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已有多個城市的PM2.5濃度,每立方米已超過500微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承受水準。(湯森路透)
短短幾年時間,持續升級的霧霾危機擴大至整個中國社會。當所有人為霧霾找各種原因分析或抵禦時,不該忘記中國式霧霾的關鍵主因,即一些學者們鼓吹盛世的「中國模式」。以拉動官員政績為目標的GDP論與全民健康福祉嚴重背道而馳,此前主要體現在貧富差距與安全感缺失,而今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在霧霾面前也不得不面臨挑戰。
不誇張說,霧霾的出現,恰恰表明了中國模式的崩塌與血淋淋代價,而對霧霾的戰爭,亦將推向對整個特色體制的追責與唾棄。
據媒體報導,截至12月20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每立方米已超過500微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承受水準。以石家莊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為例,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這一指數是國際規定的空氣六級嚴重污染級別(300微克/立方米)的三倍多,堪稱「危險級」、「恐怖級」。
與此同時,從中國社交平台與媒體報導上看,幾乎呈現了一邊倒的霧霾刷屏現象,各種霧霾分析、霧霾事件、霧霾衝擊不斷地敲打著每個人,焦慮、無助與恐懼如影隨形,人們逃不開霧霾,也不知所措。更進一步的觀察不難得出:霧霾一年比一年嚴重,中國人對霧霾由最早的無所謂或調侃情結,已經轉換到明確的反對與逃離。可以說,多年來的中國式環境污染,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霧霾這樣引發全民討論。
霧霾的代價是極其嚴重的,根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計算,中國今年最嚴重的大氣污染已影響了4.6億人,污染程度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常指標的6倍。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報告也指出,全球超過9成人口受到空氣污染影響,中國受影響最重,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於戶外污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物理學家計算的資料是,中國的空氣污染平均每天會導致4000人死亡,占中國總死亡人數的17%。目前很難統計出近些年由於霧霾而導致的病情、死亡與社會代價,在極其不透明的管控維穩體制下,這些可能永遠都是謎。
實際上,今天中國式霧霾的根源並不難找,它既不是自然結果,也不是單純類似英國當年的工業化污染導向,它始作俑者的罪魁禍首是政治體制。在半極權化半市場化的中國模式下,中國產生了大量的污染型經濟,產能持續過剩,在民眾期盼的去污染與官員追求的保GDP的選項中,政治導向必然選擇了後者,因而所謂的經濟轉型、結構性調整在中國數十年成為空談,流於形式,與之相關的重汙染則吞噬整個大地。
以最為著名的汙染地、全球鋼產量位居第一的河北為例,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粗鋼、鋼材、生鐵產量分別完成9989.64萬噸、13051.08萬噸、9306.4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5%、5.14%、2.24%,增幅分別高出全國3.15、4.04、4.34個百分點;鐵礦石同比增長5.86%,增幅高出全國8.06個百分點。這明顯與今年政府提出的「去產能」目標逆反。
可以說,中國霧霾背後的經濟賬,實則是政治問題,人們缺乏監督政府的權利與自由,甚至於對此稍微作出一些反對,都將面臨巨大的人身安全。比如,前幾天在成都一些人因為霧霾嚴重,在市中心戴口罩坐了十分鐘,結果全被員警帶走。更早之前,很多環保人士還被各種莫須有罪名,比如「嫖娼」或「非法出版」等抓捕入獄。
歸根結底,霧霾只是中國模式的負作用表面化體現之一,更多的污染仍在繼續,比如毒食品、毒土地等也是觸目驚心。對政府毫無監督約束權的人們,不管是污染,還是腐敗,又或是拆遷、雷洋事件等,都應清楚知道,不解決基礎的政治問題,霧霾也好,其他也罷,都不可能得到根治。這樣的社會,除了逃離或明確反對,大概都是死路一條。
※作者為中國媒體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