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小學畢業後,柯子彰赴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就學,與橄欖球就此結緣。(翻攝自永遠的十三號〜柯子彰臉書)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9日以千字悼詞緬懷李登輝,並把兩人之間的友誼比喻成,森喜朗之父森茂喜與「台灣橄欖球之星─柯子彰」般超越國籍。事實上,已故球星柯子彰在台人難以出頭的日治時期,破天荒以23歲之姿當選日本國家橄欖球代表隊隊長,不僅廣獲「橄欖球天才」美譽,帶隊戰績更寫下亞洲橄欖球界傳奇。
柯子彰生在台北市大橋頭,小時舉家隨父親經商遷至福建福州。1923年小學畢業後,柯子彰赴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就學,與橄欖球就此結緣,天生體格加上過人的天賦,天才之名逐漸萌芽,協助學校連續3年獲得全國高校冠軍。
中學畢業後的柯子彰成全日本各大學名校爭取的頂尖運動員,最終他順利考入早稻田大學並入選橄欖球隊,擔任右後衛、正鋒的13號位置;大二那年,柯入選首次成軍的日本橄欖球代表隊遠征加拿大,賽前這支本不被看好的球隊,最終7戰獲得6勝1和的亮點成績,並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橄欖球旋風。
據《nippon.com》報導,柯子彰除具有領導天賦外、決策力也出色無比,大四不僅成為早稻田大學的主將,創立獨門「搖晃戰法」,以快速傳球的手法,打亂對手防禦並趁隙攻擊;移動速度快、加上破壞力十足,搭配柯子彰正確指令,更能有效掌控比賽的節奏。
柯子彰認真的個性與戮力練習加成,大四、大五成為早稻田大學的橄欖球隊長,率隊連續兩年力克強敵明治大學而得到全日本大學橄欖球聯賽冠軍。
1934年初澳洲大學橄欖球代表隊赴日本比賽,柯子彰以23歲之姿獲選為日本國家代表隊的隊長,迎戰實力強大的澳洲隊,寫下1勝1負的戰績,並且連續4年入選每年例行舉行的關東、關西對抗賽的關東地區代表隊選手,當時的橄欖球界甚至留下這段話。
「柯子彰之前沒有柯子彰,柯子彰之後亦無柯子彰。」
這股柯式旋風連民風純樸的日本女性也招架不住,每當穿著13號球衣的柯子彰持球時,球場觀眾齊聲忘情高喊「KA、KA、KA、KA」,柯子彰英俊、瀟灑,球技高超,迷倒了不少日本少女,這位非本土選手,瘋迷千萬少女,所到之處尖叫連連。
日本媒體稱他「天才選手」、「台灣來的奇才」,當時日本新聞媒體每年選出日本各領域最重要的人士,柯子彰在1933至1934接連兩年榮登日本風雲人物榜,台灣的報紙曾以「永遠的天王巨星」為題刊出他對橄欖球發展的貢獻,是享譽日本與國際球壇的重要人物。
二次世界大戰後,柯子彰返回台灣,成為台灣橄欖球協會的創會元老,用畢生熱情投入橄欖球運動的推動,雖致力培育後進,但台灣英式橄欖球運動因為場地、運動人口不足等種種因素,一直未能充分發展,相較而言較為冷門運動。
不過,柯子彰在橄欖球的地位無庸置疑,至今老一輩日本人還清楚的記得球衣13號的「柯」,一直到柯子彰2001年91歲逝世前幾年,還經常有日本媒體專程來台灣採訪這位橄欖球星。
值得住意的是,1975年日本橄欖球協會慶祝橄欖球傳入日本75週年,特別選全日本最傑出15位選手,柯子彰榮獲第13號位置(右後衛、前鋒)最佳選手,贏得日本橄欖球史上最優秀選手15人之一的榮譽,也是台灣「永遠的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