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去馬來西亞】中日八年抗戰大後方 滇緬機工何以度日?

黃偉雯 2020年10月01日 12:00:00
中國紀念南京大屠殺。(湯森路透)

中國紀念南京大屠殺。(湯森路透)

台灣人記憶中的「林旺爺爺」是有文獻記載的亞洲象中最長壽的一隻。身為一隻緬甸象,被當地人捕捉、馴服並成為搬運木材的工作象是常見的命運,而工作象在二戰期間經常成為協助運輸軍用物品的軍象。大象林旺的前半生剛好可以讓我們回溯二戰那段滇緬戰役的歲月。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計畫。為了確保「以時間換取空間」的作戰策略,並且確保物資來源,滇緬公路的開拓成為險中求勝的策略。1938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中正提出「修改滇緬公路計畫」,並在獲得後者的贊同後,開始籌建滇緬公路,以近一年的時間就完成初步通車,成為對日作戰期間在中國西南大後方重要的運輸通道。

 

 

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日軍全面入侵東南亞。當日軍將砲火指向緬甸,滇緬公路的運輸就隨時在日軍轟炸的陰影下,對中國的後方補給線造成極大的威脅。於是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組建中國遠征軍以支援英軍在滇緬一地的作戰。日軍一度封鎖中南半島的海岸線,沿滇緬公路北上進攻,企圖阻斷物資從南方運輸到中國。1943年,孫立人將軍率領「新一軍」反攻緬甸告捷,擄獲13隻為日軍運輸物資的大象,林旺就是其中的一員。1945年,中國遠征軍奉調返回中國;大象們一步一腳印的沿著滇緬公路前行,過程相當艱辛,最後只有7隻大象抵達雲南,而林旺則輾轉隨著孫立人將軍來到台灣。

 

滇緬公路見證了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遠至國境之外作戰的血淚,但除了遠征軍與大象,南洋的華僑也沒有在這段歷史中缺席。「南洋華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承擔運輸的重責大任,是馬來西亞華人史中被人忽略及遺忘的一段。

 

如何成為一名機工

 

在中日八年抗戰期間,大約有3千多名自願從南洋參加「南洋華僑回國機工服務團」的華僑,擔任保障滇緬公路的運輸的工作。戰爭期間,滇緬公路是物資運送至中國的重要管道,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卡車司機是南洋華僑,總計約一千多名華人在此地失了性命。南僑機工在中日抗戰史中雖然不如其他輝煌戰役受到重視,但滇緬公路的修建與戰時物資運輸的重要工作,許多都來自南洋華僑的參與及貢獻,對在1937至1941年間獨自對日作戰的中國來說,不可不謂是雪中送炭的強心針。

 

滇緬公路起自雲南昆明,終至緬甸臘戍,全長1千多公里的公路在海拔5百到3千公尺的山區蜿蜒而上,途中還有懸崖峭壁及陡坡急彎,更橫跨怒江與瀾滄江,道路艱險異常。滇緬公路上軍火及物資的運輸仰賴大量的機工,不過即使有許多想報效祖國的海外青年對這份工作感到躍躍欲試,還是要經過短暫的訓練才能踏上這條熱血之路。

 

這些南僑機工們事先都要到昆明的軍事委員會西南運輸處進行訓練,從早上五點開始一直到傍晚,受訓的內容從駕駛、修理、軍事、機械構造等相當豐富。根據已故的砂拉越華人學者房漢佳先生與多位南僑機工的口述訪談資料顯示:「訓練所有一間塗滿血跡的房間,最能激起華僑復仇的情緒,那是1938年的事了,亂機狂炸昆明,一百多個廣西學生,正在受司機訓練,住在訓練所的一個宿舍裡,他們的眼睛多半沒有閉,他們的血濺在牆壁上、濺在木柱上,老洗不掉,華僑機工每一次看到這些殉身的血,他們仇恨的人的心便加強了一分。」

 

 

後來這間血房就成為訓練機工們的宿舍。機工們的訓練時間並不長,大概兩三個星期之後就要趕緊出發;前線軍情很需要機工們運輸物資的支援,此後他們就要過著「道路為鄉,車為家」的生活。當時他們駕駛的卡車是美國製造的,也有部分的非裔美軍前來支援;當時的非裔美國軍人不能直接上戰場,但仍可擔任一些後方補給及支援的工作。

 

機工們搭著數十至數百輛的卡車出發,數百里的車程中途只有簡陋、臨時搭建的宿舍,或是睡在寺廟裡,而為了嚴防物品被偷並照看好軍火,機工即使在半夜也不能熟睡。通常駕駛技術精良且經驗豐富的機工的制服上會有「一等駕駛兵」的標誌,而這些來自東南亞的華人多半正是擔任一等駕駛兵。1939至1942年間,在緬甸尚未淪陷之前,機工們就輾轉在中、緬、印各國之間,執行許多任務,一直到1942年2月日軍完全占領新馬之後,華人才因日軍的治理而難以追尋前人的腳步踏上成為機工之路。

 

在今天的檳城,於前往升旗山與極樂寺的路上可以看到一座「南僑機工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由華人自行修建,並於1951年11月11日落成,地底下埋著的是殉難者的骨灰以及當時有關南僑機工的報紙。這段歷史從來不曾出現在任何一本台灣的歷史教科書裡,但卻有溫度地被馬來西亞華人給保留下來。

 

 

作者簡介

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

 

本文出自《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