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SIGN》劇照(圖片取自網路)
在某工廠停車場,發現了一名男性仰躺陳屍在堆高機貨叉部位。據聞無法釐清是自殺還是他殺,也找不出死因。
解剖後發現,體表佈滿了許多細碎起倒刺的割傷痕跡。外傷是我的專業領域,我立刻明白這是玻璃碎片所造成的傷口,看過現場照片後,果真確認到堆高機的擋風玻璃有部分碎裂。
擋風玻璃碎裂的話,首先會懷疑是否為交通事故。可是,從現場狀況來看,立刻排除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我重新將多達數千張的現場資料與照片看過一遍。傷勢集中在遺體下半身,而且雙手不知為何有髒汙。查看玻璃碎片的飛散狀況,可知男性是猛烈撞上堆高機的擋風玻璃。堆高機作業時的時速很低,究竟是發生什麼事才會造成「猛烈撞擊」呢?謎團反而愈滾愈大。
看著現場照片時,我注意到場內有電線桿。隱約想到某種可能,便請偵查員進行調查。
隨後接獲的聯絡表示「電線桿上的把手與倉庫屋頂尖端,各驗出單獨的新掌紋與腳印」。
果然如我所料。死者雙手的髒污是在攀爬電線桿時所造成的擦傷。這名男性是從電線桿上對準堆高機,縱身一躍而死的。
這樣便解開了男子的死亡經過。可是問題是,為何他要這麼做?特地爬上電線桿跳下,這種自殺方式也未免太不自然。
※
起初我懷疑死者吸毒,不排除因毒品作用而產生幻覺的可能性。可是,解剖調查藥物反應時,血液呈陰性反應。也就是說,男性在死亡時並沒有服用毒品。
另一方面,從男性膀胱內的殘留尿液則檢測出極微弱的陽性反應。於是我從警方資料追查男性的犯罪紀錄,看到「因吸食毒品數度遭到逮捕,1個月前剛出獄」的記載。
這下我總算搞清楚了。是「情境再現現象(flashbacks)」。
服用毒品會出現幻覺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就算曾接受過治療並戒毒,幻覺與被害妄想等症狀仍會存留於腦部蓄勢待發,藉由疲勞或飲酒等因素再度發作。這就是「情境再現」的副作用。
根據偵查員的調查,男性在身故之前曾對友人說出莫名其妙的怪話,研判很有可能是因為情境再現產生幻覺,而堅信「我飛得起來!」吧。而他也真的從電線桿「飛下去」。
我做出「單一事故、無人涉嫌,無犯罪嫌疑」的結論,強行犯偵查組(譯註:負責偵查殺人、恐嚇、強盜、誘拐等犯罪的單位)也認同這個說法。
※
此案就此告結,可是後續又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過了好一陣子之後,該名男性的父親致電找我,並表示:「我有話要告訴你。」
他接著訴說:「我兒子是被好幾個男人聯手殺害的。」
應該是無法接受兒子的死亡吧。他向我提出幾點疑問與假設,我一一反證推翻其說詞後,電話就被掛斷了。又再過了一陣子,他帶著自製的「犯案現場」平面圖找上門來。
然而,警方根據周邊監視器影像與鑑識科的分析結果,確認案發現場附近沒有可疑人物徘徊,根本不可能發生這位父親所主張的犯行。
過沒多久,幾乎每一天都會接到他的電話。可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我不能擅自透露警方的偵查資訊。
「伯父,您的兒子並非遭到殺害,是自己從高處跳下身亡的。至於為何他會這麼做就不得而知了,真的很抱歉。」
我只能如此友善地回答,沒有說出毒品的事。至今我依然認為,對這位父親來說,還是不要知道事實會比較好。
*本文摘自《解剖台上的真相:相驗超過2萬具遺體的日本法醫鑑識檔案》,台灣東販 出版。
巽信二
1954年出生於大阪府。
近畿大學醫學院法醫學教室主任教授。
醫學博士(法醫.監察醫)。
1980年於近畿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
續留母校擔任講師、副教授,2007年起轉任現職。
自1985年起擔任大阪府監察醫事務所監察醫,
亦身兼大阪府大阪市受虐兒鑑定醫師。
2010年獲頒法務大臣獎、大阪高等檢察廳檢察長獎。
主要協助大阪府警偵查辦案,為許多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