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2月在紐約討論敘利亞局勢。(湯森路透)
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席次之爭日前開打,勝出者雖然不像5個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但能參與決策和投票,提升國際影響力,因此席次也成為各國爭取的目標,參選國家有的出錢出力,就是希望占有關鍵一席。
安理會10個非常任席次是根據地區分配,其中5席在日前改選,亞太地區席次由印度獲得,拉丁美洲席次則由墨西哥搶下,非洲地區則由肯亞出線。「西歐及其他國家」地區的2席競爭尤為激烈,加拿大、愛爾蘭、挪威陷入3搶2,結果是加國被擠出局。
加拿大的失敗,也凸顯出想要躋身安理會的一員並非易事,或許不是國家領導人高呼口號、選前幾個月衝刺拉票就能做到,有時需要的是長期認真經營。
Amid #COVID19,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elects India, Mexico, Norway, Ireland & Kenya as non-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volkan_bozkir elected @UN_PGA for the 75th #UNGA session.
— United Nations (@UN) 2020年6月19日
18 new members join @UNECOSOC.https://t.co/ceKyMxqiRz pic.twitter.com/TZXr4Jy6Kd
加國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曾在2015年選戰之夜承諾,上任後將讓加國重回世界舞台。「國內外很多朋友擔心,加拿大在國際上失去有人情味和建設性的聲音」,杜魯道喊話,「我代表3500萬加拿大人民簡單講:我們回來了。」
不料杜魯道的外交宏願,如今被國際現實打臉:聯合國17日票選非常任理事國時,愛爾蘭、挪威在一輪投票獲得3分之2票數,同樣積極爭取的加拿大卻飲恨出局,也是加拿大繼2010年把席次輸給葡萄牙之後,再度角逐安理會席次失利。
I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the countries elected to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day. As we move forward, Canada remains committed to working with our partners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sustain peace, fight climate change, and improve economic security. https://t.co/4JDd5Z2aj0
— Justin Trudeau (@JustinTrudeau) 2020年6月17日
外媒指出,杜魯道在投票前一度淡定,表示無論加國是否當選,都會「往前邁進、引領風騷」,在氣候變遷和「女性主義外交政策」上扮演領頭羊。但隨著投票逼近,杜魯道團隊卻展開「瘋狂」催票,向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國領導人通話拜票。
加拿大再度挫敗,也讓杜魯道政府的外交策略備受質疑。《衛報》(The Guardian)引述專家分析,加拿大爭取各國支持的行動起步太晚,而角逐失敗也顯示出杜魯道上任至今,外交訊息和路線模糊、缺乏清楚方向等問題。
Canada’s failed UN security council bid exposes Trudeau’s 'dilettante' foreign policy https://t.co/4tgekZjrnA
— Guardian news (@guardiannews) 2020年6月18日
平日不經營,選前才「搶救」的情形不只如此。杜魯道團隊在離投票不到數月的2月,才走訪西非塞內加爾、東非衣索比亞、以及德國等地拉票。杜魯道本也有計畫走訪加勒比海各國,但隨著國內的天然氣管線計畫引發當地原住民抗議潮,相關出訪也作罷。
德國非營利組織瓦亞摩基金會(Wayamo Foundation)副主任克斯頓(Mark Kersten)向《衛報》批評杜魯道臨陣磨槍的作法,表示要和他國建立友好關係,使加拿大獲得足夠支持,這都需要長時間的經營,「你有5年時間,為什麼不早點安排出訪和會面?」
相較之下,獲得席次的挪威、愛爾蘭都用了數年鋪路,在17日的投票分別贏得130、128票。而加拿大雖然之前投入200萬加幣(約新台幣4350萬元),這筆「競選經費」遠高於愛爾蘭,然而再多的銀子似乎都無法彌補加國外交政策模糊的硬傷。
克斯頓以杜魯道主張的「女性主義外交」為例:「對我來說,這代表任何加拿大的國際事務決策都必須考量性別層面。但我們有這樣做嗎?在和沙烏地阿拉伯打交道,或處理和中國關係的時候,我不見得看得見。」
加拿大過去參選非常任理事國可說是無往不利,一直到2010年,時任總理哈柏(
“We would have hoped for a different result yesterday,” said @JustinTrudeau after Canada failed to win a seat o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What we were able to do over the few years with this campaign was strengthen and deepen many many ties.” Read more: https://t.co/QTRRf3Rst4 pic.twitter.com/okNK9LeyEA
— Power & Politics (@PnPCBC) 2020年6月18日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外交學者朱諾(Thomas Juneau)向《衛報》表示,口號和現實之間確實存在巨大落差,也希望這次的挫敗能讓加國當局檢討至今「半吊子」的外交政策。
「加拿大長期設法避免對許多議題採取明確立場。要成為安理會的一員,這種作法會很難維持,因為國際對你的期待會更高」,報導引述朱諾表示,「外界會放大檢視,這點很重要,畢竟在這個國家(加拿大),對外交政策的檢視很有限。」
加拿大的對手也不是省油的燈。據《BBC》中文網指出,除了加拿大,挪威和愛爾蘭在競選策略法上也頗費心思,其中挪威給每位聯合國大會代表贈送名牌當禮物,愛爾蘭則在2018年招待相關人士,在紐約享受愛爾蘭搖滾樂團U2的演唱會。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定期选举,关于竞选的策略、手法和尺度,你可能不太了解。https://t.co/P3BnFPvaCx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2020年6月16日
非常任理事國的角逐定期上演著。安理會除了美、中、英、法、俄5席常任理事國,另外10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為2年,每年改選5席,分別來自5個地區:亞洲2席,非洲3席,拉美2席,東歐1席,西歐及其他國家(WEOG)2個。
據《BBC》,參選國至少需要獲得聯合國大會3分之2支持票才能當選。在過去10年內,大多未見激烈競爭,因為許多國家有「組團參選」的安排,不過WEOG區的席位競爭較激烈,因為該區各國沒有組團或達成類似的協議,而是各自獨立參選。
報導引述聯合國網站資料指出,聯合國安理會職責在於保障國際和平與安全,會針對各地衝突和隱患問題作出決議。此外,安理會每年要向聯合國大會提交年度報告、特別報告,並會對戰略地區行使託管、遣派維和部隊、實施國際制裁等作為。
Congratulations to @KenyaMissionUN, which was elected Thursday to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for the 2021-2022 term. Looking forward to welcoming Kenya, @IndiaUNNewYork, @MexOnu, @NorwayUN & @irishmissionun to the UNSC as we continue working to advance global peace & prosperity. pic.twitter.com/qKWWCJ7V0t
— Ambassador Kelly Craft (@USAmbUN) 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