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高雄,陳其邁看似一片坦途,但其實荊棘密佈。(攝影:蔣銀珊)
2018年底高雄市長選舉結果出爐後三天,媒體爆料,在一名陳其邁與韓國瑜共同友人的牽線下,倆人於選舉前半年就達成「口不出惡言、禍不及家人」的共識,陳其邁希望韓國瑜陣營不要批判他的父親陳哲男,韓國瑜也拜託陳其邁陣營不要攻擊他的妻子李佳芬(家族),雙方互相達成協議,倆人要打一場「乾淨又有格調的選戰」。證諸這場選戰的過程,這爆料應該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選市長不討論彼此的家庭與私德,那要談什麼?尤其陳其邁在地從政超過25年,高雄人對他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加上他一開始民調遙遙領先,有意淡化選情,所以整場選舉就看韓國瑜一人唱獨腳戲。韓國瑜能一路大話誑語、獨領風騷,設定議題、主導選情,正是拜這場不公開的協議之賜;事後證明,韓國瑜在這場協議裡拿到他想要的,陳其邁卻在其中撥錯了算盤。
身為人子,陳其邁不希望自己的父親再在選舉中被拿出來攻擊,情有可原。不過陳其邁忽略選舉是要有議題的,你不拋出議題,別人就可能用議題主導這場選舉,當選舉議題被對方設定時,可能再也追趕不及、無力逆轉。過去30年,從吳敦義、謝長廷、陳菊、韓國瑜,高雄人屢屢把他們的市長寶座全給了非高雄在地人,顯示這南方城市求新求變的企圖心異常強烈,當時陳其邁的保守選舉方式,顯然沒有捉到高雄人的「氣口」。
陳其邁曾任五屆立委,其中前三任由高雄在地選出,1998年底還以全國立委選舉最高票連任。他也當過行政院政務委員與發言人,最後以不到40歲的年齡出任高雄代理市長,曾是高雄在地最耀眼的政治新星。以他這樣的背景,高雄人對陳其邁自有一定的從政評價,也自然清楚他的父親是誰?明瞭陳哲男有什麼樣的行事風格。而如果瞭解這一層關係之後,高雄人還願意不斷地給予陳其邁機會,那就表示群眾根本把陳其邁當成獨立的個體,早將他與他父親切開來看待,陳其邁何必如此忌諱對手攻擊他父親?
在陳其邁確定代表民進黨參選高雄市長之後,不少藍營民代果然再拿陳哲男的事蹟攻擊陳其邁,甚至譏諷他是「貪二代」。有了與韓國瑜「選前協議」的前車之鑒,陳其邁不但不該再避談他父親,還應該公開地、全面地、用力地談論這對他而言曾是非常敏感的話題:陳哲男對他的影響是什麼?父親受刑後對他的衝擊何在?他又如何從當初那低谷爬起來?選舉是檢驗一個政治人物最好的場域,如果陳其邁一直把自己父親當成軟肋,他就一直過不了那個「坎」,未來的政治發展就永遠受限。
再戰高雄,陳其邁看似一片坦途,但其實荊棘密佈。諸如,一年選三次的高雄人早已動員乏力,罷免案投出的93萬票顯然是補選市長時難以企及的高標,如果陳其邁激不出五成的投票率,甚至拿不到自己當初的74萬票,都將傷害任何勝選者未來的執政能量。
此外,高雄人否定韓國瑜,不代表肯定陳其邁;事實上,如果高雄人真的很肯定陳其邁,也不會在一年半前將治理高雄的機會交給韓國瑜。如果民進黨與陳其邁還一切因循舊慣,把高雄人對他們的支持當成理所當然,怎能肯定不會再重蹈大意失荊州的覆轍?
此刻的陳其邁該想的絕不是出來罷免韓國瑜的93萬人,倒是該思考一年半前,為何高雄人寧可把市長職務交給一個與高雄素無淵源的外地人,卻吝於給他們栽培了超過25年的高雄在地人一個機會?是對民進黨的疲態?還是陳其邁本人不滿意?如何訴諸一個新的城市治理方向,將自己變身為2.0版的陳其邁,重燃選民的熱情,正是他未來不到兩個月的當務之急。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