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不願放棄海外市場,對此頻頻祭出「去中國化」的措施,但看來種種的努力並無法達標(湯森路透)
在印度全面下架中國社交影音軟體—抖音(TikTok)之後,美國也打算對TikTok出手,不管是下架禁用、或是由美國企業收購,對向來強調自由市場的美國而言,都是一個不尋常的動作。不過,由美中科技戰的脈絡來看,此事醞釀已久。
做為一個社交軟體影音平台的新創,抖音是一個在短時間內獲得大成功的例子。和youtube上動輒一小時的影片相比,抖音專攻1分鐘不到的極短篇,許多影片內容由使用者自製上傳、千奇百怪,填補人們的眼球時間空檔。它也內建很多特效功能,幫助用戶打造優化的影片效果;同時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推薦下一個火紅的視頻。
基於上述功能,抖音能夠蒐集大量的用戶資料:包括使用者觀看喜好和評論內容、使用者的手機型號和所在位置、甚至連人們在抖音上打字的擊鍵節奏,都可以進抖音的資料庫。蒐集這些資料,是抖音據以成功的元素、但也一直讓它深受違反資料保護法規的困擾。
特別是因為抖音深受年輕人喜愛,許多國家懷疑抖音未能符合兒少隱私保護的規定。今年7月,美國司法部著手調查TikTok是否違反保護兒童隱私協議。南韓通訊委員會也於7月認定它未經父母同意就收集14歲以下兒少的資料,罰款 1.86億韓圜(約新台幣498萬元)。
隨著中美科技戰的升級,反對TikTok的理由,也從兒少個資保護,進階到國家安全。由於中國可依據《國家安全法》要求抖音移交外國用戶資料。愈來愈多人懷疑,抖音是否為中國間諜工作的一環。
抖音不願放棄海外市場,對此頻頻祭出「去中國化」的措施:首先是邀請美國籍的前迪士尼高管,出任北京字節跳動的營運長及TikTok的執行長。次後又傳出將把總部搬到英國倫敦。但看來種種「去中國化」的努力無法達標,為了免於被美國封殺,現在又傳出可能由微軟或其他美國公司買下TikTok,斷尾求生。
川普總統對此併購案先是反對、後又同意,甚至又要求「媒合併購」的佣金。眾人雖然對川普的反覆並不意外,但這也反映美國內部對政府是否應該高度干預市場運作,態度並不一致。
無論如何,美國決定如何對待TikTok,將是一個指標性的案例。網路空間在技術上固然可以全球暢行無阻,但法律和政策的改變,隱隱即將網路區分為「中國」和「美國」兩大板塊。從前人們常常聽到美國企業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必須配合中國政府的政策。但沒有想到,今天情況雷同,只是中國企業和美國市場的角色互換了。
※作者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