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金改失敗,國內金融機構還是明顯混亂效率不彰,使得外商對台灣投資意願低落,更不用談要取代目前的香港了。(攝影:張哲偉)
中國全國人大日前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簡稱國安法),此法的通過也代表中國將對香港更進一步的掌控。對於中共的這項舉措,國際上陸續傳出不少反彈聲浪,這之中除了是擔心中共對於香港的民主自由會有更進一步的危害外,更重要的是害怕這座亞洲最安全的金融貿易港即將消失。
相信大家都認同香港身為國際金融重要樞紐的地位,事實上早期香港就因為與中國之間的地緣關係,被視為相當優良的轉口加工出口地,還一度與台灣在製造業上合稱「亞洲四小龍」。不過在1960年代後,香港逐漸脫離製造業的行列,轉而成為世界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之間的窗口。這之中關鍵就在於相對自由的金融政策與貿易管制。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雖然對外資鬆綁,然而相對嚴格的外匯管制對於外商們而言仍然是進到中國市場的大阻礙,此時對於金融低管制且外匯、黃金等流通限制較少,且與中國有著非國與國特別關係的香港便從本來的優良貿易轉口港搖身一變,成為了重要的金融中心。就算在1997年英國交還香港主權後,香港仍靠著一國兩制的特殊地位穩住了其地位。
不過隨著現在國安法的通過,也代表香港未來恐怕得受到中共更大的掌控,近幾年中國對於本土企業越來越嚴格的管控,不僅在各大公司基層裡設立黨部系統加強控制外,許多公司的股份裡也被迫安插進了代表中央的股權,使得整個企業的運營方向強烈的受到政府的限制,就連外資企業這幾年也同樣難以倖免於難。種種因素再加上兩年來的美中貿易戰,已經讓外資對於中國的信心受挫。而香港從去年送中條例到今年的國安法,更是對外資的強烈警示,未來對於這個轉口港的投資恐怕只會日益減少。
在台灣的我們這幾天下來雖然也同樣為在香港爭取著自由的華人朋友們擔心,但其實也有不少聲音認為台灣該把握這次的機會接過香港的棒子,成為外商在亞洲的新選擇。我認為這說法有些道理在,但仍是太過一廂情願的想法。香港的崛起本來就與旁邊中國息息相關,現在也可能因為中國的加強管控結束,而台灣在蔡英文政府上任後,與中國的距離逐漸走遠,已經不可能直接複製香港當年的成功了;更何況論金融環境,台灣也與香港相差甚遠,我們除了在外匯與稅率方面不如香港管控的寬鬆外,幾次金改失敗下來國內的金融機構還是明顯混亂效率不彰,這些都使得外商對於台灣的投資意願低落,更不用談要取代目前的香港了。
不過此時香港的混亂的局勢對於台灣來說還是一次的機會,這波動亂後已經陸續傳出不少香港的中高階金融人才決定出走,台灣不該放過這次機會,雖然目前我們周遭的各國也對這批人虎視眈眈,但畢竟對方跟我們在語言與文化上還是較為的接近,這優勢將使得我們能在各國的競爭下脫穎而出,並成功接下這批為香港打下目前根基的人才,讓我們有機會脫離原本不佳的金融體質,改善目前國內的金融環境。我認為也是在那之後,台灣也才能真正的好好去思考該如何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的新霸主。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系三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