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爆發仿冒MIT口罩之亂,口罩國家隊加利、豪品(圖)均在列。(合成畫面/取自豪品官網)
口罩混充、改標亂象叢生,衛福部祭「雙鋼印標示」防堵,但新舊制銜接期,卻也讓仿冒口罩趁機湧出。國家隊廠商透露,疫情爆發後,許多「口罩掮客」、不肖盤商竄出,大量進口中國、東南亞口罩,或在國內地下工廠生產,假冒台製醫用口罩賺取暴利。眼看雙鋼印上路後,銷售管道將斷路,近期急忙大量拋貨,看準消費者難辨別,藥局、通路抓不勝抓,悄然掀起新一波假口罩出清潮。
仿冒MIT口罩風波頻傳,不只口罩國家隊成員加利、豪品帶頭作亂,進口中國一般口罩假冒台製醫用口罩,獲取千萬暴利,引發軒然大波;許多國內業者也藉機搞鬼,大玩「借殼上市」的暗黑手法,像是台中漢賓公司遭查獲,冒用國家隊「台灣優紙」包裝盒,賣出75萬片假口罩;崇光公司則進口中國一般口罩,塞進仿製國家隊「日昇」的醫用口罩外盒,共120萬片流入市面。
彰化富達實業也被查出,向當地不知名工廠採買61萬片一般口罩,自行蓋上MIT鋼印,冒用國家隊「宏瑋」包裝盒,以醫用口罩名義販售,以假亂真。然而,除了遭檢方破獲的大型案件以外,更有數十間國家隊廠商反映,曾在網路通路、藥局看到冒用自家品牌的口罩,防不勝防,若非眼尖的消費者反映,業者也很難發現。
「假冒品氾濫成災,關鍵還是一個『貪』字!」一名口罩國家隊業者透露,目前受徵用的實名制口罩,政府以每片3.1元價購,扣除原料、設備和人力等成本,每片利潤不到1元;至於徵用量以外的自由銷售部分,口罩原料沒有政府穩價,成本約是實名制的2倍,即使定價較高,但通常出廠價也不會高於實名制的5元,以防到消費者售價過高,因此整體而言,每片口罩利潤約僅0.8到1元。
對照從中國、東南亞等地進口,人力成本便宜,當地原料不須經政府層層控管,許多地下工廠、家庭工作坊成品也可流入市面販售,依業界行情,每片進貨成本不到1元,加上關稅也低於1.5元,進到台灣一轉手就賣4、5元,利潤高達3、4倍,加上進口一次幾百萬片起跳,有暴利可圖,「有人看國家隊做得要死要活,賺不到什麼錢,寧願冒風險大賺黑心財。」
事實上,疫情爆發後,口罩業者紛紛搶進市場,不只國家隊廠商從原先30、50家,暴增到上百家;大量非法工廠、醫材掮客也看準商機,海削一波。業者透露,9月前邊境查驗機制鬆,來自中國、東南亞的口罩很好流通,不少盤商大量進貨,私自加上MIT鋼印,假冒台製醫用口罩流入市面,除了合法口罩廠直接對接的通路和藥局,其他銷售管道假冒品氾濫,在業界不是秘密。
為了方便民眾辨識,終結口罩仿冒之亂,中央日前緊急推出雙鋼印政策,要求9月24日以後生產的國內製平面醫用口罩,須有「Made In Taiwan」和「MD」字樣,除了9月23日前已生產的舊標口罩,可持續販售到12月24日,未來沒有雙鋼印的口罩,均無法在市面上販售,換言之,現在起到12月25日為新舊制銜接期。
一名口罩商說,政府雙鋼印政策一出,等同大斷不肖業者財路,不少同業「反應激烈」。現在不少盤商「急死了」,手上留有太多來路不明的口罩,得趕在年底前全數脫手,但贗品拋貨不易,近期更是卯起來假冒合法廠商名號銷售,像是有盤商會在南部進別家口罩盒,混充非醫用口罩後,轉運到中部或北部販售,「叫貨的店家也很難察覺,查緝有相當難度。」
特別是,疫情之下口罩成夯品,為因應消費者需求,許多藥局一次進多家廠商、多樣式口罩,採取不同銷售策略,與新廠商配合。然而,交手過程很難辨別貨源真假和廠商的可靠性,有貨就賣,難以把關,消費者在不熟悉各廠牌包裝下,同樣不疑有他,雙雙成為犧牲者。
口罩業者評估,現在起到年底前,不肖盤商為出清非法口罩,勢必會大量拋貨,網路、藥局和連鎖通路都曾中標,消費者須審慎留意。為防堵假貨潮延燒,據悉,包括新北市等地方衛生局,日前就建議國家隊廠商,自由販售部分盡量不要透過盤商,直接對口藥局販售,避免掮客從中作梗。
衛福部提醒,購買非實名制的盒裝醫用口罩,一定要在合法通路購買,確認外包裝上印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品名、製造廠名稱和地址等相關資訊,若發現包裝有仿製嫌疑,或內裝口罩有混用情形,可向各地衛生局通報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