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與其說是站在韓國或美國國家立場,不如說站在了文明陣營一邊,捍衛了和平和自由的生活與價值觀。(圖片取自Big Hit Entertainment)
本月七日,飲譽世界的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因產製的音樂廣受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歌迷青睞,榮獲美國非營利組織韓國社交協會(Korea Society)頒發的符立德獎(Van Fleet Award)。本獎是為紀念韓戰參戰將領詹姆士·符立德,表彰助推韓美關係發展的人士所設立。當日BTS發表得獎感言時,隊員田柾國表示談及希望BTS的音樂能夠扮演樞紐的角色,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瞭解及尊重彼此,隊長RM最後總結,「今年是韓戰70周年,這亦讓韓國社交協會今年的年度晚會特別有意義。BTS會永遠記得這段韓美兩個國家共同經歷,以及無數男女犧牲的苦痛歷史。70年後,我們所處的世界比以往更為緊密,許多方面的界線變得模糊。身為這個國際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建立更深的瞭解與團結,以變得更幸福。」
RM一番四平八穩的獲獎感言意外引起中國部分網民的激烈批評,有網民指此獎項是紀念韓戰中的美軍,認為BTS隊長向美國獻媚,批評BTS不瞭解中國「抗美援朝」的歷史,遺忘了中國志願軍(PVA)的犧牲,涉嫌辱華。辱華標籤貼上之後,有網民又檢閱BTS過往言行,指今年《Map of the Soul:7》專輯線上商店與實體展示櫃計畫亞洲區有台灣無中國,和去年成員金碩珍說最想去的國家是台灣兩事,認定BTS不僅辱華,還涉及台獨,更加強化了網民的激憤情緒。不少中國粉絲稱國家面前無偶像,揚言脫粉,甚至辱罵要求BTS滾出中國,儘管BTS因走紅時間和「限韓令」向撞,目標市場在歐美及東南亞,並未在中國發展。
和過去辱華事件不同的是,本次對BTS的辱華不是以中國網民不喜歡的方式提及中國,而是沒有以中國網民期待的方式提及中國,辱華獵巫變本加厲,民族主義日趨極端,外國偶像團體不僅沒有表達另一種態度的空間,甚至連不表態的空間也不存在。
縱覽留言,中國網民批駁RM的原因包括所謂的「辱華」與「媚美」,以前者為主,兩種論調殊途同歸,最終指向「吃飯砸鍋論」與滾出中國。前者「邏輯」是,志願軍和美軍在半島兵戎相見,RM感謝美軍意味著輕視志願軍,蔑視志願軍的巨大犧牲,又因為中國視韓戰為立國之戰,所以RM的言論羞辱了整個中國;後者邏輯是,美國介入韓戰讓韓民族分裂至今,韓國在安保、經濟、文化體系領域全然是美國附庸,甚至是傀儡政權,親美是對韓民族的背叛。
韓戰在中國國定歷史敘事中有其特殊性,集結了幾種光輝論述,包括「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神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復興」想像;被稱為「最可愛的人」的志願軍形象;黃繼光、邱少雲兩位英烈的神話;作為英勇頑強代名詞的「上甘嶺」,總之,韓戰成為塑造民族精神的符號。
在具體歷史敘事上,也從「復興」、「克難」出發,編織出諸多指鹿為馬的支撐論述,包括戰爭發動上,係韓美侵略北韓,朝中憤然反擊;性質上,韓戰保家衛國,粉碎美帝陰謀;過程上,五場重大戰役志願軍大勝美軍,符立德彈藥量下志願軍堅守上甘嶺;結果上,中國主導停戰談判,迫使聯合國軍退回三八線;勝負上,美軍第一次戰敗等等。
其間還存在普遍流傳的斷章取義或無中生有不實傳言,如經常被引用的美國五星上將布拉德利(Omar Nelson Bradley)的名句「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此句彷彿美國政府後悔介入韓戰,實際上省略了反映有限戰爭和歐洲優先內涵的前半句「(如果將)戰事從朝鮮擴大到包括中國本土」;又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回憶錄中稱,中國出兵朝鮮前後歐洲海關人員對華人態度判若兩人,經查李光耀回憶錄中根本不存在韓戰讓華人受尊敬之類的內容,自誇神話離譜程度不亞於早年的「西點軍校學雷鋒」和「月球肉眼看長城」。
國定敘事受到冷戰以降歷史檔案解密、海外著作引進、誠實的歷史學者(如沈志華)考證的衝擊,墨寫的謊說越來越難掩蓋,遂採取種種手段勉力文過飾非,包括「攪混水」,稱韓戰與抗美援朝是兩回事;「扣帽子」,稱沈志華的著作與觀點系歷史虛無主義;「人身攻擊」,質疑國定敘事的網民被批胳膊肘往外拐;還有「法制」手段,2018年訂立《英烈保護法》更讓法官來處理歷史問題,研究結果與官方口徑中的英雄烈士事跡不符則有違法之虞,總之,在中國宣傳體系下,其他版本的敘事無法與官方力推的版本匹敵,由此形成一種記憶鎖定,而本次之所以有如此眾多的離譜言行的輸出,正來自於這種「正確」記憶的批量輸入。
中國視韓戰為立國之戰,稱韓戰帶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這個論點也禁不起推敲。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站隊與犧牲上,標誌就是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體而言,一戰開啟了參與國際規則,透過談判改定舊約的大門,談判改約的行動貫穿北京、廣東、武漢、南京等不同的民國政府;二戰期間同盟國列強的主動棄權改約,中共學說謂之「半殖民地社會」標誌的不平等條約已經更替。
1951年,中國(PRC)拒絕了聯合國停火議案,還發表聲稱停火協議是美國陰謀,不久後的498號決議認定中國(PRC)介入朝鮮是侵略行為,之後中國(PRC)被西方視作是蘇聯軍事力量的延伸,遭到經濟封鎖和政治孤立,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從此被長期擱置。唯替蘇聯火中取栗換取了史達林的信任,中共政權的鞏固寄托於共產陣營和中蘇同盟,中國(PRC)國際地位的「提升」限於共產陣營內部,而在歐美世界只可能是不升反降。
有網民聲稱「沒有韓戰志願軍先輩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美國生活」,這是以自帶光環的詞匯(軍隊、奉獻)堆砌的自我感動代替邏輯思辨的典例,判斷亦存在諸多盲點。首先,所謂的「美好生活」是「麵包契約」下坐穩了的奴隸,公民權利面臨系統性的剝奪,僅有的消費主義泡沫也是有限市場化的結果,和韓戰沒有直接聯繫,某種程度上還恰恰相反,韓戰導致徵收公糧的增加、軍費支出的增加和備戰導向的工業體系的建成,是統購統銷政策的起因之一,而統購統銷又是大饑荒的起因之一;其次,韓戰中國存在不參戰的空間,彼時中共正處在建政之初百廢待興的狀況下,中央高層對出兵猶豫不決,包括林彪在內的大多數軍政高層反對出兵,而堅持毛澤東曾幾次向史達林表態願意兵援,直到聯合國軍反攻之時,史達林才考慮中國出兵事宜;第三次戰役後拒絕聯合國的停火談判,導致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的慘敗,沉浸「犧牲」論調的網民恐怕沒有考慮決策上的誤判導致戰場的死傷;最後,志願軍中有相當數量的士兵來自內戰中被共軍俘虜的國軍,中共藉韓戰消耗了原國軍兵員,在之後連年的政治運動中,志願軍戰俘的遭際也堪稱悲慘。
韓戰歷史遠比單純的起因、勝負結果複雜的多,包括史達林的遠東策略、中蘇關係演變、有限戰爭、戰俘談判和朝美中的一系列誤判累進的歷史脈絡,歇斯底里地對本未入華也未辱華BTS叫囂滾出中國的小粉紅們,不會去瞭解這些歷史知識,他(她)們只會也只能簡單複製輸出官方說辭,來維護經過篡改和美化後的歷史神話,以及由歷史神話構建的身份認同和身份劃界,庸人自擾地揮舞著單刃毒劍。
乍看之下,持媚美論的中國網民彷彿和韓國進步派隔空共享反霸權主義的國際精神,仔細考察不難發現,他(她)們並非是要推動韓民族享有理想中自決權力與平等地位,而是要取代美國對韓政治外交影響力,讓其從所謂的美國附庸「回歸」至中國附庸。這種論調來源於對韓美關係和韓中關係的偏頗認知。
中國網民保持天朝上國文化輸出的優越感去俯視韓國及其文化,這是用歷史套用現實的乾坤大挪移。由於李氏朝鮮歷史上尊明、奉清,與中原王朝維持著宗藩關係,後日本殖民體系取代原先的宗藩體系,中原王朝對韓半島大權旁落,而冷戰時期包括美韓同盟在內的亞太安保體系讓中國危機感深重,這種先天的優越感受到的衝擊激發出受害意識,從道德上指著韓國是三姓家奴云云。
最近十餘年發生過兩次大規模刺激韓中關係的事件,較近的一次是朝核危機派生的薩德危機,較遠的一次是高句麗歷史爭議,如果說薩德危機是韓中地緣政治衝突的話,2003~2008年的高句麗歷史爭議則是韓中史觀的衝突。
中國文教系統的黨報《光明日報》2003年6月24日刊發評論員文章《試論有關高句麗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文章提及「高句麗政權的性質應是受中原王朝制約和地方政權管轄的古代邊疆民族政權」,引發韓國學界的不滿,韓國學者抨擊「中國試圖扭曲篡改韓國古代史」,指其為「歷史帝國主義」。次年,中國將高句麗王都申遺,更強化了韓國民眾對中國的不滿情緒,衝突蔓延至政界,一度升級到韓國對中撤資乃至斷交的地步,之後中國派遣外交官員訪韓交涉,兩國官方才達成口頭諒解。期間又增添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一事,有中國網民誤認為韓國竊取了中國文化,在這樣的社會心理催化下又出現了多起圍繞韓國起源論的不實報導,更深深撩撥了大中華的民族心理,讓中國網民產生了「韓國背叛中國」的認知。
偏頗的美韓關係認知,則讓源自中華中心論心態的「背叛」認知滑向更遠,由此衍生出一些經常見諸社群媒體的侮辱性詞匯,如「美國主子」、「美國爸爸」等等。同樣的話術,也不時套用在台灣、日本身上。
韓美關係並非是完全屈從的主僕關係,更不是美國的傀儡政府,韓國國家元首並非由美國授意產生,即便是受到美國支援的首任總統李承晚也是由國會推選產生的,更不必說第六共和國憲法後的總統直選。在國際政治環境中,小國選擇有利於本國權益和發展的依附對象本身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韓國建國初期的確存在一段對美高度依存的歲月,這是安保與自主的一種交換,韓美雙方在應對朝鮮威脅和蘇聯陣營威脅下各取所需,並非單純美國受惠,兩種安全需求相比較當然也是不對稱的,韓國對美安保需求顯然多過美國對韓的陣營需求,從開戰前的政府承認到戰時的軍事援助,從停戰後經濟援助與軍事同盟到越戰軍需訂貨,美國對韓國存續可謂助力良多。
而這種高度依存的關係也隨著冷戰體制的異動而調整,例如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美國奉行戰略收縮的尼克森主義,韓國也相應的在安保領域推行自主國防政策和在外交領域推行北方政策;而九〇年代,冷戰結束,韓國開始開始分擔駐韓美軍防衛費,對美采取安保和產經相分離的政策,對美依存已成為過往。後冷戰時代,朝核陰影使得既有的駐韓美軍和作戰指揮權存在仍有必要。
至於中國網民津津樂道的駐韓美軍和作戰指揮權,這既是應對北韓和蘇聯陣營的威脅各取所需的選擇,軍事同盟的締結和作戰指揮權的移交也是韓美政府合意下完成的,且韓國對美自主與安保的天枰也處在動態調整過程中,包括收回平時作戰指揮、削減駐韓美軍人數、駐韓美軍基地南撤等等,並非單方面的予取予求。
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載有自由不是無代價的(Freedom is not free)一句,可謂美軍韓戰貢獻的濃縮,美軍被徵召到可能並不認識的國家抵抗共產勢力的擴張,保衛了韓國民眾的自由和尊嚴,感謝美軍奧援合乎情理也合乎事實,奉行計劃經濟和極權政治的北韓無法產生BTS,相反的是,北韓士兵閱覽模仿BTS的舞蹈被發現都會遭拘禁,半島兩側高下立判,RM與其說是站在韓國或美國國家立場,不如說站在了文明陣營一邊,捍衛了和平和自由的生活與價值觀。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