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什麼是蒸飯箱? 台日的便當文化差異

新井一二三 2020年07月05日 09:21:00
天氣愈來愈熱,日本母親不得不擔心孩子的便當可能壞掉。(湯森路透)

天氣愈來愈熱,日本母親不得不擔心孩子的便當可能壞掉。(湯森路透)

夏天的便當

 

清早做的便當到了中午才吃,中間有六個鐘頭時間。這些年,日本氣候有熱帶化的趨勢,做母親的不能不擔心:便當盒裡面的東西會不會壞掉?

 

看作家米果寫兒時回憶的散文《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台灣學童帶去上學的便當,都是在學校裡蒸熱後吃的。米果是少數的例外:每天中午母親把剛做好的便當直接送到學校來,就像李安電影《飲食男女》裡的朱爺爺。喔,多麼幸福的孩提!

 

據我所知,日本學校從來沒有蒸熱便當的設備。

 

日本的公立小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幾乎一直供應營養午餐。至於好不好吃﹑受不受歡迎,每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說不完的意見;但是,至少對家長來說,不用擔心小朋友的伙食就是了。

 

東京的公立學校,提供午餐到初中畢業為止。上了高中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了。具備食堂的高中不多,一般來講,至多賣麵包和飲料而已。為了省錢,也為了不讓寶貝挨餓,多數母親叫孩子帶便當上學。我都為了兒子做了幼兒園三年和高中三年的便當。幸虧,兩所學校都離家算近,做母親的早上五點半起床就來得及做便當。兒子在高中的一些同學,住得離學校很遠,六點前就要出門;他們的母親則很辛苦,要四點鐘就起床,做早餐﹑做便當,甚至開車把孩子送到火車站去。

 

清早做的便當到了中午才吃,中間有六個鐘頭時間。這些年,日本氣候有熱帶化的趨勢,做母親的不能不擔心:便當盒裡面的東西會不會壞掉?為了避免難堪的情況發生,無論是米飯還是菜餚,都等冷卻以後才塞進便當盒去。老人家說,白米飯中間塞一個梅乾就起反腐爛的作用,所以也塞一個吧。

 

我在日本「生協」(消費合作社)的商品單子上看到有一種「哇沙米紙」,乃吸收了哇沙米(山葵)成分的小紙片,據說放在便當盒內,可以防止食品腐爛。我買過,也塞過,但不知道實際上有沒有用。與其把「哇沙米紙」放在便當盒裡,倒不如把便當盒放在保冷袋裡吧。所以,每年夏天最高氣溫超過了三十度,我都會把便當盒跟保冷劑一起放進內側貼了鋁片的袋子裡。沒想到,有一天兒子回家埋怨我道:保冷劑太強力,導致便當盒中的米飯都凍結了!

 

總之,在我印象裡,關於便當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防止腐爛,而關鍵在於如何保冷到午休時間。所以,看米果寫到在熱帶的台南,要把便當加熱吃,我一時覺得不可思議。這有點像看著楊德昌電影《一一》,發現台北的小學生趴在桌子上集體睡午覺,一個人逃走的洋洋出門時不換鞋子一樣(兩者都在日本學校裡是不曾發生的情形)。

 

另一方面,我知道日本有保溫便當盒。到了寒冷的冬天,不忍叫寶貝吃冷冷的便當,有些母親買來保溫便當盒。聽說,最近也很流行咖哩飯﹑牛肉飯等有湯汁的便當;果然是保溫便當盒不僅能保溫而且能密封,促使午餐內容多樣化。據廠家說明:放進盒子中的飯菜湯水只要最初有六十五度,就不用擔心會腐爛,因為壞蛋細菌的活動溫度是在三十度和四十度之間。

 

原來,食品並不是溫度高了就開始壞掉的。從三十度到四十度,人類覺得難熬的溫度正是對細菌來說活動能力最強的環境。在曾經溫帶的日本,氣溫很少到三十度,所以不用擔心便當內容物會壞掉。後來,氣溫開始超過三十度,大家拚命往冷卻﹑保冷的方向去努力。反之,在歷來屬於熱帶的南台灣,人們早就知道保溫加熱才是避免腐爛的途徑。於是,在學校裡都有把便當盒蒸熱的大型機器。那到底是多大的?我很好奇。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留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廣州中山大學。

任職朝日新聞記者、亞洲週刊(香港)特派員後,躋身為中文專欄作家。

日文作品著有:《中国語はおもしろい》(講談社現代新書)、《中国‧中毒》(三修社)、《中国・台湾・香港映画のなかの日本》 (明治大學出版會,以林一二三之名義)。

中文作品:《心井‧新井》《櫻花寓言》《再見平成時代》《臺灣為何教我哭?》《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媽媽其實是皇后的毒蘋果》《我們與台灣的距離》等二十九部作品〈皆由大田出版〉。

 

購書連結:這一年吃些什麼好?東京家庭的四季飲食故事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