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釀酒的葡萄有1368種 為何我們只喝到其中20種

黃麗如 2020年08月18日 09:55:00
世界那麼大,無論是葡萄酒還是乳酪,都浩瀚燦爛的如同星河,品味不該被那幾款主流葡萄所控制。(湯森路透)

世界那麼大,無論是葡萄酒還是乳酪,都浩瀚燦爛的如同星河,品味不該被那幾款主流葡萄所控制。(湯森路透)

我習慣在旅途中買瓶當地的葡萄酒、託運回台與友人分享,這一路運過玻利維亞、亞美尼亞、摩洛哥、馬其頓、希臘、土耳其等地的酒。曾經有葡萄酒專家質疑我的行為很可笑,他說:「這些地方都不是葡萄酒大國,何必花力氣和精神把不怎麼有名的酒帶回來。」我總是說:「這些國家也有葡萄園啊!有的甚至在六千年前就開始釀葡萄酒,我在那裏喝到的葡萄酒味道還不錯。」

 

曾經,我也是想努力攀爬葡萄酒天梯的一員,想盡辦法記住法國特級酒莊的名字、釐清波爾多的右岸與左岸、研究布根地地塊的坐向、猛吸著酒鼻子(LE NEZ DU VIN)好確認小小玻璃瓶裡定義的皮革味⋯⋯但旅行越多越發現餐桌上的葡萄酒其實是萬花筒,不是只有梅洛(Merlot)、卡本內蘇維翁(Cabernet Saivignon)、夏多內(Chardonnay)。當我在土耳其喝著埃米爾(Emir)配著乳酪和核果、在阿根廷門多薩喝著迪莫拉索(Timorasso)配著阿根廷餃子 (Empanada)、在亞美尼亞的葉綠凡喝著阿雷尼(Areni)紅酒看著亞拉拉山配著胡桃木烤肉,那相映的趣味與奔放的酒體,都不輸在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廳小心翼翼喝著1982年的拉菲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插圖由大辣出版社提供

 

世界那麼大,無論是葡萄酒還是乳酪,都浩瀚燦爛的如同星河,品味不該被那幾款主流葡萄所控制。

 

讀《叛逆的葡萄》其實就是幫非主流的釀酒葡萄加油吶喊,世界上釀酒的葡萄有一千三百六十八種,但僅其中的二十種就供應市面上八成的葡萄酒,我們在超市或酒鋪貨架上看到的酒標,往往就是二十種葡萄排列組合,再不斷重複出現在法國、智利、西班牙、義大利、澳洲、紐西蘭、阿根廷等地的酒瓶子上。那其他一千三百多種葡萄去了哪裡?莫非都得了失語症!

 

其實他們都在,只是我們喝酒的視野不夠寬、品酒的舌頭不敢去闖、固執的概念讓我們錯過了許多在地佳釀。有時候,因為不會讀酒標上葡萄的名字(德文或葡萄牙文);有時候,因為產區太過陌生;有時候,擔心挑個不知名的酒被同儕取笑,便放棄了嘗鮮的勇氣。而這個放棄一旦頻繁出現,很有可能會導致某種葡萄因為不被需要而被棄耕,徹底在地球滅絕。

 

插圖由大辣出版社提供

 

人類釀製葡萄酒的歷史有數千年,在地球的許多角落都有和當地人一起走過數百年的葡萄園。因為想要見識各地的葡萄酒風味,我近幾年的旅程刻意走進每個喝酒國度的葡萄園。在玻利維亞拜訪自然酒的釀酒師時,他語重心長的說:「如果整個南美洲都追隨歐洲或美國的口味, 把原來的葡萄樹砍掉、改種梅洛、席哈,那這塊土地的特色就完全消失了。」葡萄酒關乎的不只是口感,還聯繫著歷史與文化,當全球的葡萄酒為了迎合主流的口味,而只用二十種葡萄來釀酒、只去討好幫葡萄酒打分數的酒評家口味,這個世界將會多麼枯燥乏味!

 

插圖由大辣出版社提供

 

威爾森(Wilson)的珍稀葡萄考察旅程,不只是喝在地的葡萄酒、去感受自然酒的風味、看清楚葡萄園本來的面目,在一趟又一趟的酒途中,他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在義大利寄宿家庭喝到的那口酒滋味、在歐洲漫長轉機的那杯瑞士葡萄酒、在歐洲爆發難民潮時的葡萄園風景⋯⋯一個又一個與酒與人相遇的故事,勾勒出葡萄酒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重要又尋常,既獨特又能安撫人心,在不同的國度裡,葡萄酒照映出人生的模樣。

 

插圖由大辣出版社提供

 

如同威爾森所說,葡萄酒的追尋不是爬梯子,而是走迷宮。這是一個每拐一個彎、每做一個選擇都會有驚喜的遼闊迷宮,我樂於沉迷在此,不斷的探索、追尋,啜飲真實的味道。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突然好想喝瑞士的葡萄酒,為了珍稀葡萄,我願意重返美到無聊的國家,有形形色色原生種的葡萄在,酒杯一點都不會無聊。

 

 

(此文摘自大辣出版社《叛逆的葡萄:踏上珍稀葡萄酒旅程》推薦文。《叛逆的葡萄:踏上珍稀葡萄酒旅程》一書由酒界評論家傑森.威爾森所著,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最佳葡萄酒書專書。)

 

黃麗如:酒途旅人,著有《喝到世界的盡頭》、《酒途的告白》、《極南》。臉書粉專:享樂遊牧民族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