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愷專欄:ECFA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

林向愷 2020年07月12日 00:01:00
後疫情時代,與中國簽署FTA當然不是根本,如何與中國保持經貿安全距離才是關鍵。(湯森路透)

後疫情時代,與中國簽署FTA當然不是根本,如何與中國保持經貿安全距離才是關鍵。(湯森路透)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迄今已屆十年,早收清單自2011年1月實施以來,粗估為業者省下新台幣2000億元的關稅;另依據經濟部資料,國際政經局勢變化加上兩岸產業結構調整,ECFA所帶動對中國出口的成長已不復初期顯著。此時,ECFA還有繼續的必要﹖

 

ECFA只剩商品貿易自由化的工作

 

ECFA不是只有某些產業的早收清單,後續還包括:商品貿易及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保障以及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由此可見,ECFA不是單純處理商品貿易自由化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是一個涵蓋範圍廣泛的區域經貿協定。2012年8月兩岸已完成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至於服務貿易協議,涉及人與資金跨境移動,對台灣社會與工作機會衝擊過大,引發「太陽花學運」未能完成簽署,看來短期內也無法簽署。ECFA只剩商品貿易自由化的工作(包括中國農產品輸台),難怪有業者指出「ECFA後續很難講,會怎樣沒人知道,FTA才是根本。」

 

經歷此次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各國人民工作與正常生活普遍遭到破壞,凸顯經貿自主的重要性,各國政府無不思考如何提高糧食自給率與再生能源供應以及建立關鍵的生產供應鏈,確保未來變局中消費與生產的安全,提升效率不再是政策唯一考量。疫情趨緩之際,台灣雖不必像歐美國家需要規畫大型的經濟重建計畫,但台灣與中國間文化、語言障礙較低,地理距離又近,經貿往來極度密切,加上中國從未放棄統一意圖,密切的兩岸經貿關係將會影響台灣的整體安全。武漢肺炎疫情過後,台灣還能像疫情爆發前那樣依賴與利用中國嗎?

 

區域經貿協議要有實質效益,最關鍵因素在於參與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組織以及價值理念(ideology)不能有太大的差異。(湯森路透)

 

後疫情時代,與中國簽署FTA當然不是根本,如何與中國保持經貿安全距離才是關鍵。一般人對FTA的理解多停留在「雙方透過關稅減讓以開放商品市場」表面層次,忽略商品生產與銷售過程中各國政策差異可能產生的不公平貿易現象。日前,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A. Merkel)接受歐盟媒體訪問時,提及現階段英國與歐盟脫歐談判面臨的問題,其中主要障礙在於:只要英國堅持其國內勞工、環保、社福、政府補貼以及競爭政策不必與歐盟一致,歐盟與英國之間就不可能維持零關稅的經貿關係,因為政策差異會造成政策傾銷(Policy Dumping)。舉例說,假設A國商品生產的環保規範較B國寬鬆,導致A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較強;此時,若兩國又有FTA,則A國商品會藉著較寬鬆的環保規範在B國產生類似傾銷現象。

 

只剩FTA的ECFA當然沒有繼續的必要

 

此類政策跨國不一致是貿易不公平的源泉,不公平貿易一旦存在,就沒有持久的自由貿易。為避免政策傾銷,FTA談判時,雙方都會檢視彼此政策的差異以決定各種商品適用的關稅稅率,以避免簽署後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相較於歐盟與英國間的政策差異,台灣與中國在勞工、環保、社福、政府補貼、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競爭政策差異更加顯著,因此,與中國簽署FTA後,除了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外,還要承受中國商品的政策傾銷,造成我們尚未享受「自由貿易」的效益,就得先承受FTA之害,只剩FTA的ECFA當然沒有繼續的必要。

 

區域經貿協議要有實質效益,最關鍵因素在於參與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組織以及價值理念(ideology)不能有太大的差異。中國為一黨專政的威權體制,政策形成由上而下,中國共產黨嚴格控制社會組織,透明的資訊嚴重不足,人民少有言論自由,遑論政策討論空間,且中國已背離過去其所承諾的「和平崛起」,與「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理念差異愈來愈大;台灣則是屬於多元自由的民主社會。多元且分權程度較高的台灣面對高度集權的中國時,無法自由選擇與中國要發展何種經貿關係,目前兩岸交流所呈現民間與政府不同調以及政府無法有效規範的現象,就是最好說明。因此,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必須小心謹慎,以台灣整體安全來思考。此時,簽署區域經貿協議的交易成本太高,它只是過渡性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因此,建立有安全距離的兩岸經貿關係須從以下幾個原則切入:

 

一、政府應對ECFA早收清單實施迄今實際的效益,以及對台灣工作機會與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全面且完整評估,做為往後決策的參考。

 

二、以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處理兩岸經貿事務,無須另行簽署兩岸經貿協議。

 

三、政府應定期發佈台灣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以及相關風險,讓政府與業者決策時有充分資訊。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前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