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發出能加速分解寶特瓶酵素,助環保一臂之力。(湯森路透)
英國研發出新一代可用於分解塑膠(PET)的「超級酵素(super-enzyme)」,其寶特瓶分解速度相當於2年前研究的6倍之高,且有望在1至2年內開發上市。
此項研究由「朴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CEI)」主任麥吉漢(John McGeehan)進行,他從2016年在日本寶特瓶回收廠發現的噬塑膠細菌「I. Sakaiensis」中獲取兩種酵素後重組,相較他在2018年研究出能分解塑膠的酵素快上6倍,這項發現將「快速分解酵素」的研發更貼近業界所需,同時也成為將「從大自然所學帶入研究室」的故事之一。
有鑑全球塑膠汙染擴及南北極圈至深海,《衛報》(The Guardian)指出,且微塑膠元素已證實存在於你我的食物中,更會藉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其中寶特瓶的組成研究進展特別緩慢,這次從細菌研發出的「超級酵素」自行發展的分解塑膠能力,將有助於完成回收寶特瓶循環。
法國生質塑膠公司「Carbios」也在4月開發出細菌酶,能在10小時內分解近90%的寶特瓶,但須在70℃以上高溫環境作用。而英國開發的超級酵素則僅需室溫條件,且麥吉漢表示結合不同操作手法還能加速製程,「期望能在1至2年內研發出最佳、更快分解酵素,再與像Carbios的公司合夥」,以供商業使用。
Latest research from our @McGeehanJohn in @PNASNews: MHETase:PETase chimeras exhibit improved PET turnover relative to the free enzymes.https://t.co/BtCrkpAb6v
— Centre for Enzyme Innovation, Univ. of Portsmouth (@CEI_UoP) September 28, 2020
2018年時CEI研發的酵素稱為「PETase」,能將寶特瓶表面的結晶性塑膠破解。然而超級酵素因為分子極大,若非透過研發、不可能單自細菌中獲取。結合塑膠分解能力與現有能破除自然纖維的兩種酵素,有望達到這類合成物質的回收,CEI也正與美國4間研究所合作、達數百種酵素組合,企圖再加速分解效率,且麥吉漢表示「可能性極大」。
Z is for Zero Waste. We support loads of work on generating energy and new products from waste - bringing us closer to a sustainable #CircularEconomy
—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RI_News) April 22, 2020
Here are some great examples from @BBSRC pic.twitter.com/bNs1POjx0V
不過研究者仍指出塑膠減量仍是關鍵,麥吉漢指出「聚酯纖維和棉等合成布料仍舊非常難回收」,他們已和數間糾結於環保與營利的時尚公司建言。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能夠分解聚胺脂(PU)材質的菌種,雖然分解過程將釋出有毒物質殺掉多數細菌,但此細菌以PU材質為食物來源,也有助於塑膠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