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對執政者的信任感會因為執政不利而減損,在野監督能力之差,品質之粗劣,也會回過頭來遭「監督」反噬。(攝影王侑聖)
從韓國瑜到柯文哲,都曾發出不平之鳴,認為各界對在野黨的監督程度似乎遠勝執政黨,而有媒體顏色云云、網軍側翼如何...姑且不論他們提出這類言論時,自己也正是直轄市的執政黨,而有角色說服力不足之虞,所謂監督專指監督執政黨之說,在政黨政治中,恐怕也忽略了「監督」的真意。
作為全世界多黨制代表之一的丹麥,儘管政治文化呈現高度穩定狀態,直到今天,他們仍經常就政黨角色、作用進行研究。2018年,丹麥阿胡思大學做出一項報告「The impact of opposition criticism on the public’s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competence」(反對派的批評,對公眾如何評估政府能力的影響)其中便提到,以英國2004年到2013年失業率上升及其他當地社會問題為例,隨著反對派(在野黨)在這些議題上的批評加劇,將愈加削弱選民對政府在處理這些問題上的能力認可,也就是說,這些社會問題之所以能有系統地影響選民對政府能力的評價,主要就是來自在野黨的持續批評。
這份報告不僅在闡明政黨政治中朝野溝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論述還在於,「反對派」在代議制的民主政治下,除了以爭取執政為念,當有其無法取代的責任,就是幫助選民做出選擇,讓政府負責任。
在野黨幫助選民做出選擇的方式,簡單說就是對執政缺失提出批判,最直接影響,就像當年英國選民對執政者認同減少的結果。因此,如果實際情況是在野黨愈是批評,執政者獲得的選民支持不僅不動如山,甚而支持度還出現上升跡象,那麼,就政黨政治所反映的,就是在野失職,至於在野失職,是不是全因批評的聲音不夠大,手段不夠激烈,太溫良恭儉讓才達不到效果,甚至達到反效果,至少在丹麥大學這份報告裡,並沒有這樣的論斷。
我們其實只要回頭來看台灣的幾個例子,大概就可以找出當下某些在野人士不平之鳴的癥結。例如最近爆發「口罩國家隊」之議的加利科技,這家公司被發現曾用337萬片中國製的口罩魚目混珠,混充實名制口罩流入市面。在尚未有更明確事證提出之前,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便很即時地在個人臉書專頁上,分享了加利科技老闆林明進接受媒體訪問的單方說詞,洪孟楷的貼文是:請花三分鐘,把這個訪問看完。我不認識這個老闆,但我願意幫他分享,這也是孟楷一直在追的,到底民進黨政府藏了多少黑數的口罩?背負著口罩國家隊的名,掌聲政府賺、辛苦業者背?台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
一時間,貼文底下自然冒出不少矛頭指向執政黨的言論。到此為止,確實符合丹麥大學的那份報告所示,反對派的批評,可以減損民眾對執政者能力的信任。只是,前後12小時不到,在經濟部、衛福部,以及其他口罩業者紛紛加入幫助釐清更多事實後,林明進個人稍早在媒體前義憤填膺,怒斥官方的表現,就又出現更多疑點,而且更為暴露了林明進的行為確有問題。洪孟楷於是再於臉書貼文:混充不能容忍、防疫不能破,台灣持續努力防疫加油!…對於口罩國家隊驚傳混進陸製口罩並流入雙北,孟楷一早就在黨團記者會提醒民眾要盡快辦理退款跟換貨,違法廠商依法究責,任何理由絕不能成為藉口;也提醒政府防疫螺絲是不是鬆了…
於是,洪孟楷的前言後語,就這樣成了社群網路上另外截圖奚落其「快轉風向」的素材,儘管他同時提出「連國家隊口罩品質都無法保證,未來開放瘦肉精美豬食安怎管?」但這種A都做不好,B怎麼做得好的監督邏輯,就真的只是過時的政治語言而已,很難討到好處。執政者朝令夕改會被指責,在野者迴力鏢式的自我攻擊,到頭來當然也是傷到自己。在這之前,關於彰化普篩風波,國民黨實已有過示範,就是急切地想找出批判執政者的施力點,卻因急而誤,因誤而慌,最後草草收場,還送了一堆掌聲給執政的一方,以為他們在如此被扯後腿之下,還能維持這樣的防疫成績,真不容易。
無論朝野,都免不了大量運用新型態社群資訊傳播的技能,卻也比過去傳統媒體或制式發言管道,更具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效果。民眾對執政者的信任感會因為執政不利而減損,在野監督能力之差,品質之粗劣,也會回過頭來遭「監督」反噬。在野聲量有餘,底蘊不足的批評,丁點累積,更可能固化自己的負評,而未見擴大支持,這些為了搶快批評而讓批評失準的失誤,可能不比國民黨以為「遭誤解的九二共識」等路線之爭還麻煩。所謂「九二共識」甚且能激發辯證,亂監督一通,換來的就是民眾對在野黨才能的否定。
媒體監督和政黨監督無法從一而論,關鍵不是在野黨同樣領國家納稅錢,還在除其之外,誰又能有合法權力霸佔國會議場主席台,對在野黨的批判,正在於倘若經常反其道而行助攻執政黨,同樣無助民主發展。此刻,台灣會出現一個比起換掉執政黨,似乎更該有優秀在野黨取代劣質在野黨的迫切希求,道理就在這裡。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