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創黨最危疑震撼的四十四天

胡慧玲 2020年09月15日 07:00:00
歷史最終證明,當「壓制成本」遠大於「容忍成本」,獨裁者也只能順應時勢,對民主的要求做出讓步。(翻攝自人民網文史)

歷史最終證明,當「壓制成本」遠大於「容忍成本」,獨裁者也只能順應時勢,對民主的要求做出讓步。(翻攝自人民網文史)

許信良海外組黨

 

一九八六年,許信良流亡美國已經六年有餘,宛如將軍失了戰場,四望寂寥。他決定在海外組黨,闖關遷黨回臺。

 

此舉或許是受菲律賓政局的影響。一九八三年八月,流亡美國三年的菲律賓反對派參議員艾奎諾返菲,在馬尼拉機場被刺身亡,震驚全球。海內外連鎖反應,引發一九八六年的「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Revolution)。百萬人民走上街頭,包括學生和修女,手牽手組成人牆,以肉身抵擋坦克車,把玫瑰花插入炮管,高聲歡唱。獨裁貪腐的馬可仕,眾叛親離,狼狽逃亡,艾奎諾夫人柯拉蓉當選總統。這場非暴力革命,對世人,也對臺灣人民,鼓舞甚大。

 

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許信良等人在美國紐約舉行記者會,宣布成立「臺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高舉五項運動目標:突破黨禁、廢除戒嚴、總統民選、國會全面改選、釋放政治犯。許並準備年底「遷黨回臺」。

 

記者會上,公布了一百一十四名建黨委員名單,彭明敏任榮譽主席,許信良任臨時主席,負責組黨工作。下設執行委員會,有許信良、謝聰敏、林水泉、賴文雄、康泰山、許丕龍、蔡同榮、鍾金江和謝清志九人。

 

邱義仁認為,許信良此舉,對島內的黨外人士,「有一些感情上、道義上鼓舞的作用而已,因為主力一定是在島內。」

 

島內組黨,不成功便成仁。祕密組黨行動,鴨子划水般,暗地多軌進行。隔洋呼應許信良的,只有《自由時代》總編輯鄭南榕和記者江蓋世,兩人填寫申請書傳真到美國,成為第一號、第二號「臺灣民主黨」準黨員。

 

組黨行事曆

 

一九八五年底到八六年初,傅正和費希平、江鵬堅、周清玉、尤清、謝長廷、張俊雄、黃爾璇、康寧祥、李鴻禧之間,已有五次組黨討論,但因眾人意見不一,難以為繼。

 

傅正力主組黨,他說:「小蔣一如老蔣,利用戒嚴做法寶,繼續力行黨禁;而黨外菁英雖然希望突破黨禁,卻總是常聽到要求國民黨制訂政黨法的論調。我始終不以為然,始終相信人民有組黨的權利,不必等待什麼政黨法。」

 

組黨行動沒有進度,傅正並不灰心。他說:「綜觀這一階段的串聯,雖功敗垂成,但已呈現出祕密組黨進行的分工、架構、策略方向與全盤構想的輪廓。」

 

六月初,費希平約傅正討論組黨。彼時,鄭南榕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要求解嚴,兩星期後被捕;「蓬萊島案」判刑定讞,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入獄在即。傅正憂心忡忡:「黨外菁英單打獨鬥的下場,只是被各個擊破。面對年底的增額立委與國大代表的改選,正是必須組黨和促成組黨的最好時機。」

 

七月三日,傅正邀集可合作的人士,當場一個個詢問敢不敢加入組黨籌備會,大家都說敢。在座有費希平、傅正、謝長廷、江鵬堅、周清玉、尤清、黃爾璇、陳菊;大家仔細推敲,又邀張俊雄和游錫堃,總共十人,成立工作小組。

 

當晚,謝長廷提議以民主進步黨為黨名,傅正和尤清、黃爾璇負責起草宣言、基本綱領、行動綱領。每星期一次協商,不用電話通知,不得缺席,不得洩漏小組存在;所有創黨原始文件,都靠自己寫,打字,剪刀膠水黏黏貼貼,不假手他人,極盡保密之能事。

 

在此之前,黨外雜誌已有一波波組黨議題,討論關於黨的性質、組織和政策取向;編聯會也祕設組黨小組。編聯會略微傾向左派社會主義,主張社會正義;公政會則是自由民主黨的色彩。江鵬堅是唯一的,被兩個組黨祕密小組都徵召的成員。他謹守分寸,得到信任。

 

公政會和編聯會向來有扞格,彼此路線和意識形態不同。公政會認為編聯會是「猴囝仔」,沒大沒小。但組黨終究必須把編聯會納入,因為有勇氣組黨的人已經是極少數,只能合不能分,必須納入編聯會,形成大團結氣勢。另一方面,編聯會也有人執意自行組黨,不願合流。最後,基於歷史使命感,認為戰後臺灣人第一個政黨,不能以分裂為開端,合優於分。換言之,是國民黨的強力威嚇,和無形的社會期待,促成了公政會和編聯會兩個祕密組黨小組,摒除前嫌,合組政黨。

 

從七月三日到九月十二日,組黨小組總共開了八次會議,完成組黨的前期準備工作。接著進入預備會議階段。

 

八月十五日,公政會和編聯會在臺北市中山國小操場合辦行憲與組黨說明會,在全美同鄉會副會長楊黃美幸的安排下,美國民主黨國際事務協會會長艾伍德(Brian Atwood)也到場致詞。數萬名支持者歡聲雷動,共同參與「升黨旗儀式」。黨外的「黨旗」設計者是建築師歐秀雄,他也是八○年代響徹街頭運動的進行曲〈勇敢的臺灣人〉的詞曲創作者。

 

九月初,林正杰因「誹謗案」被判刑,從九月三日到二十七日,舉辦全臺十二場「街頭狂飆」運動,訴求「街頭就是民主!」「新黨救臺灣!上街頭,救民主!」組黨呼聲,是一九八六年的沸點。

 

在高昂民氣的護挺下,黨外人士九月十九日、二十三日、二十七日召開三次預備會議,邀請各團體負責人正式商討組黨事宜,廣泛徵求發起人。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一九八六年黨外選舉後援會」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名義上是向社會推薦立委和國代候選人,其實是賭命式叫牌掀底。

 

閉門大會開始,謝長廷和尤清提出臨時動議,要求變更議程,討論組黨事宜,主張立刻組黨。一百三十二名後援會代表震驚譁然,有人興奮有人期待,有人畏縮有人推托。激辯後,全體代表簽名,成為第一批組黨發起人,公推費希平擔任「組黨發起人會議」的召集人。

 

當天下午討論黨名、黨章,有人繼續質疑是否應立即組黨,但爭論過後,逐一定案,大會結束。傍晚六點零六分,費希平在記者會宣布:「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

 

危疑震撼四十四天

 

從九月二十八日創黨到十一月十日召開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是興奮高亢兼危疑震撼的四十四天。國民黨軟硬兼施,公開揚言「依法取締」;私底下則派人關說,希望民進黨停留在籌備階段,若正式組黨將動手抓人。

 

組黨次日,小組從十人,增加邱義仁、洪奇昌、蘇貞昌、郭吉仁、周滄淵、康寧祥、顏錦福、許榮淑八人,成為十八人工作委員會。除了組黨進程,最重要的是,確定「牢可以坐,黨不能毀」的原則,並排定三梯次「待捕名單」,前仆後繼,非組不可。

 

傅正表示:「我一再透過中介學者讓國民黨瞭解我們的決心。」陳菊說,排定梯次時,傅正,費希平、江鵬堅、謝長廷、邱義仁、尤清、黃爾璇等人,都自願列入第一批名單。傅正和江鵬堅說,陳菊剛坐牢歸來,不宜列進第一梯次。她說:「這種寬容、愛護和犧牲的同志愛,不僅令我感動,更是民進黨能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創建的最大條件。」

 

國民黨照例恫嚇。早在組黨前兩天,九月二十六日,法務部長施啟揚宣稱:「政府已一再重申此時此地不宜組織新黨,如少數人不顧現實的情勢,貿然組黨,政府將依法處置。」民進黨成立次日,施又重申此調。

 

十月一日,《中央日報》發表社論,批評組黨是:「極少數人無視國家前途與法律尊嚴,置社會安危於不顧。不但不知和衷共濟之為貴,反而乘國家之危,來傷害國家的團結安定。 」

 

郝柏村時任參謀總長。組黨次日,蔣經國詢問他對此事的意見。他表示,組黨是無法避免的,問題是在什麼前提下組黨。他認為應基於:一、忠於中華民國;二、忠於《中華民國憲法》;三、堅決反共;四、支持一個中國的復國政策,反對分裂或臺獨。郝柏村的結論是:「現在偏激分子揚言組黨,其主張實際為否定中華民國,或與中共統戰呼應,或為臺獨,當然不能容忍。」

 

蔣經國則指示:「對於偏激分子的行徑,目前仍以避免衝突、冷靜處理為要。」其實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已不允許他「不容忍」。

 

早在三月,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便決議「要以黨的革新帶動全面革新」。四月九日中常會,蔣指示由十二名中常委組成「革新小組」,針對包括解嚴、開放黨禁等問題進行研議。五個月後,「研議」尚無結果,黨外早已強渡關山,打開政黨政治的新局。 

 

八月二十日,蔣經國會見來臺訪問的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魯嘉(Dick Lugar)。魯嘉向他建議,應准許反對黨成立,並及早解嚴。

 

十月七日,在駐美代表錢復的建議和安排下,蔣經國會見來臺訪問的《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女士(Katharine Meyer Graham)時表示:「臺灣將在近期內解除戒嚴、開放組黨。」他說:「任何新黨必須遵守憲法、支持反共的基本國策,並與臺獨運動劃清界線。」

 

十月八日,蔣經國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發表「世事在變,局勢在變,潮流也在變」的談話,對黨內鷹派、保守派釋出訊息。國民黨雖對民進黨虎視眈眈,但要像美麗島事件一樣全面逮捕,已經不可能了。

 

首任黨主席江鵬堅

 

由於國民黨的施壓,十一月十日民進黨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連開會場地都租不到,最後以「淡江校友會」名義租到臺北市環亞大飯店。在海內外注目下,創黨黨員當天兵分五路,執行任務。

 

第一場在省議會臺北會館,建黨十八人祕密召開第一屆黨員代表大會準備會議。第二場在環亞大飯店舉行,正式召開黨代表大會,出席人數一百五十五人,逐條討論,通過黨綱、黨章、紀律仲裁辦法等議案。

 

第三場在甲天下餐廳選出第一屆中評委,包括吳鍾靈、王義雄、陳菊、蔡龍居、蔡式淵、郭吉仁等十一人,郭吉仁當選中評會主委。

 

第四場在金華國中舉辦「民主進步黨新黨晚會」,向群眾說明組黨經過。當場,小額捐款就募集了一百多萬元的「開辦費」。

 

晚會之後,移師蘇治芬開設的元穠茶藝館,投票選出第一屆中執委黃爾璇、江鵬堅、許榮淑、尤清、費希平等三十一人。中執委再選出費希平、蘇貞昌、康寧祥、游錫堃等十一名中常委。黨主席選舉,十三比十二,江鵬堅以一票險勝費希平。

 

邱義仁認為,江鵬堅當選黨主席是「天意」。公政會推派費希平參選黨主席,費希平是外省人,主張臺灣可與中國合組「大中國邦聯」,被獨派視為「統派」。邱說:「我們不希望統派人士當臺灣第一個本土政黨的主席,遂臨時起意,聯合邊緣人士,推出江鵬堅。」

 

邱義仁說,公政會的康系人馬認為勝券在握,很多中執委當選後就回中南部了。三十一名中執委,投出二十五張票,少的六票就是提早離席回家的。他說:「直到現在,我還是認為江鵬堅當黨主席比較好。」

 

周清玉說:「創黨時主席也沒有人爭,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赴死』的。」她承認,畢竟費希平是外省人,她很自然希望臺灣人當黨主席。

 

召喚和回應

 

其實,江鵬堅也是所謂的外省人第二代。

 

江鵬堅,一九四○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他的家世和鄭南榕相彷彿,父親江火財是日治時代來臺的福建惠安人。江火財在大稻埕開鞋舖,育有十個子女。江鵬堅和許多同世代的人一樣,沒有背景,沒有財富,只能靠自己的資質和努力,奮發向上。

 

他讀建中、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碩士,當上律師。他個性內向,兒時常一個人靜靜和自家飼養的鵝說話。鄰居都驚訝:「那個啞巴,怎麼當律師?」

 

進大學前,江鵬堅就打算徹底改變木訥的個性和瘦弱的身體。他加入柔道社、辯論社,由外而內鍛鍊自己。他喜閱讀,習劍道,嚮往日本武士道精神。

 

江鵬堅外表灑脫,內心熱情澎湃。有政治潔癖,注重形象。重然諾,開會必到,到必準時,做幾分事說幾分話。這一點,和宜蘭縣長陳定南相似。

 

美麗島事件帶給他很大的衝擊,林宅血案的震撼更大。從那時起,江鵬堅擔任林義雄的辯護律師,一九八○年幫周清玉助選,一九八三年當選臺北市立委,一九八四年創辦臺灣人權促進會,一九八六年信守「一屆立委.終身黨外」的承諾,沒有繼續參選立委,致力於組黨行動。

 

十一月十日,歷經中執委、中常委、黨主席三輪的馬拉松選舉,四十六歲的江鵬堅當選黨主席。會後他建議同志,一起回組黨晚會金華國中操場,撿垃圾整理環境,讓學生明天有乾淨的校園。

 

組黨,是一場意志的對決。組黨核心人士,以決心、智慧和集體信任感,冒著生命危險,衝決網羅。戰後四十年屢試屢敗的組黨大業,在一九八六年開花結果。臺灣人民付出無比努力和無數犧牲,漫長的威權時代終於接近尾聲,就要落幕了。

 

江鵬堅回憶,組黨完成已近子夜,站在秋風中、街燈下,孑然孤立,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淒美。

 

一個大稻埕鞋舖師傅之子,一個謙守自持的君子,身處政治高壓之下,社會狂飆之中,他知道自己的責任。

 

韋伯〈政治做為一種志業〉的名言:真正能讓人無限感動的,是一個成熟的人(無論年紀大小),真誠而全心地對後果感到責任,按照責任倫理行事,然後在某一個情況來臨時說:「我再無旁顧;這就是我的立場!」

 

江鵬堅和許許多多的人,彼時在歷史的轉折點,沒有彷徨,沒有退卻。他們聽到,並回應了召喚。

 

※本文摘自《臺灣之春:解嚴前的臺灣民主運動》/春山出版/作者為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職《自由時代》雜誌社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著有《我喜歡這樣想你》、《島嶼愛戀》、《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等書。曾從事基隆地區和臺北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採訪,合著《悲情車站二二八》等五書,以及合著《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白色封印》、《在異鄉發現臺灣》。現任「上尚講堂」策畫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