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多元假象】「隱性偏見正在害死黑人」 警察開槍也是情非得已?

「在挑戰政治正確的謬誤論點上,最勇敢的一本書。」(湯森路透)

「在挑戰政治正確的謬誤論點上,最勇敢的一本書。」(湯森路透)

編按:近年美國多起警察開槍重傷甚至擊斃黑人的事件,引起大規模社會抗議。然而,警察對黑人態度即便是正常反應也容易被社會放大,執法單位能作的培訓或調整也許難以立即見效,隱性偏見背後的文化與社會脈絡恐怕是才是問題根源。

 

近年來,很少有學術觀念像「隱性偏見」一般被公共論述快速吸收。

 

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顯性種族歧視已大大減少,但為什麼在家庭收入、工作狀況和判刑入獄率方面,仍存在著種族差異?根據隱性偏見研究的說法,原因在於我們的大腦深處並不受意識控制。支持隱性偏見的人聲稱,我們可能有意識地接受了種族平等概念,但幾乎所有人都有無意識的偏見,偏好白人勝於黑人。隱性偏見計畫就是要用科學方法找出那些無意識偏見, 因為這些偏見會導致歧視行為,進而造成種族不平等。

 

事實上,許多警察部門在2014年密蘇里州佛格森市警方槍殺麥克.布朗之後,就已經開始接受培訓。

 

在隱性偏見培訓的狂熱中,付出最大代價的是執法單位。毫無疑問地,警員需要更多實用的策略培訓,以免陷入最終必須使用警力的局面。但現在,寶貴的培訓資源都被轉移到隱性偏見上,用於提升必要技能的時間和資金變得更少。更何況,這種花錢做培訓是基於甚至不存在的問題:偏見導致警察殺害黑人。

 

警方不得不有所行動

 

所有受內隱聯結測驗啟發的演講,都無法改變引發警方採取行動的那些現實:是因為發生了犯罪行為,警方才不得不有所行動。2016年5月,我在密蘇里州切斯特菲爾德(Chesterfield)觀察為期三天的培訓課程時發現,這是隱性偏見講師很少著墨的話題。

 

自1990年代出現「黑人開車易被攔檢」的概念以來,弗德爾(Lori Fridell)就向警局演說關於根據偏見的執法行動。自隱性偏見和「 黑人的命也是命 」運動出現之後,她的生意更是應接不暇。

 

切斯特菲爾德的培訓為期三天,當課程進行了一天半之後,與會者被告知麥克.布朗的槍擊案件是隱性偏見的結果(儘管布朗試圖抓住警員的槍並攻擊了警員);另外,監獄中黑人的比例很高,原因是犯下同樣罪行後,黑人刑期會比白人更長。

 

有偏見是人之常情

 

進行這些練習的主旨是:每個人都有刻板印象,有偏見是人之常情。兩名講師解釋說,以警察的情況來說,當碰到危險的白人女性或年長者時,因為與其刻板印象相反,反而會讓警察忽視了可能的威脅, 此時偏見就可能危及警察的性命。其中一名講師是已退休的帕羅奧圖(Palo Alto)警察公共事務警司的布朗(Sandra Brown)。她表示,儘管如此,那些隱性偏見也正在害死黑人。

 

客觀來說,黑人更常與犯罪扯上關係。不過,切斯特菲爾德的培訓對此只輕輕帶過。

 

布朗說,「有色人種」大量參與街頭犯罪「不完全是事實」。實際上,這就是事實。今日的街頭犯罪幾乎全是「有色人種」的天下,例如在紐約市,黑人和拉美裔在2016年的槍擊案件中涉案比例高達98%;紐約市人口占比最大(34%)的族群白人,在槍擊事件中涉案比例不到2%。這些數字來自槍擊案件中的受害者和目擊者,而這種差距在全美各地城市屢見不鮮。

 

是的,正如布朗所告誡的,警方的行動不該基於「刻板印象」。黑人警察問,「 如果我開槍射擊黑人,沒有人會因此感到氣憤;但如果開槍的是白人警察,就會引發群情激憤。」 另一位當地警察說他很擔心黑人社區的暴力行為:「暴力行為不成比例的多。當黑人被其他黑人射殺時, 不會鬧上新聞。幾天前,就有十多人在電影院遭到射殺。這種差別對待讓我感到憂心。」

 

接著,切斯特菲爾德的一名警員提出在這個「黑人的命也是命」時代中最迫切的擔憂,即解除警務。他說,切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被逮捕的扒手中有75%是黑人。這就是今天警察面臨的困境:如果他們依法行事,他們打擊犯罪所產生的統計數據,會有不成比例的種族落差,從而加劇了似是而非的隱性偏見指控。然而,是犯罪的現況而非偏見,導致了這種失衡。

 

黑人與犯罪之間的「定型」連結

 

「你需要對此充滿熱情;你必須相信隱性偏見的存在,以及這對警察造成的影響。」但是,儘管警察可以禮貌性地做些調整,但是他們絕大多數本來就不會根據不公平的刻板印象做出錯誤的決定。市區家庭和資產階級規範的崩潰,導致許多黑人青年在街上混幫派。

 

科雷爾發現,在面對黑人嫌犯時,警察的神經系統更明顯出現受到威脅的反應。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過去十年殺害警察的案件中,黑人男性行凶的比例占了42%,儘管他們僅占全國人口的6%?在那些犯罪的現實改變之前,在大眾心中,黑人與犯罪之間任何「定型」的連結都將維持合理的正當性,這是無可厚非的。這些犯罪率也影響了沒有前科的黑人求職者的工作前景,更降低了黑人在職場上按比例代表的機會。

 

切斯特菲爾德的培訓確實提供了一些深刻的建議。布朗說:「每天都試著改變人們對警察的看法」。她敦促警察下車與人民交談:「他們需要瞭解我們;人們不敢以一般人的身分與我們交談。」但無論這些建議有多明智,都不該交由收費昂貴的隱性偏見講師來傳達。

 

種族平等障礙在於文化和行為

 

隱性偏見運動是目標導向的社會科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個思想實驗:倘若美國黑人在各個方面,集體表現得像亞裔美國人那般成功,這樣持續個十年好了,比如說擁有相似的上學出勤率、上課專心聽講、好好完成作業和準備考試、遠離犯罪、在工作崗位上表現上進,並且避免非婚生子……,但我們卻依然在收入、就業和判刑入獄率上看到種族差異的存在,那麼從無意識偏見中尋求解釋就很合理。

 

但在行為差異如此大的情況下,內隱聯結測驗結果的細微區別,就只是旁枝末節。美國有一段殘酷駭人的種族主義和奴隸制歷史,我們應該時時警惕不讓那段歷史再次發生。但是,當今我們經濟體中最具影響力的部門卻施行偏袒黑人的優待錄取,可見當前種族平等的主要障礙不在於隱性偏見,而在於文化和行為。

 

 

作者簡介

希瑟.麥克.唐納(Heather Mac Donald)

著有全美暢銷書《警察面對的戰爭》(The War on Cops: How the New Attack on Law and Order Makes Everyone Less Safe,暫譯),也是曼哈頓政策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的研究員和《城市雜誌》(City Journal)的特約編輯。這位有理想抱負的學者熟知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因為撰寫過關於警務工作的文章,而成為學生用暴力抗議的目標。她擁有耶魯大學的文學學士、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以及史丹佛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她的文章發表於《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新共和》雜誌和《黨派評論》(Partisan Review)等刊物中。目前她居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黃庭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譯有《未來地圖》、《注意力商人》、《資源革命》。

 

本文節錄自《美國多元假象》第五章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