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克襄表示,位於玉山上的排雲山莊,中餐晚餐一頓約300元,但食物內容明顯單調,難以成為吸引國際遊客的元素。(取自劉克襄臉書)
自然生態作家、《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日前在臉書表示,玉山上「排雲山莊的餐點味如嚼蠟」,並呼籲政府應將合宜的餐點,視為登山政策的「改革重心」。不料美意卻意外引發山友論戰,就連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管處)也出面回應,「餐點的食材都是靠揹工背上山的,希望登山客能多體諒。」
喜愛貼近大自然的劉克襄,時常在臉書分享各種有關自然、旅遊的精彩照片與心得。不過他5日因為一篇名為「玉山上的外國人」的文章,意外掀起網友討論。
該文章表示,玉山的東埔和排雲2個山莊的住宿還算及格,但飲食方面並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排雲」,該山莊的中、晚餐一頓約300元,早餐150元,食物內容明顯單調,難以成為國際旅遊知名路線的吸引元素,但每次看到山青背負著比人還高的食物,艱苦地走上來,便不好苛責。
劉克襄表示,自己當時也詢問在登山時遇到的斯洛伐克團,山上的餐飲如何,該團隊的年輕人以自家的Brunch(早午餐)做為對照,表示可以接受,但劉克襄認為他們應該是「節儉慣了」便不以為意,認為若是常到國外健行的山友,「難免會有味如嚼蠟的埋怨。」
劉克襄續指,今年觀光局主推脊樑山脈年,政府除了開放登山政策,良好的住宿環境外,合宜的餐飲應該也會是改進的重心,而「如何解決食物運補的困難、克服高山煮飯的瓶頸、增加餐飲內容的豐富等等,都值得多次舉辦各種座談或野地現場實驗」,劉克襄也說,「當我們的高山餐飲展現風格,講求美味又符合環保的理念時,這樣的高山旅遊,或許更適合推廣到國際。」
看似無惡意的文章,卻引來不少網友批評「你是去爬山還是去吃米其林?」「建議劉先生,連續一個月把食材運上山,再來說這些話」、「你以為在渡假?」「有飯吃還嫌,怎麼這麼可憐」、「我覺得很好吃阿」;也有網友說「我覺得版主的文章是好意提醒,畢竟玉山是國際名山,身為台灣人總是愛之深責之切」等。
就連玉管處副處長盧淑妃也出面回應,山上的每一粒米、蔬菜,包含水源、瓦斯等資源都是得來不易的,排雲山莊每天要動用3至4名揹工,將逾30公斤的食材或瓦斯從海拔2610公尺的玉山登山口,背到海拔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上山距離8.5公里,上下落差約792公尺,是一般登山客難以承受的負重,山友帶上山的廚餘,也需要靠他們背下山,因此飲食都是採「高能量、輕量化、低廚餘」的原則,希望登山客多體諒。
盧淑妃也說明,高海拔的沸點不同,要把食材煮熟非常不容易,不能將山上和都市的餐食做比較,而飲食口味則會因個人差異有所不同,但一定會改善追求更理想的運作模式,並強調山上的食物雖然簡單,但一定衛生、營養、均衡、健康。(台灣山屋也有米其林美食)
由劉克襄發佈於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