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陸軍防衛作戰及戰力需求,「獵豹專案」試製兩輛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案,選擇向美商購兩門全新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估明年初可抵台。圖為雲豹二代M2迫砲甲車,將作為戰砲甲車的基礎。(軍備局提供)
為提升陸軍防衛作戰、快速反應及立即部署戰力需求,軍備局代號「獵豹專案」試製兩輛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案,據指出,經軍備局202廠與中科院勇武計劃室評估後,選擇以商購模式先向美國沃特夫利特兵工廠(Watervliet Arsenal)採購兩門全新的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預估明年初可抵台,開始進行與中科院射控系統的整合,再與「輪型迫砲車」M2樣車為基礎進行研改成戰砲甲車,進行各項的作戰測評,若順利通過各項測評,並達到陸軍作戰需求;陸軍初步規劃將採購200輛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來取代M41D輕戰車。
軍方人士指出,軍備局以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研製案,從2019年開始編列7億7884萬元,到2023年前以5年時間完成兩輛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原型車研製。全案區分為三大部分,首先由軍備局202廠擔任主合約商整合與測評角色,戰車砲、砲塔與射控系統由中科院勇武計劃室負責,八輪甲車與抗彈鋼板則由209廠(原兵整中心)以「輪型迫砲車」M2樣車為基礎,配合105公厘輪型戰車砲性能進行全車設計與研改。
軍備局202廠早在2007年將150公厘戰車砲(陸軍M-48H戰車砲)加裝緩衝器結構並整合砲塔,成為雲豹105砲車並進行射擊測試後,在當年的台北航太展就對外展示的經驗。但不能再運用服役超過20年的M-48H、M60A3戰車砲,因此對外採購全新的戰車砲是該研製案與抗彈鋼板首要計劃。
據指出,全案規劃的105公厘戰車砲曾對比利時的CMI防衛公司(CMI Defence)與美國沃特夫利特兵工廠(Watervliet Arsenal)所生產的105公厘戰車砲進行評估,最後選擇了沃特夫利特兵工廠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而且在2019年由陸軍、202廠、209廠與中科院勇武計劃室相關人員組成的訪廠小組,前往美國紐約州的沃特夫利特兵工廠進行訪廠。由於全案採內購內獲(由代理商外購獲得再提供給中科院)的商購模式進行,是先由該兵工廠在台的代理商,向中科院投標並得標後,再向美方採購獲得,目前這兩門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已獲美方的輸出許可,若一切順利,明年(2021年)1月底可運抵台灣。
據了解,採購過程中發生了多個插曲,首先中科院對外招標規格只列兩門105公厘戰車線膛砲,並未有戰車砲技術手冊、砲塔與砲塔技術手冊,經代理商提醒國外採購戰車砲都是涵蓋技術手冊與砲塔後,才決定將其納入。再者,雖是由中科院對外採購,但主合約商是202廠,中科院將戰車砲與射控系統整合後,是要交給202廠進行後續的整合與測試,因此美方要求的最終使用證明是由202廠出具,但是戰車砲運抵台灣後,還是依合約要先交給中科院進行整合。
另外,在訪廠的意見交流中,中科院勇虎計劃室曾向該兵工廠表達是否可直接建立採購管道,但被兵工廠人員回覆因與台灣代理商簽有合約,而且這次訪廠也是台灣代理商的安排,基於商業規範無法同意,此意見被在場的代理商認為,中科院明擺著要剁case。
根據國防部公開預算書內容,軍備局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研製案2019年為武器系統規劃、料件獲得及專業訓練;2020年為系統整合、技術指導;2021年為整合測試;2022年2輛戰砲原型車進行研發測評;2023年為初期作戰測評。
據指出,雖然軍備局第 202 廠在2007年以雲豹樣車進行105砲車總成加工與組裝作業,建立初步的技術,但當時的雲豹樣車全車的4、6、8、12公厘抗彈鋼板全部向國外採購,因此在組裝射擊並未出現鋼板裂痕,但是雲豹八輪甲車量產採用國產的抗彈鋼板,國產4公厘的抗彈鋼板就一直有問題,最後改採外購才解決問題;因愈薄的抗彈鋼板要達到12公厘同樣的抗彈系數,其製造的技術要更高,因此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車殼研製也是以「廣徵商源」方式,開標由民間廠商得標,來負責車殼與底盤研製,其中車輛所需抗彈鋼板需符合國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