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方外海發生強震,造成鄰近的福島核電廠一系列設備損毀,進而引發延燒至今的核災食品問題。(日本福島核災區/湯森路透)
十多天的日本採訪結束,尚未喘息,核災區管制措施及福島周邊四縣食品是否開放的公聽會旋即舉行。聽聞國民黨要率眾抗議,提前一小時多抵達現場,會議還沒開始,「安樂之友會」號召來的民眾就已強衝大門,高喊「為什麼不能進去!」幾波衝撞後,警方找出盾牌,組成人牆,以利報名者入內開會,但衝突並未止息。
原在外鼓譟者入會場後,繼續嗆聲:「為何不許民眾參與?」這樣的提問,與部分立委如王育敏、高金素梅,質疑會議地點與資料公告時間過於匆促的「程序問題」,化為整場公聽會上午的主要議程。之後,在議員陳明義要求下,公聽會被改為座談會、討論內容不得作為決策內容。隨後,抗議民眾旋即離開,參與國民黨下午舉行的抗議民進黨欲開放核食行動。人去樓空,使12月1日許多民間團體與基層公務員苦心歸納關於核災後日本食品的管制議題爭點,在上午幾乎無以為繼。
後在第三方議事團隊主持人朱增宏堅持下,下午的座談會開始針對部分關注食安民眾的關心焦點進行意見交換,主導審議的第三方議事團隊認為,這樣的衝突場面本就是民主審議必須面對的進程,但因討論進度緩慢,加上國民黨自始至終的政治干預,致使本在12月1日預備聽証理性參與討論的民眾,拒絕繼續參與會議。這樣的結果,使民進黨於晚間發出譴責聲明,認為「這是給國民黨舞台」。
對話空間的闕如
民進黨對衝突做此註腳,並不讓人意外。
首先,是會議中曾任台北市長的郝龍斌以專業者身份,對民進黨嚴格把關作為開放核食進口的政策提出批評:「若我們真正照政府講的逐批檢查、逐項檢查,每項都檢查好,政府敢保證做到這點嗎?我對食藥署以及海關,我非常清楚,不要說我們台灣做不到,世界最先進的食品安全管制國家也絕對做不到,所以政府不能欺騙人民、不顧吃的安全,甚至不能為了外交犧牲食品安全,不能為了貿易犧牲安全,食的安全是至高無上。」
但回溯馬英九執政時也欲開放福島食品的政策,郝龍斌並無出面反對;而在美牛爭議議題中,郝龍斌甚且發布新聞稿表示,「現行法令如何規定,臺北市就依法處理,他相信中央政府一定會做出最明智的決定。」除了對專業把關的立場說詞不一,國民黨將核食議題與公投扣連也有濃厚政治意味,部分民進黨人士更將其解讀為黨內初選的公關前哨站。
如今被民進黨視為鬧場的程序問題干擾手段,確實是為制止會議進行的行動。這種展演方式,並不陌生。過往國民黨執政時期,許多自詡為「監督者」的團體,也習於利用程序問題癱瘓審議。此種抗議手段,顯示的是對行政程序的不信任—過往政策推進鮮少真正傾聽民意,任何民眾參與程序都只是為了跑流程。
現行管制的漏洞
思索縫補破碎的信任,正是第三方議事團隊投入核災食品爭議,舉辦具聽證效力的公聽會的初衷。因國際貿易向來涉及政治利益交換與風險評估、消費者選擇等複雜面向,不止核災食品,過往的美牛亦然。過往行政部門對相關議題的措施都是「嚴格管制」、「產品清楚標示給予消費者選擇權」,但根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前往日本進行核災議題的訪調結果,可以發現,相關國際貿易的食品開放議題,在在暴露出台灣邊境管制漏洞、本地輻射與健康風險評估付之闕如等問題,同時,倘若真正開放,因著民間自主檢驗機制的空白,也將導致民眾無法擁有真正的選擇權。
根據TVBS所進行的民調顯示,就算考慮進對日貿易的相關利害糾葛,也有近八成左右民眾反對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這是因輻射的無色無味、難以視見,及風險與健康問題難以掌握所衍生出的無邊恐懼。而這恐懼在現行進口食品管制措施下,其實早已發生。換言之,若國民兩黨皆聲稱國民健康為第一優先的議題,不能不去檢討現行管制漏洞。
在第三方議事團隊的介入下,現行管制漏洞確實被納入民進黨政府的考慮範圍,但總體而言,開放與否,才是民進黨政府真正的關切焦點。
執政黨的意在言外
初始民進黨對民間解釋核災食品開放議題,是基於WTO的壓力而需開放。但這次實際採訪民進黨欲開放的四縣,卻發現這四縣市對於開放與否並無急迫壓力,群馬與栃木縣甚至不知道自己產區的食品被台灣限制進口。而台灣雖為栃木縣嚮往的海外市場,但其欲叩關的產品在核災前早已因動植物檢疫問題受阻十多年。
上述所提,並不代表台日雙方沒有經貿需求。但走訪當初台灣政府也曾拜訪的四縣市官方與民間組織時,他們皆不約而同指出,這場開放核災區食品的爭議來自雙方政府的政治盤算。「深化與美國、日本等民主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在民進黨在318事件趁勢起飛、全面執政後,成為民進黨避免重蹈國民黨執政、對中經貿選擇的勢必路線。而日本基於2020年的奧運壓力,以及繼續輸出核電的原子力村共同利益,如何淡化核災的影響,更是安倍政府上任後汲汲營營的目標。而核災區食品的貿易,正是台日雙方政治利益的交集點。
審議式民主的歧途
然這些政治利益的交集點,卻始終是民進黨政府迴避談論的內容。爭議發生至今,民進黨始終希望透過科學證據說服民眾接受核災區食品的開放政策,並強調絕對以國民健康為優先,但當與日本的政治互謀沒有停止,科學在此便成為無用之物,甚至,會犧牲掉第三方議事團隊與諸多公民團體關注的管制缺漏的補正空間。
據了解,1月2日即將在高雄舉行的第二次座談會,民進黨也打算大動員與國民黨對嗆,若如此,是正式將核災食品開放議題定調為政治事件,此種做法,不但無益爭議的解決,恐怕只會讓台灣社會繼續空轉,難以開展對公共議題的深化討論。考慮自政策以來溝通難以推展的情況,第三方議事團隊在29日晚間宣布,呼籲政府暫停1月2日與1月8日的兩場座談,希望改變溝通形式,進一步強化公民參與。但這空間是否能夠寬廣,仍取決於民進黨是否能捨棄想通吃的僥倖心態、拆除國民黨得以展演的舞台基礎。
當民進黨繼續身陷劇場氛圍無可自拔,和國民黨的政治惡鬥也就不會止息。複雜的公共議題裡,無論哪一方,總會有人把持政治正確的修辭掩蓋複雜事實。當層次難以釐清,討論就無法進行。這是政治的現實,但是否即為政治的本質?對結果的錯誤提問,將使人被消耗、被磨損,從而形成無比諷刺的結局:其實沒有誰一開始就真的恨誰,而是劇場裏的搬演,創造了仇恨的自我實現。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