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不只口罩缺貨 美國現鬧「啞鈴荒」比演唱會門票更難搶

林文儀 2020年09月05日 07:00:00
疫情肆虐之下,許多健身房大門深鎖,促使全民瘋搶啞鈴在家鍛煉。(圖片取自Crossfit)

疫情肆虐之下,許多健身房大門深鎖,促使全民瘋搶啞鈴在家鍛煉。(圖片取自Crossfit)

疫情持續籠罩全球,世界各地都在上演瘋搶民生物資的戲碼,以台灣為例,口罩、消毒酒精、任天堂遊戲健身環都是疫情之下的明星商品。如今在美國,搶購難度堪比巨星演唱會門票、一上架即秒殺的商品,非啞鈴莫屬。

 

 

美媒《Vox》記者於文章中描述美國鬧「啞鈴荒」之情形,指他某個健身愛好者朋友,只要在一群好友的聊天室裡發送某某健身器材商有啞鈴現貨的訊息,若5分鐘內沒回覆他,勢必就會被訂走了,自己只能向隅。

 

疫情打破了每個人的日常,也重創許多產業的收入,但在民眾為防疫而待在家之際,卻也意外助攻了一些平常放在「不需要」清單上的物品銷售,報復性拉拔相關產業的成長,造成需求遠超越供給的嚴重短缺現象。

 

在這方面,健身器材業屬當前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疫情將健身房變成群聚感染的風險區,美國傳統健身房如金牌健身中心(Gold’s Gym)、24小時健身(24 Hour Fitness)等都已相繼申請破產,尚存的健身房也不知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營業,購買啞鈴在家鍛鍊因而成為更可行的運動選擇。

 

 

 

美國健身業巨擘愛康集團(Icon Health & Fitness)行銷副總裁羅根(Colleen Logan)接受《Vox》記者訪問時直言,自3月中開始,公司每天都目睹驚人的銷售量:「我們今年3月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00%,4月是400%,到了5月更是成長了600%」。業績創下歷史新高的還有搏飛(Bowflex)、諾德士(Nautilus)等大型健身器材公司。

 

供應鏈洗牌 台灣新契機

 

「啞鈴荒」的現象可從需求及供給面解釋。從需求面而言,健身房大門深鎖,促使民眾自行購買器材在家訓練不難理解,而重量訓練的目標就是一路進階增重,亦即在持續鍛鍊之下,肌肉負荷相同重量能增加的運動效果越來越小,自然會需要「加重」訓練,這就解釋了為何重訓器材的銷售成長並不只是在疫情爆發時曇花一現,而是持續攀升。

 

然而,健身公司也清楚成長力道不完全來自於需求面,而是供給面的雙重問題。羅根於受訪時解釋,第一層問題源自於啞鈴長期維持的低庫存。啞鈴向來在所有居家健身器材銷售中佔比不大,高價、高利潤的跑步機才是主力商品,因此在疫情爆發前,公司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啞鈴庫存。

 

如今疫情來襲,啞鈴需求上揚強勁,迅速消化了庫存之餘,更是立馬演變成嚴重短缺。然而,此時增加產能卻是第二層問題所在:全世界95%的啞鈴都由中國工廠製造,而疫情肆虐時期,道路、公共運輸皆遭封鎖,因而癱瘓了整條供應鏈。

 

諾德士全球行銷負責人弗里德(John Fread)形容增能也非一蹴而就之事,「我們需要在今年下半年將產能提高三倍,以及尋求新的合作工廠,而增能至少也得花上數個月。」

 

供應鏈常態遭打破,導致增能有困難,對台灣而言或許是個新契機。美國獨角獸、被譽為「健身界的Netflix」派樂騰(Peloton)也是在疫情之下的受益者,執行長佛雷(John Foley)就曾於受訪時表示,他們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先前決定將生產據點設在台灣的決策,才能避免生產全面喊停的局面。派樂騰主打居家運動訂閱課程、教練直播課程、飛輪機銷售等業務,顛覆了健身產業。他們去年上市後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100%購併台灣代工廠期美科技之股權,以進一步掌握供應鏈。

 

 

佛雷表示,「他們(台灣)在防疫上很成功地防堵了新冠病毒,我們的工廠才得以繼續運轉。」

 

台灣健身器材大廠岱宇,亦成功掌握疫情帶來的需求勁揚商機,已連續三個月創下營收新高,6月更是突破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9%。成功的背後也因岱宇今年初搶得先機,收購北美最大健身電商SOLE,因而得以攻下歐美市場的訂單。

 

疫情過後 居家運動仍會站穩市場

 

那麼眼前最廣為探討的問題,就是居家運動風潮,是否會隨著疫情落幕退潮,亦或是成為消費行為的新常態?

 

針對這個問題,許多民間機構都進行了消費者重回健身房意願調查。美國市場研究機構OnePoll於6月發佈的一項市調結果顯示,受訪的2000名健身常客中,有1/4表示他們在疫情消退後不打算重回健身房;美國市調機構Morning Consult Poll於8月17日發佈的市調結果則發現,只有14%的受訪對象表示願意在下個月美國健身房重新開張後回去運動。

 

《Vox》記者的其中一名受訪者說到,「當疫情結束之後,我也已經在重訓器材方面投資了450美元(約台幣13500元),但我不後悔,因為即便健身房重新營業,我還是想安心地待在家運動。」

 

各家市調機構的數字不一,但都反映了同一個趨勢:居家健身會在疫情之後,繼續佔據市場一席之地,因為除了健身愛好者已適應居家運動之外,更重要的是,健身產業乘著疫情的浪潮,成功網羅了一票非運動愛好者。

 

 

根據美國健身軟體開發商Mindbody之調查,自今年3月開始,消費者的運動頻率持續上升,有56%的受訪民眾表示每週運動達5次以上。該公司產品研發與行銷部門副總裁維德爾(Amaya Weddle)指出,「許多消費者表示,如今他們省去上健身房所需的通勤時間,能更容易地將運動排入每日行程,例如在下班後、處理家庭事務之間,所以更能夠確保自己出席線上運動課。」

 

維德爾也補充,「也有許多消費者反應,之前覺得上健身房運動會被品頭論足,或是自認身材不夠好而不敢踏進去,如今有了線上或直播課程,他們可以自在地參與一些想嘗試許久、但一直卻步的運動。」

 

當然,有產業分析家認為居家運動仍無法取代實際面對面的課程,以及到健身房眾樂樂的互動模式,但在疫情之前已崛起的居家運動熱潮,如今更是擴大了擁護者基礎,消費者行為勢必會有根本的改變,也會帶動產業開拓新方向。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