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很明顯尚未能理解追隨年輕人即是「追隨演化」的道理。(攝影:王侑聖)
近期,接連有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和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發起的「日知學塾」舉辦結業式,兩者都有為國民黨增加青年族群支持的用意。假若以六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和國民黨智庫的民調為參考,前者調查,在25至34歲年齡層民眾中,僅6.8%支持國民黨,後者統計,在20歲至29歲年齡層裡,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為6.3%,和民進黨皆有不小的差距。革實院和日知學塾當然都是為了回應此一政治現實,但國民黨恐怕仍像是輛未安裝盲點偵測的老車,對「爭取年輕人支持」這件事依舊帶有誤解。
首先受邀結業典禮的貴賓,自馬英九、朱立倫、江啟臣到各級民代,在國民黨檯面人物所剩無幾情況下,邀請他們到場似是無可厚非,但若以「師長」之姿,欲圖引導年輕人理解政治這門課,則未必沒有疑義,尤其政治啟蒙一如人文教育,取法乎上也僅得之其中,倘若取法乎中?乎下?道理不就在這裡。國民黨把政治教育的角色過度責付在這些人身上,一來已自我設限了政治二字的意涵,二來也意味了政黨本身和其他領域社會賢達的連結性太弱。
再者,又可能還有心態上的屏障,以為年輕人多是被民進黨蠱惑、都是被綠營網軍操控、都是愛跟風、都是對國民黨有所誤解,因而無論革實院和日知學塾在反制對手乃至自我變革的行動上,都會因為先行窄化了對手的面向,結果反倒是箝制了自己的可能性。
其次,若真要以國民黨檯面人物為師,則最為自我彰顯「九二共識」和「馬習會」的馬英九能帶來多少感召?為馬辯護者,總以為年輕人不知馬習會的意義,不懂九二共識的價值,但繼續如此,也只證明他們和年輕人的現實世界是如何處於平行時空。也就是在台灣年輕人出國讀書、工作,簽證國籍欄愈來愈多被逕自標記為「China」(中國),而依照他國簽證業務,此「China」是當地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要求的「一中政策」為之時,不待習近平脫口「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國民黨自許「九二共識」裏頭的「一中各表」,在很多可及的情境裡早就蕩然無存。2018年不就有台灣留學生不滿居留證國籍被改成中國,進而控告挪威政府,而於今年5月一審判決出爐,挪威法官即以「一中政策」為由判決台灣留學生敗訴,其他國家同樣現象所在多有,不是告上法庭的才真的存在。
另外,包括年輕人申請考托福時,美國ETS管理的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早已將台灣考生國籍列為「中國台灣」,那不也是這家公司為顧及中國市場的善意(壓力)而做的改變;當年輕人出國住宿,卻發現國外諸多旅館業近年「突然」一個個都開始遵照ISO3166國籍碼規定,把台灣標記為「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而好巧不巧,自中國鞍鋼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張曉剛2015年上任ISO主席,這類情事就益發顯著,即便同年底馬習會之後也沒有緩減。
台灣自小學到大學,過去許多學生基於體育交流、學術交流名義的出國訪程,又有多少是在中國駐外單位向主辦單位施壓下,差點無法順利出場表演和比賽,又或者得換個名字上場。這些孩子、年輕人一旦成年後自我回溯,看著馬英九因為馬習會而風風光光,頻頻為九二共識辯解說項,心理會是什麼滋味?國家元首追求個人歷史定位,能夠跳脫人民實際經驗多少?
再回到近期的香港議題。國民黨內似乎仍有一定的聲音,認為是民進黨政府操作香港反中情緒才在選舉中得利。問題是,跳脫所謂綠營網軍、媒體的傳銷,台灣有多少年輕人根本無需民進黨替他們說明香港人的抗爭意義,甚而許多人是走在民進黨前頭,對於香港抗爭者的支持,多有個人價值和理念的連結,就像同婚議題一般,國民黨人卻以為全部都可操作得來。這便又回到一個粗糙的理解,即你有親綠名嘴、我就有親藍名嘴,你有親綠媒體、我就有親藍媒體,你有綠營網軍、我就有藍營網軍,然後,繼之以為年輕族群的招攬,也可採取同樣的建制手段。
但香港一隅,豈止是「反中」、「親中」的立場差異,國民黨難道沒有看出其中年輕人以此體會到的「善政」和「惡政」之別。民進黨意識形態是一回事,國民黨不也因為自我意識形態,徒然陷溺在「反中」、「親中」的泥淖,進而忽略自己面對惡政的態度,才是它不為多數年輕人接受的主因。至於國民黨那面對中國,就會不由自主發散出「倚賴和專斷權力妥協而獲致和諧」的味道,對青春年華正將起步者來說,這種黨之特徵也確實難具備什麼吸引力,從而,對照國民黨於國內政壇華麗激情的演出,不正是因此屢屢催出了基教派,卻推開了年輕人?
最後,國民黨或許以為,開闢管道讓年輕人能接觸到國民黨人物,並聆聽他們的演說,應可改變年輕人對國民黨的觀感。這或許真的有幫助,尤其政治人物確實有別於他人,許多領域的佼佼者容有「親近而生侮慢之心」的問題,政治人物很多時候卻恰恰相反,因為平常檯面上他們總是雌牙裂嘴,滿口政治語言,一旦有機會接觸到他們私下收斂起政治表演的一面,感覺他們如人家常,是有很大的機會能減低惡感而出現好感。但這種現象無論哪一黨都一樣,不會是國民黨的專利,且這種形式的號召力,其實只改變得了有限的年輕人,卻完全改變不了政黨自己,甚至還會因此強化了自己政黨本質僵化的一面。
國民黨革實院和日知學塾,怎麼看都還是有「由政治人物教授年輕人什麼是政治」的慣性,主要是為了培養認同國民黨的年輕人,但很明顯地還尚未能理解追隨年輕人即是「追隨演化」的道理。當然,這也取決於你接觸的多是什麼樣的年輕人,以及對年輕人的信任和信心程度。總之,國民黨太過高估民進黨對年輕族群的操控,又太過低估年輕族群對民進黨做出的修正,這已直接影響了自己對年輕族群的經營模式,因而一再把年輕人送往他黨的,其實也正是國民黨自己。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