導體產業將區分成美中兩大陣營對決的理由。

 

而在海量資料的層次,則取決於國家或是電子商務及媒體平台,其對於人民或是使用者資訊掌握的數量及質量。我們可以借用統計學的最基礎概念來解釋,越大樣本的母體,其調查出來的結果將越精準。是以資料數量與質量,也直接地決定了解決方案的含金量。

 

而這些海量資料如何存放及保護,使其不被竊取及破壞,則關係到在資安議題上,各自的伺服器產業鍊是否能受兩大陣營信賴的問題。從伺服器晶片、主機板、記憶體到伺服器的整機組裝,甚至到防毒軟體,都是我們可以探究的項目。

 

在解決方案的層次上,則將體現在物聯網(IOT)、自動駕駛(ADAS)、雲運算(CC)等領域,而我認為,影響這些領域的競爭結果,則是以5G所代表的網路速度為關鍵。由於這些運用,都需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傳遞較以往龐大的資訊含量,網路速度將決定性地影響使用者的體驗,而這也是美國封殺華為的理由。

 

對夾在中美兩強之中的台灣廠商來說,同時是機會,也是挑戰。(湯森路透)

 

台灣擁有了哪些資源

 

以高速運算的層次來說,台灣具有從晶片設計、晶圓代工到封裝測試完整的產業鍊。唯晶片設計及封裝測試的代表性廠商聯發科(2454.TW)及日月光投控(3711.TW)雖算得上處於全球領先位置,卻不如晶圓代工的台積電(2330.TW)具有全球過半市佔的寡占地位,我認為將高速運算議題的關注放在台積電身上即可。

 

在海量資料的層次,由於台灣人口處於千萬量級,且未產生國際級的電商及媒體平台,則我認為這個議題就會被轉化成:該選擇加入以Facebook及Amazon(AMZN.US)⋯等美系平台,或是加入以阿里巴巴(BABA.US)、騰訊及美團(03690.HK)的中系平台。惟以總體經濟實力及所屬平台影響力來分析,我認為以加入美國陣營為宜。

 

不過在中國的網路平台中,很值得注意的是:6/16在港股一度漲過8%,市值直接突破一萬億港元,搶佔港股第九大市值而獲得很高關注的美團點評,此一旗下具有餐飲、酒店、旅遊等生活服務網路平台。

 

雖然Q1整體營收規模遭遇逆風,然而其餐飲客單價(ASP)卻逆勢成長了14.4%、交易用戶數成長8.9%、活躍商家數目也同比增加5%,都反映其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可以說是在中國武漢肺炎疫情中崛起的新星。是故其能與美股創新高的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這五大主掌未來的網路科技股,台灣俗稱尖牙股)相互輝映。

 

而台灣在資料保存的層次上,也有不錯的利基。由於預期美中將會對彼此互相制裁,以及對於自身資訊安全的考量,兩個陣營各自「去中化」以及「去美化」需求將蓬勃發展。對夾在其中的台灣廠商來說,同時是機會,也是挑戰。

 

舉例言之,聯發科將滿足Google(GOOGL.US)資料中心的ASIC(特殊應用晶片)設計需求,而廣達(2382.TW)及緯穎(6669.TW)則分別拿下歐美電信商及Facebook(FB.US)與Microsoft(MSFT.US)的資料中心伺服器ODM(委託設計製造)訂單;在中國需求方面,信驊(5274.TW)則是受惠於華為被制裁的浪潮信息(000977.SZ)的唯一BMC(遠端伺服器晶片)供應商。

 

最後在終端應用層次,台灣許多廠商也是物聯網及汽車電子零組件的供應商,比如蘋果(AAPL.US)的智慧音箱HomePod是由英業達(2356.TW)組裝;幾年前的汽車電子股王同致(3552.TW)也生產了ADAS設備中的CMOS攝像頭。

 

但討論到終端應用,我認為還是以5G設備為關鍵,台灣的資通訊廠商,如同生產路由交換器(Switch)的智邦(2345.TW),也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在AI軟體應用及終端解決方案的面相上,由於語言及文化的隔閡,加上台灣本身不具有海量資料的儲備,我認為打國際賽的挑戰仍然艱鉅。

 

台灣民間及政府接下來該做什麼事

 

總體來說,在這種「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處境之下,已成功將資產從中國撤出而將實力保存的台商,就能憑一直以來的資本、技術及市場積累,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三到五年的短期內,中國將苦於晶片自給率僅30%的缺「芯」難題,如何把握這個機會財來壯大自己,且及早認知將來的贏家陣營來預先佈局,都在在考驗全體國人的智慧。而盤點過台灣在未來的AI大環境的優勢跟劣勢後,我也認為台灣政府該扮演更積極性的角色。

 

如同我們討論過的,台灣在未來的AI產業中,扮演了提供HPC晶片、資料儲存及資通訊設備等「基礎建設」元素的關鍵角色。但由於大數據累積的不足,我們沒有讓終端解決方案及AI應用發展的沃土。

 

這種處境,該由台灣政府與美方交涉,並仿效美國國務院要求世界500強加大對台投資的歷史先例,加強FAANG等美方強勢網路平台所擁有的海量資料,對無中資背景之台灣民間廠商的分享。如此,台灣才有可能在AI產業的基礎建設投資期過後,繼續保有下一個世代的國際產業競爭力及地緣政治影響力。

 

※作者為前美系外資投信研究背景,涉略台股、陸股及多重資產等領域,現職為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並管理「若伊時評」粉絲專頁,以投研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對於時事的想法。作者及所屬之公司在撰文當下,並未持有本文所提及公司之股權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並無利益衝突疑慮。唯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勿單純以本文為依據,請多方涉略後審慎地進行投資決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