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承恩專欄:馬英九們無法迴避的三個問題

宋承恩 2020年08月28日 00:02:00
過去的「和平協議論」,到現在馬英九的「苟和論」,延續的是同一個基調,都是藏在「不要戰爭」糖衣下的毒藥。(湯森路透)

過去的「和平協議論」,到現在馬英九的「苟和論」,延續的是同一個基調,都是藏在「不要戰爭」糖衣下的毒藥。(湯森路透)

「首戰即終戰」風波過了幾天,是平心靜氣討論的時候。新聞會過去,但這件事太重要,涉及二千三百萬人的身家安全,許多人未來世代的福祉,但或許不包括馬英九的?兵者,國之大事,用現代的觀點,更牽涉區域乃至全球政經版圖的重整。

 

辦會造勢,是慣用的手法,也是頂著博士頭銜各位的強項。從南海史料到「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現在,已經進化到「國家不安全」了。有愛國的機會,馬英九們絕不放過,必定大聲宣講理念,配合高聲量的媒體曝光,學術研討會,外國學者專文評論推介,可以做的事還很多。

 

但這不表示馬英九們的觀點是對的。各位光鮮亮麗的說詞,藏著多少死角,稍作分析,立即現形。

 

侵犯共同體的邊界

 

馬英九們講中國很強,而且會更強;美國問題多多,「心有餘而力不足,武器老舊」,對台灣的相挺與承諾是「口惠而實不至」。中國一旦攻台,「首戰即終戰」,而且「美軍根本就不可能來」。在他們眼裡,台灣一無是處:防疫成果是誇大,出口轉內銷;美國提昇跟台灣的往來是選舉考量;相對於「大陸」,「他大你小,他大你很多,你小他很多」。台灣若是一面倒向美國,將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未來會變成「棄子」,成為兩強鬥爭的犧牲品。這些論調,從同陣營不同的管道齊聲唱和,但用的成語卻是一樣,彷彿後面有人指揮,抓住機會搶搏版面拉住台灣民意,只是我們不知道背後是誰。

 

中國容不下獨立自主的台灣,這是中國以戰爭威脅的原因。(湯森路透)

 

但最令人驚嘆的,是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這段話:「我們政府制定政策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大陸民意?大陸有十四億人,我們都不考慮人家的民意,你還寄望人家制定對台政策的時候,考慮我們的民意?這是很可笑的假設。」可否請你指教我,為什麼台灣政府的政策制定,需要考慮「大陸民意」?大陸有真實的民意?若是有,透過什麼管道表達?選舉嗎?官方控制的民意調查?還是你們往來的二軌政商學者?大陸人民是有繳稅給台灣嗎?是台灣共同體的一份子嗎?考慮大陸民意,意思是台灣凡事要看中國的臉色?不能傷害中國人民感情否則結果自負?在這好用的說詞下,台灣還有自主性?這已經踏到共同體的邊界。

 

轉眼不看中國的擴張

 

但馬英九們故意不講的,才真正令人驚訝。講中國強大,卻沒有講它做了什麼事:它如何用非法的理由,在南海劃線指水,事實上占領南海,吹砂築島破壞海洋生態,在上面建機場,停戰鬥機,佈署軍事設施。它如何違反國際衛生條例,延遲通報疫情及管制人流,導致武漢疫情擴散至全球,奪走數十萬人性命,癱瘓全球經濟。面對香港民意,它迷信暴力,暴警不夠,用《國安法》把監控壓制異己的治術「法制化」,違背國際義務沒收一國兩制遂行擴張。面對台灣日本,在台海東海加劇軍事活動以疫謀霸。這些,你們選擇性的無視,以「還在了解中」逃避評論,要不就是要人們體諒大國的眼光,了解中國的民族情緒,彷彿中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一切都是可諒解的,關係的緊張是受害者的錯,是台灣不知以小侍大,是香港不知乖順膽敢反抗。

 

是的,從中國的觀點,一切都可以找到理由。但這世界上還有法律,還有信用。簽過的約說過的話不信守,沒有大國風範可言,何況任意撕毀條約,曲解法律,動不動把國際判決說成一張廢紙。

 

這些,不是反中言論,而是都有實據。切切實實的證據。

 

不顧國際情勢以不變應萬變

 

馬英九的解方:「接受九二共識」,已經鸚鵡學舌式的唱頌了十餘年,以不變應萬變,完全沒有將國際情勢的變化納入考量。中共對台文書已悄悄的把「和平」從「統一」前拿掉;習近平公開說要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而他的方案在香港強推國安法的實境劇,活生生上演在世人面前。美國政府與台灣往來,已掙脫過去束縛,不再隱蔽在「非官方」的外衣;民主黨2020年大選的新黨綱,也不再提「一中政策」;美國國務卿龐佩歐更是號召中國人民與美國及全世界合作,改變共產黨的行為,並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在安全、產業經濟、數位基礎建設上,全面與台灣強化合作。

 

馬英九們的論述中,隱藏的最大黑洞,是默認中國可以對台灣使用武力。(攝影:蔣銀珊)

 

國際情勢劇烈變動下,要台灣與中國改善關係,是要台灣與中國一起被國際孤立?放棄好不容易得來的外交突破?兩相比較,該做什麼選擇,還不清楚嗎?中國四面樹敵,已經走回孤立的老路。馬英九們當政時不是要台灣面向世界,經過中國走向國際?怎麼現在要台灣經過中國走向孤立?只因心中有的,只有中國,其他都是幌子。

 

美國不再提「一中政策」,中國也不再提「九二共識」的當下,死抱著化石般的公式喃喃自語,是合宜的政策還是自我催眠?更何況,九二年換文的內容,證明的其實是雙方並「沒有共識」,而中國其實也從未接受過「一中各表」,不然馬英九也不必費心地在馬習會區分公開展演與密室會談。

 

無法迴避的三個問題

 

我不願意用政治的角度批評馬英九們,儘管我能同意最近的動作有中國國民黨內鬥的考慮,而年華正盛者也的確有重出江湖的旺盛鬥志。我想問的,是以下事關思想的基本問題,也是馬英九們無法迴避的三個問題。

 

第一,問題不是有沒有打到要害;問題是有沒有與中國唱和。

 

馬英九們指責輿論及對手「抹紅」,似乎認為自己手潔心清,可是我們從事實上觀察的,卻不是如此。馬英九8月10日丟出「首戰即終戰」之時,正是黎智英被逮捕之後,且同日解放軍殲10和殲11戰機飛越過台海中線對台施壓,隨後13日就宣布將在台海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中國官媒《央視新聞》18日更直接採用馬英九「首戰即終戰」用詞,捨棄解放軍原用的「首戰即決戰」,直嗆「美台勾結挑釁必將遭到堅決打擊」,並恫嚇「武統一旦觸發首戰即終戰」。

 

對於外界的質疑,馬英九只說,「代表我們打到要害了」。面對批評不針對內容討論,以「可見我打到痛處」逞口舌之快順便含混過去,這不是討論問題的方式。為了自清,馬英九們敢不敢跟對岸說,我們在台灣的政策討論,不關你的事,請不要自己貼上來,在我們講話時文攻武嚇?這涉及共同體的邊界。如果馬英九們這樣講,至少表示我們是一國的。

 

第二,問題不是「要不要戰爭」;問題是「要不要執行2300萬台灣人的共同意志」。

 

問題不是「要不要戰爭」,因為是戰爭到我們面前來找我們,不是我們喜歡戰爭。台灣剛經過總統大選,人民壓倒性的拒絕中國的統治,要保有自己的民主體制。中國容不下獨立自主的台灣,這是中國以戰爭威脅的原因。馬英九們以戰爭威脅,卻沒有回答是否會為了避免戰爭,放棄2300萬台灣人所共享的體制。

 

在這點上,不能以言論自由做為藉口。在共同體內部,你可以主張言論自由,表達政治意見,甚至主張統一。但當你談論的,是台灣共同體的未來,它就只有一個,不可分割。以戰爭要脅台灣共同體往特定的方向走,說穿了,就是挾外部力量否定2300萬台灣人的共同意志。

 

問題不是「要不要戰爭」,因為是戰爭到我們面前來找我們,不是我們喜歡戰爭。(圖片摘自總統府臉書)

 

第三,問題不是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問題是要不要拒絕武統。

 

馬英九們的論述中,隱藏的最大黑洞,是默認中國可以對台灣使用武力。馬英九們從未質疑:憑什麼中國可以對台用武?「中華民國」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嗎?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是不能以武力解決的,除非是行使自衛權,或是經過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也就是說,武統論是違反國際法的。

 

馬英九們可不這樣說。不去指出武統論違法,馬英九們的理路是:(1) 中國要攻台;(2)我們要避免戰爭;(3) 為了避免戰爭我們要接受「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論是否符合2300萬台灣人的共同意志); (4) 不必害怕「一中原則」,因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一中是中華民國,也排除「一國兩制」。

 

但你如果追問他「中華民國」是什麼意思,馬英九會告訴你「兩岸之間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不僅如此,還小心翼翼地區分「兩岸」與「國際」。「中華民國」喊得震天價響,獨獨相對於中國不是國家。

 

這裡頭隱藏了兩岸問題是中國內戰的延續的史觀。因為內戰仍在持續狀態,中國可以使用包含戰爭在內的任何手段,消滅台灣政權,結束內戰。過去的「和平協議論」,現在的「苟和論」,延續的是同一個基調,都是藏在「不要戰爭」糖衣下的毒藥。

 

我要正告馬英九,不能相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國家地位的「中華民國」是假的。在武力統一的情況格外清楚:不拒絕武統的「中華民國主張」是幌子。沒有一個國家會承認另一個政權可以用武力把自己消滅。

 

從頭到尾,馬英九們問錯問題了。

 

馬英九們無法迴避的三個問題是:

 

1. 是否敢跟對岸說,我們在台灣的政策討論,不關你的事,請不要在我們講話時文攻武嚇?

 

2. 是否要執行2300萬台灣人不受中國統治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用戰爭要脅台灣人放棄共同意志?

 

3. 是否拒絕中國武力統一?

 

我不在乎有沒有打到要害,我要馬英九們認真面對問題,給我簡單、清楚、不搬弄、不繞舌的答案。在這三個問題上,沒有含糊的空間。

 

再遇到馬英九們提出苟和論,就讓我們提出這三個問題,請他們一一回答。

 

Are you with us or against us?

 

這是馬英九們的選擇。

 

願意待在台灣共同體以內的,拋棄馬英九路線,還來得及。

 

※作者為經民連智庫主權組召集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