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韓國FFX、KDX計畫反映台灣國艦國造恐操之過急

魏眠 2020年09月23日 07:00:00
台灣巡防艦、驅逐艦國艦國造計劃,在中科院和國内工業技術尚不成熟情況下,進度一拖再拖。(圖片取自國防部)

台灣巡防艦、驅逐艦國艦國造計劃,在中科院和國内工業技術尚不成熟情況下,進度一拖再拖。(圖片取自國防部)

2016年6月20日,台灣海軍公布未來二十幾年造艦規劃,然時至今日2020年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我國新一代巡防艦、主力艦(驅逐艦)開建計劃仍然不見雛形,筆者在此以觀察韓國自1980年代起進行的未來巡防艦實驗計(Future Frigate eXperimental, FFX)和驅逐艦實驗計畫(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 KDX)發展歷程來檢視台灣國艦國造。

 

台灣現況

 

自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我國海軍陸續開始了多項國艦國造項目,然自製巡防艦及主力艦計劃進度,卻因中科院相位陣列雷達研究進度問題而嚴重落後。細究其原因或許與國内操之過急、中科院過於强調凡事都要「自製」的思維有關,相較之下可以參考韓國過去30年的造艦歷程,請參考下文。

 

韓國FFX及KDX計劃

 

韓國在1990年代面臨到大多船艦老舊的問題決定自行建造新一代巡防艦及驅逐艦,從其計劃一開始的設計便可看出韓國造艦計劃的規劃與構想都比台灣來的更爲完備,以下就以FFX計劃及KDX計劃分別論述之。

 

Future Frigate eXperimental, FFX未來巡防艦實驗計畫

 

為淘汰先前的蔚山級與浦項級,韓國整合國内工業提出了自製新型巡防艦的構想,並透過引進國外技術,逐步建造、升級的過程發展出了FFX-1(仁川級)、FFX-2(大邱級)以及未來的FFX-3三型巡防艦,其中FFX-2甚至還出口至菲律賓成爲何塞·黎剎級巡防艦。自2011年仁川號下水開始,韓國已經下水6艘FFX-1及4艘FFX-2,且計劃在未來建造更爲先進,配備相控陣雷達(俗稱神盾)的FFX-3型。每一個級別都是以前型爲基礎升級與改造,在數十年間已培養出一整批的專業人才與完整的供應體系(如現代重工、大宇造船),從其獲得菲律賓訂單更可以看出國際市場的於此項產品的肯定。

 

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 KDX 驅逐艦實驗計畫

 

KDX計劃在建造之前便設計了三階段建造的構想,讓排水量與作戰能力能隨著技術累計而逐步提高。歷經KDX-1(廣開土大王級)、KDX-2(忠武公李舜臣級)到目前三艘KDX-3(世宗大王級)的正式服役,韓國海軍可説在亞洲站穩了一席之地,其最新的KDX-3型不僅引進美軍的神盾系統,更在前後夾板共有128枚的垂直發射管(垂直發射與神盾系統早已成爲艦隊主流裝備,但台灣目前兩者皆無),使得世宗大王級的排水量來到11000噸,甚至一度擁有亞洲最强戰艦之稱。同樣,韓國也透過KDX前後三型的技術累積與人才培訓培養了一套完整的國防產業,後續持續開啓的各項項目也建立於先前的技術經驗之上,一步一步的從海軍小國成爲東亞海軍強權之一。

 

從以上兩個計劃可看出,韓國在數十年的艦隊現代化建設之中並不求一蹴可及,而是透過分段計劃將船艦設計與建造分爲多個階段。另外也向國外進口關鍵設備與技術(如雷達、鍋爐),再逐步增加國產設備培植國内國防工業能量,同時也不斷留住設計人才以發展下一新型船艦,對於人才與經驗的累積有著莫大的幫助。

 

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終發展出一代名艦甚至成功外銷,韓國的成功非常值得台灣借鏡。反觀台灣目前的巡防艦、驅逐艦國艦國造計劃,在中科院和國内工業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開口就是要建造出一型符合時代需求、設備先進、火力强大的戰艦難免有些强人所難,也難怪進度會落得一拖再拖的窘境。因此期許國防部能重新審視計劃内容,規劃出更爲可行的造艦方案,在該外購的地方外購,在可以自製的地方再自製,像韓國一樣透過層層技術的慢慢累積來培養起國内的國防自主工業體系我想才是正確的選擇。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在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