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別府灣服務區遠眺。(湯森路透)
到了二十一世紀,生存在太平洋上的海洋國家—日本,其具備全球性視野的國土建構,必須是從日本人出發、以日本人為基礎,放眼整個地球的國土建構才行。放眼地球的國土建構,也就是俯瞰全球環境問題的國家建構。
現在已經不是單單往摩天大樓邁進的時代了。進入九○年代後,摩天大樓的建設熱潮持續發燒,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高四百八十六公尺,吉隆坡的雙子塔高四百五十公尺,都已經超越了紐約世貿中心的四百一十三公尺。高層建築的興起,讓日本的都市景觀和亞洲各地變得如出一轍;二十一世紀,預計環太平洋地區將會出現龐大的都市群。
問題是,這些都市都是漂浮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參照二九六頁圖)。關東大地震、洛杉磯大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等讓人清楚認識到其恐怖的大地震,陸陸續續地發生。而在這片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現在陸續建起了龐大的都市群。說到底,這樣下去真的好嗎?日本作為地震大國,應當著眼於環太平洋地區的防災來建設國家,並以提供模範為使命。那麼, 這個模範該是什麼樣貌,又該如何建設才好呢?
日本的年輕人,正在逐漸遠離東京。幸田露伴曾經斥責道:「一國的首都,就像是人的頭部一樣」、「作為國民卻不愛首都,就好像作為人卻不愛惜頭部一樣,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 19 國土廳在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九日發表、有關首都機能移轉的民意調查,結果如下:
贊成:百分之七十四點四
反對:百分之十二
不知道:百分之十一點三
無回答:百分之二點三
人心正在遠離東京。露伴若是仍然在世的話,應該會斷定現在的東京人是不愛首都的「愚蠢之輩」吧!但新日本的模範,必須要「脫東京」才行。
新(第五次)全國總合開發計畫,其基本戰略—「二十一世紀國土的宏觀規畫」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多自然居住地區」的設置。他們在一直以來的四個課題(人與自然、基礎建設、城鎮規畫、地區經濟)以外,又加設了「文化與生活樣式」這個委員會。也就是說, 他們從生產中心、工業中心、都市中心的國土規畫,轉而對生活中心、文化中心、居家日常的狀況產生高度的自覺。
日本每年有一千五百萬到六百萬人出國,換言之就是全國人口每八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離開日本增長眼界。見過世面之後,如何有效活用國土的特徵便成為重要課題。比起工業和都市景觀,自然景觀更是日本的國土特徵。於是,「實現輕鬆閒適的生活,讓都市與多自然居住地區的多樣文化,共同編織成美麗的國土」、「向同時兼具生活與自然豐饒的世界敞開大門,充滿活力的國土」、「足以向世界自豪,充滿美麗與創造的國土」等,遂成為極吸引人的口號。
能夠實現這點的場所,是日本的中山間地區。現在,各地區紛紛打出「日本海國土軸」、「日本東北國土軸」、「太平洋國土軸」等各式各樣的構想;不管哪一個構想,交通、通信、資訊基礎建設的整飭,都是首要課題。若是能把作為社會資本的基礎建設整飭妥當,那麼荒涼地區的問題便可以化解大半。
二十一世紀是網路的時代,網路的好處在荒涼地區尤其顯眼。日本的國內名目生產總額,在一九五五年還不到九兆圓,但到了一九九三年,已經成長到四百八十兆圓,人均所得世界第一。日本經濟的成長受到日圓升值壓力的強烈影響,在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議,決定了日圓升值的基調,此後日本經濟的樣貌急速的改變。一般都認為日本因為資源稀少,所以進口產品應該大半都是基礎原物料;但事實上,日本的製品輸入比例在一九八九年已經突破了百分之五十,到了一九九五年更超過了百分之六十的水準。換句話說,日本正處於對海外直接投資增加、經濟逐漸空洞化的狀況;因此,如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成了急迫的課題。
雖然我們深深期待資訊產業能夠擔起這個重責大任,但資訊基礎建設的整飭卻相當遲緩。例如,一九九二年的家庭內個人電腦的普及率,相對於美國的百分之三十三,日本只有百分之十二;一九九三年的電腦擁有者的通信服務利用率,相對於美國的百分之五十四,日本只有百分之三;同年的家裡裝設有線電視的戶數,美國是百分之六十二,日本只有百分之五,落差極大。
資訊基礎建設的整飭,將會產生擴大內需傾向;作為太平洋文明的主要成員,第五次新的全國總合開發計畫,預期將會帶來更加宏觀的視野,並創造出兼顧景觀與安全的美麗國土架構。透過網路收看電影、舉行視訊會議、在網路商城買東西,全都可以在室內完成,但這樣是不健康的。雖然不需要晴耕雨讀,但身體還是必須要有活動的場所。因此,在數位空間中生存的人類,非常需要有個地方,能在自然中讓身體獲得解放。
神社位在森林之中,佛寺則有庭院相伴。在那裡,充滿著深深打動人心、蒼翠欲滴的綠意,還有各式各樣的生物生存其間。它讓我們在為造化的奧妙感動之餘,也產生出惶恐與敬畏之意。從這當中,產生出人類的創造力。我們應該深深理解到,在生活中擁有庭院,是多麼可貴的事情;而多自然居住地區,正能夠實現這點。新首都作為這種理念的體現,必然要建設成充滿綠意的庭園都市才行。
作者簡介
川勝平太
一九四八年生於日本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早稻田大學博士學分修滿後退學,一九八五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學校法人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理事長。
主要著作有《日本文明與近代西洋》、《富國有德論》、《亞洲經濟的未來與日本文化》、《資本主義始於海洋》等。以《文明的海洋史觀》一書獲得第八次日本讀賣論壇獎。
譯者簡介
鄭天恩
台大歷史所碩士,曾任日文小說編輯,目前為專職翻譯。譯有《來自擇捉島的緊急電報》、《二十世紀旗手》、《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文明的遊牧史觀》、《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人民解放軍的真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