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啟用有國際宣示意義

子瑜在非洲:查德生活二三事 2020年08月20日 00:00:00
「台灣代表處」選擇在索馬利蘭揭牌運作,有開先例的意義。(取自外交部臉書)

「台灣代表處」選擇在索馬利蘭揭牌運作,有開先例的意義。(取自外交部臉書)

17日晚間,外交部發布好消息,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啟用,而且名稱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台北,而是台灣。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三個重點觀察:

 

一、索馬利蘭跟索馬利亞的歷史情仇很有台灣味

 

這兩個名字,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索馬利這塊土地。對英語系國家而言,這兩個國家比台灣跟泰國更容易搞混…

 

不過實際上呢,索馬利蘭目前是事實獨立的國家,還沒受到國際上主要國家的承認,這點跟台灣超像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要回到十九世紀的非洲大瓜分,在西歐列強的主導下,索馬利這塊土地分為「英國的索馬利屬國」與「義大利的索馬利」。這兩塊土地大致圍繞衣索比亞,呈現「7」字型,義大利那一塊是右邊那一撇;英國這一塊則是左邊的橫向筆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零年代迎來非洲國家獨立潮,這兩塊土地也在1960年相繼獨立。英國這一塊早些,六月二十六日,叫做索馬利蘭;義大利的晚一點,七月一日,叫做索馬利亞。

 

由於都是索馬利,因此在義大利這一塊獨立時,兩邊就順勢結合成索馬利亞共和國。

 

只是,本粉專經常強調一個重點,非洲有非常多的族群、文化、語言,如今的種族衝突,往往是當年歐洲列強統治時,刻意拉甲打乙或挑撥分化,方便統治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索馬利亞跟索馬利蘭也是如此,雖然合併成同一個國家,但境內的各個族群依舊有著不同的利益關係,衍生的後果就是政變和暗殺。1969年,總統Shermarke遭暗殺,軍方發動政變掌權,由 Mohamed Siad Barre將軍開啟22年的獨裁統治。

 

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化,1980年代起,索馬利亞各地陸續出現反抗運動,再加上隔壁的衣索比亞偷偷資助捅刀,其中勢力最強的,就是如今索馬利蘭這一塊、由艾薩克部族為主的「索馬利民族運動」。

 

索馬利亞為鎮壓反抗,出動大規模空襲、甚至採取種族清洗手段,將當地第二大城百分之九十的範圍摧毀殆盡,傷亡高達十萬人。由於索馬利亞政府對諸多反抗部族均採取類似措施,反而引發更大規模的反抗,導致1991年遭推翻下台。

 

獨裁政權崩潰,索馬利亞隨即爆發內戰,索馬利民族運動便趁勢在1991年宣布獨立,成為索馬利蘭共和國至今。

 

索馬利蘭領土範圍是原索馬利亞的五個省份,政治上融合傳統部族體制與多黨競爭。全球主要國家雖然多未承認其國家地位,但有半官方或非官方的往來互動。台灣可能是全球第一個與索馬利蘭相互承認國家身份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曾經是同一塊範圍,後來分家,又後來重合,因為腐敗的統治希望能獨立建國…」台灣跟索馬利蘭根本是分隔地球兩端的孿生兄弟或姊妹吧?

 

二、以台灣為名的國際宣示意義

 

對台灣來說,代表處用「中華民國」,裡面就有一個中國的字眼;用「台北」,其實也差不多,因為中華民國不被承認,只好用臨時首都的名字。於是,這一次用「台灣」,就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台灣兩個字,雖然中國跟親中派會吃豆腐說「台灣是地名」;但不要忘了,中國在國際上打壓台灣,都會強調要加上中國兩個字,例如中國香港那樣。這一次只有「台灣代表處」,顯然是打臉中國跟親中派的說法。

 

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台北,這一次的「台灣代表處」,選擇在索馬利蘭揭牌運作,其實是為了日後跟其他國家比照辦理,有著開先例的重要意義。

 

三、美國也來讚聲的弦外之音

 

更有趣的是,台灣跟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美國也大動作表達肯定。這點自然跟在美中對抗的大環境下,當台灣堅定支持自由民主的陣營時,自由民主的夥伴也會同樣表達對台灣的力挺。

 

不只是索馬利蘭,美國國務卿也特別在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台灣前,跑去訪問捷克,並且在演說時大力肯定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台灣的決定。

 

還有比這個更故意嗆聲中國的嗎?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就算是當棋子,也要當個有實力的棋子,才能夠在大國博弈間爭取到自己的利益;沒有實力的棋子,連上檯面的資格都沒有,只能當棄子。

 

台灣有一些政治人物,整天不敢選邊站,或是明明親中卻要表現成跟美國保持距離,都是讓台灣遠離有實力的棋子,邁向棄子之路。(本文授權轉載自子瑜在非洲:查德生活二三事臉書專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