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內湖一家未立案安養所大火釀3死,讓黑機構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圖為日前新北市府派員稽查中和員山路一間無照長照機構。(新北消防局提供)
台北黑牌養護中心大火,燒出長照結構問題,事發後,中央和地方齊喊加強稽查非法機構。然而,根本問題在於,2017年長照2.0上路後,住宿型長照機構設立門檻大幅提升,小型養護所無力轉型,只能歇業收攤,不只床位量能不足,又未納入政府補助,「沒得住」、「沒錢住」結構問題難解,政府卯起來「抄家」揪黑戶,長者依舊無處去,治標不治本。
北市內湖一家未立案安養所大火釀3死,讓潛在已久的黑機構問題再度浮上檯面。事實上,過去礙於法規、消安設備及無障礙設施等規定嚴格,各地住宿型老人安養機構,本就存在不少地下經營黑數,長照2.0上路後,相關法規更為嚴格,設立門檻提高,使得業者轉掛黑牌經營情形加劇。
過去既有的住宿型長照機構,受到《老人福利法》規範,主管機關為社政單位;2017年6月3日《長照法》上路後,新成立的住宿型機構,則改由衛政單位管理。法規更明訂,既存機構只要「變動」,涉及擴增床位、變更負責人等,就得進入《長照法》規範,重新申請立案,讓適用《老福法》的舊機構逐漸落日。
尷尬的是,在《長照法》規範下,新設的住宿型長照機構都須「法人化」,至少須備有1000萬元以上資本額,平均每床須有16平方公尺以上空間,且建管、消防、安檢、無障礙設施等規定嚴格,除了大型非營利組織,私人小型養護所幾乎跨越不了門檻,變動後無力轉型,只能直接歇業,或改掛黑牌經營。
這次發生大火的安養中心,前身就是合法立案的「佑呈老人長期照護中心」,丁姓負責人去年8月申請歇業,原有意另起爐灶,並已申請設立法人,但因據點難尋,遲遲沒下文,又須處理既有「客戶」,於是將長者隨便安置在一般民宅,事發時無人看顧,釀成3死悲劇。
「這類黑機構遍及全台,數量超乎想像得多。」一名業界人士說,新設長照機構門檻高,除了準備1000萬資本,整體至少得設60床,才有足夠經濟規模,場地本就難尋,又有鄰避效應,導致《長照法》上路2年多,台北市新設的住宿型機構僅只1間,放眼全台也不過12間,布建速度相當緩慢。
再加上,過去適用《老福法》的舊機構逐漸退場,家屬無力接回照護,合法機構床位又不足,只能把長者往黑機構塞。不僅都會區隱身巷弄民宅的私人養護所多,中南部也不乏居家經營,集中照護鄰近三五長者,未立案非法機構層出不窮。
除了合法機構床位難排,是否有能力入住,也是一大現實考量。依照行情價,一般住宿型長照機構每月收費約4萬元上下,若長者有插鼻胃管、氣切管或導尿管等需求,費用再提高,最嚴重進護理之家,每月可能花上6萬多元;對照北市上周查獲另家黑牌養護機構,每月收1.4萬元,收費差距甚大。
「許多家庭無力自行照顧,又是經濟弱勢,根本無從選擇。」一名社福人員說,衛福部推長照2.0,補助資源側重社區型和居家型服務,對於住宿型照護補助較偏廢,家屬幾乎全額負擔,經濟壓力沉重,也因此,即使深諳許多機構並不合法,也沒餘力再追求更完善、安全的照護品質,只能咬牙往黑機構送。
這次爆發大火意外後,衛福部喊話修法,年底前將訂定清查黑戶具體規範;各縣市政府亦上緊發條,近期大動作加強稽查,更喊話設置吹哨者條款,鼓勵民眾檢舉。然而,第一線人員點出,政府卯起來「抄家」清場,「抄完了,老人全部湧出來,各縣市依舊沒有足夠量能安置,有真正解決問題嗎?」
他直指,政府須正視的困境是,台灣老化速度飛快,長照機構需求大,但量能卻完全跟不上。據衛福部推估,台灣約有80萬人有長照需求,其中2成為重度失能者,相當於16萬人。然而,目前全台合法住宿型長照機構僅11萬床,有近6萬床缺口,光是台北市缺口就達4000多床,「在長照資源還沒發展成熟,無法提供完整量能以前,黑機構根本不可能消失。」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也認為,各縣市若僅強調加強稽查、開罰,無從真正解決問題,重點是以實際的政策,給予業者輔導和資源設置住宿型機構,像是釋出公有資源,補助租金、人力成本等,中央也應思考將住宿型機構納入長照2.0補助,降低民眾負擔。
面對外界質疑住宿型長照機構量能不足,布建速度緩慢,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說,國內住宿型長照機構床位約11萬張床,占床率一直維持在8成到8成5間,並未全滿,「究竟是不是量能不足,這是有爭論的。」他強調,政府持續籌備公辦機構,2022年起,會陸續提供49家、約5500床,民間單位也持續興辦,布建速度未如外界想像得緩慢。
針對北市黑機構大火事件,周道君表示,衛福部會去了解各縣市作法,年底前訂出通案性的原則,要求各地政府針對可能設置的場所清查,做後續追蹤處理,也鼓勵民眾檢舉;另外也會持續輔導小型的老福機構、護理之家轉型,相關計畫已在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