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都有終結對台戰略模糊的呼聲

Russell Hsiao蕭良其 2020年10月05日 07:00:00
隨著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美國同時也承受更大的壓力與動力來平衡海峽兩岸的張力。(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隨著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美國同時也承受更大的壓力與動力來平衡海峽兩岸的張力。(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越來越多美國前資深官員呼籲,美國的對台防禦策略應更加清楚,也就是當中國侵略台灣時,美國是否公開承諾捍衛台灣。的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間,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模糊有其必要性,但是中美競爭再度交鋒,在9月15日至16日舉辦的GTI年度研討會上,前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部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司令格里格森(Wallace Gregson)與前副助理國防部長科爾比(Elbridge A. Colby)等前資深官員,都贊成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應更加明確。

 

儘管終結美國戰略模糊的呼聲愈來愈大,但並非所有的專家都同意,其中包含支持強化台美關係的前美國負責東亞的副助理國防部長丹麥(Abraham Denmark),他認為僅管中國不斷施壓,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將使台美雙方都享有戰略上模凌兩可的優勢。

 

隨著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美國同時也承受更大的壓力與動力來平衡海峽兩岸的張力,其中之一的議題就是對台戰略模糊的歧異。

 

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對台友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宣布辭職兩周後,執政黨的自民黨舉行了總裁選舉,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Yoshihide Suga)以壓倒性優勢當選,與此同時安倍晉三的胞弟岸信夫(Nobuo Kishi)出任防相。

 

岸信夫為眾議員時曾任自民黨「促進日本臺灣經濟文化交流青年議員之會」的會長,並提倡加強日台關係。岸信夫不僅在今年蔡英文總統一當選的隔天,與日本代表團一同會面,也在2019年12月發表文章呼籲美日台三方進行安全對話。事實上,蔡總統在去年三月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訪問時表示:「台日之間應該要建構一個有關安全保障的對話機制,以強化台日安全合作。」

 

外務省副大臣中山泰秀(Yasuhide Nakayama)也是被外界稱為對台友好的眾議院議員,與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一同赴台追思前總統李登輝。但與此同時,有些親中的政治人物如二階俊博(Toshihiro Nikai),可能會因為擔心激怒中國而遏制加深日台關係。

 

安倍晉三一直都是友台的堅定守護者,也被視為抵制日本政府傾中國的堡壘,因此他突然離職令那些希望在日台關係上進一步改善的人感到擔憂,然而從新上任的內閣組成來看,任何使日本倒向中國的政策,應該都會受到不少壓力,而日台關係應也會有所進展。

 

※本文由Global Taiwan Institute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提供/作者為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全球台灣簡報的主編。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