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內部爆「鬥習」傳聞,但背後主角應非李克強(右),而是想藉習李體制分裂,削弱總書記習近平地位的「反習派」。(湯森路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公開提及「6億人月均收入在1千以下」,隨後又因支持「地攤經濟」慘遭官媒打臉,引爆「習李鬥爭」傳聞。然而從事發至今近一個月,李克強的國政及外事公開行程及報導均未受到影響看來,中共高層似乎認定此波內鬥傳聞的「主角」並非李克強,背後操盤手應是近年攻勢不斷的「反習派」,有意藉凸顯習李體制分裂,削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主導地位。
然而因經濟衰退而起的路線爭議,確實讓一心想在十三五收尾之年樹立政績的習近平顏面無光,為習主掌思想宣傳、被稱為「中共大腦」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也因此延續高壓作法,下令嚴格管制言論。不久前對岸更盛傳中共中央機關工委發出「20不准」文件,嚴格規範中共黨員「政治言行」、嚴禁接觸境外「反動資訊」,阻絕黨內異見。
中共在5月下旬舉行全國人大政協,原意展示抗疫有成;不料不但因經濟成長率「蓋牌」引發議論,李克強在兩會閉幕後的記者會上坦承中國6億人平均月收入僅1千人民幣,震驚中外媒體,也讓數度聲稱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習近平臉上無光。
就在中國媒體與智庫苦於如何在「月收1千元」與「大國崛起」之間自圓其說之際,李克強繼在記者會上大讚「地攤經濟」有效解決失業問題之後,再次藉視察山東的場合稱「地攤是中國的生機」,引來地方政府火速跟進吹捧,濟南、成都、南寧等共27座城市發文鼓勵民眾擺地攤,甚至有地方政府為此安排考察行程。
儘管「地攤經濟」釋放了因疫情長期停滯的經濟壓力,卻同樣與「大國崛起」形象相悖。在地方政府風靡數日之後,中共中央宣傳部突然在6月4日下達命令,嚴禁媒體使用「地攤經濟」一詞;官媒央視立即跟進報導,強調地攤經濟「不能一哄而起」,不應盲目跟風。
中宣部快速出手,加上央視總台長慎海雄不但是中宣部副部長,也是習近平文膽,外界立刻將打臉李克強的動作解讀為王滬寧親自下令。而在習近平愛將蔡奇主管的北京隨後發難,指地攤「不利形象」之後,「地攤風波」也升高為習李路線之爭,甚至被視為中共高層內鬥。
然而從近1個月來習、李公開行程觀察,習近平持續被拉高至毛、鄧地位的趨勢未變,李克強在國政及外事的行程也未受影響,顯示這波角力並非表面上的習李之爭,而是延續過去以江派為主的「反習派」發動攻勢,且依舊由王滬寧出面迎戰。
今年初爆發的COVID-19疫情,嚴重衝擊王滬寧為十三五收官擬定的宣傳策略;中宣部門不僅下令嚴控疫情報導,面對國際社會一再指責中共隱暪匿情,而中共黨內對經濟衰退的不滿逐漸檯面化,中宣部門也對黨內思想言論祭出新的緊箍咒。
海外中國人權團體傳出,主管國家機關內中共黨務工作的「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於5月20日下發《關於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員工作時間之外政治言行若干規定(試行)〉的通知》,針對在共黨及國家機關任職的中共黨員於工作時間之外的言行,明列20項「不准」行為。
根據海外人權團體及美國智庫傳出的內容,「20不准」除了延續之前要求的不准「妄議中央」,不准散布違背黨路線的言論或醜化黨和國家形象之外,還包括在一切私生活場合,不准說不同意見,不准發表偏離「兩個維護」的言論,不准搞任何「低級紅、高級黑」。
另外,就算是私人時間也不准瀏覽「反動網站」,更不能在網路社群上「點讚」,不准收聽收看境外反動電台和電視節目,不准利用工作中掌握的資訊發布「內部」消息,不准成立或參加自發成立的同鄉會、校友會等組織,不准拉幫結派,不准做兩面人等等。儘管內容看來荒謬,然而從控管措施遍及私生活來看,中共黨內面臨的異議壓力顯然相當巨大。
●中國動員13席非洲投票部隊 UN人權理事會不談香港卻談「美國警暴」
●中國嗆明保留港「國安案件」管轄權 人權組織:行使自由將被當顛覆行為
●中國年花2千多億台幣搞「盤子外交」 公衛預算低遭疑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