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登輝心裡,他往往不是從國民黨的黨國立場去看問題,尤其攸關台灣前途的大政方針,他都是從「台灣的角度」看。(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那天,是1990年3月19日,星期一的上午。
我隨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工作會主任鄭心雄博士到總統辦公室隔壁會客室,向李登輝總統簡報「黨務革新案」。
與會的,僅有蔣彥士、宋楚瑜、徐立德和鄭心雄五人。
負責簡報的是鄭心雄,但是,所簡報的「黨務革新案」內容卻是我的手筆。那也是我第一次和登輝先生近距離的接觸。
總統府對我而言,是個熟門熟路的地方,因為總政戰部就在總統府裡。我從1979年「心廬」畢業分派到總政戰部,就「心戰處」一個單位,整整工作了十年。當然可稱之為「老參謀」了。
總政戰部的公文,一般頂多上到參謀總長。至於,簽呈上達總統的,國防部稱之為「大簽」。這對絕大多數國防部參謀而言,可能從不曾經歷過。
以我十年參謀經歷,承辦的還是最為重要的「專案」,也僅上過兩次「大簽」。那時,在總政戰部上大簽,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一個大簽,修修改改,來回個五六次算是正常,其中光是開會,那就不知道要開多少次了!
但是,在當時國民黨中央黨部,給「主席」上簽文或作報告卻是稀鬆平常的事。這對於像我這樣,曾經歷過國防部嚴格參謀訓練的黨工而言,還真是不習慣得發慌!
那是我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的第二年,還是個東南西北都還搞不清楚的「菜鳥」,鄭心雄就把「黨務革新」這等重大的案子交給了我。
前後只開過兩次不太正式的會,第一次,是三位副秘書長和中央政策會執行長開了個「碰頭會」,大家心裡都沒個底,都摸不透李主席到底要把國民黨怎麼「改」?怎麼「革」?
當然,我也聞到了若干醋味,他們這幾位黨高幹,顯然對於登輝先生竟然把這麼重要的任務直接交給了鄭心雄有點吃味吧!最後,這個碰頭會沒有任何決議,大家兩手一攤,就請「心雄兄」看著辦了!
我也不知道鄭心雄哪來的信心?竟然也就轉手一扔,放手讓我這個菜鳥自己「看著辦」了。
參謀作業第一要務是「目標原則」,但是,李登輝改革國民黨的「目標」何在呢?他沒提點鄭心雄,我也只能挖空心思去「揣摩上意」了!
鄭心雄曾帶我拜訪過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部,坦白說,比起咱國共兩「列寧式政黨」,那簡直就「不像個樣」。
簡單一句話,美國的兩黨,只有「選務」,沒有「黨務」。要學他們,國民黨只能打碎重建,但那是「革命」就不是「革新」。
比較值得參考的,而且也是李登輝比較熟悉的只有日本的自民黨了。於是,我就琢磨著朝這個方向「摸著石頭過河」去了。
坦白說,我一直希望鄭心雄能給我點「指示」什麼的;但是,直到我完成草稿,要請其他幾位高幹第二次開會前,鄭心雄僅從頭到尾翻了一下,他老兄就帶著我上場了。
令我既訝異又佩服的是,他就這麼翻了兩下,開會時卻說的頭頭是道,似乎這個版本就是出自於他的手筆。
令我更訝異又失望的是,辛辛苦苦一個月的心血結晶,在總統府裡向登輝先生簡報時,他似乎沒太用心在「黨務革新」這件事上了。更令我玻璃心碎的是,李總統也沒有對我特別投以「關愛的眼神」⋯⋯。
其實,我發現他那天的心思,應該是轉移到了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百合花」學運,以及預期召開的國是會議的主題上。
宋楚瑜接著很得意地向他報告,黨中央研究的結果,認為總統選舉方式,以「間接選舉」最為有利。因為,總結歷次選舉經驗,大凡「多名額」的選舉,國民黨總是能夠獲得最多席次。但是,單一名額的選舉,風險就大多了!
李登輝沒有直接回應宋秘書長的建言,他突然冒出一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力量在哪裏?那就是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啊⋯⋯」然後呢?就沒有下文了!
這就是李登輝典型的跳躍式思考與表達方式。後來,我才摸透,原來李登輝和我岳父一樣,他們是用日文思考的,當要用國語表達時,會經過一個轉譯的過程,就不免會出現「語法」不夠「道地」,甚至於有時還會辭不達意⋯⋯。
接著那天之後,李登輝破天荒的在總統府內接見了百合花學運代表,親自承諾一定會召開國是會議,研究憲政改革議題,完成國民大會的全面改選。
後來,國民黨中央成立了一個「憲改小組」,由李元簇副總統主持,馬英九擔任該小組的秘書。鄭心雄也是與會的成員之一。
有一天,中常會後,鄭心雄找我進他辦公室閒聊,他很疑惑的跟我說,不知道主席怎麼搞的?好像對李元簇領導的憲改工作不太滿意!我當然也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直到後來傳出:李登輝主張總統直選
更傳出:宋楚瑜是經蘇志誠轉達吿知的。
又傳出:宋楚瑜「罷朝三日」以示不爽主席沒先跟他打聲招呼。
但是,我卻恍然大悟了!
原來,就在1990年3月19日,向李登輝簡報我寫的「黨務革新案」的那天⋯⋯李登輝已經領悟到:唯有讓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學生,以及所有的台灣人民,直接藉著總統直選,才能發揮出民主的力量,才能徹底推倒一切反動的舊勢力。
但是,那天,包括我在內,似乎沒有任何一個人體會得到李登輝所說:「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力量在哪裏?」這句話的重大意義。
為什麼我們會領略不出這句話的意思呢?我後來才更進一步的體會出,在李登輝心裡,他往往不是從國民黨的黨國立場,去看問題;尤其,對於攸關台灣前途的大政方針,他都是從「台灣的角度」,去思考台灣的未來。
這也難怪,他會和國民黨漸行漸遠,終至分道揚鑣了!
最終,國民黨在總統直選中兩度喪失執政權,但是,台灣的民主政治卻從此大放光芒!(文章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作者為前國大代表,「印度風」企業集團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