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奕軍專欄:數位人民幣迅速淪為習近平「面子工程」

吳奕軍 2020年10月24日 07:00:00
中共不再掩飾加速發展數位人民幣的強烈企圖,並以數位化「大躍進」的精神大肆敲鑼打鼓,宣稱這是中國要打破美國「金融封鎖」的里程碑。(湯森路透)

中共不再掩飾加速發展數位人民幣的強烈企圖,並以數位化「大躍進」的精神大肆敲鑼打鼓,宣稱這是中國要打破美國「金融封鎖」的里程碑。(湯森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赴廣東深圳南行之際,深圳當局實施數位人民幣紅包「擴大測試」,總金額1000萬,五萬人中籤。深圳市政府與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雖然宣稱這只是常態性測試,但是時機敏感、規模非凡,顯示中共正積極推動數位人民幣,加速數位支付「國進民退」進程。

 

深圳以「搖號抽籤」贈送數位人民幣紅包,10月12日至18日可在深圳市羅湖區經指定的3389家商家消費。每個中籤紅包200元(人民幣,下同),中籤率約為2.6%。部分輿論指出本活動主為預示深圳在數位人民幣政策的領頭地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且在經濟低迷之際測試促進消費政策。

 

深圳:數位人民幣領頭羊

 

深圳的數位人民幣大放送的另一層意義,是中共官方近五個月對於數位貨幣政策態度曖昧,甚至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表示「近期不會擴大測試」之後,首次高調進行大規模公開測試,並且宣揚未來會陸續舉辦類似「實驗」,此舉變化之快,令許多輿論也點出中國央行似乎相當「匆忙」。

 

敏銳的市場專業人士認為,跡象顯示中共官方對於嘗試大規模發行數位法幣,在數位支付領域加速「國進民退」,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今年4月底,中國央行宣布將在深圳、成都、蘇州、北京郊區雄安等四地,以及部分冬奧場域試行數位人民幣,再次引發衝擊第三方數位支付之熱議。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當時指出「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的形態。」此數位貨幣電子支付系統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就是人民幣的數位版,擁有中國「國家信用」擔保。

 

中國央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數位法幣,今年4月宣布進行封閉測試之事件,被中外媒體視為全球第一個大型經濟體之中央銀行發行數位貨幣,具有指標意義。然而或者想先「韜光養晦」,中國央行當時強調只是小範圍封測,不會影響金融市場秩序,而且「近期也不會考慮大規模推廣」。

 

當時根據《美國之音》轉述美國財經學者分析,數位人民幣由中國央行統一發行與管控,雖然使用部分區塊鏈科技,但並非典型虛擬貨幣。而且,數位人民幣不但沒有「去中心化」,中共反而藉其鞏固對中國金融的完全管控,人民現金交易不再能夠匿名,消費隱私勢將遭到中共監控。

 

在美國「金融脫鉤」壓力催逼下,數位人民幣的發展恐怕已經迅速淪為習近平以及中共的「面子工程」。(湯森路透)

 

數位支付「國進民退」

 

此外,中共體制內外許多金融專家也提醒,隨著政府持續釋放政策利多,或者軟硬兼施,在中國相當普及的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數位支付,難逃「國進民退」,遲早被中國央行取代。

 

在穆長春發表擇地封測數位人民幣的三個多月後,8月14日中共商務部發布《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通知,宣布將在深圳等全中國28個重要經濟區域擴大實施數位人民幣試點。

 

該次擴大試點區域,計畫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並且加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新疆烏魯木齊、西安等中西部城市,涵蓋多種經濟規模與樣貌,顯示中共當局已經不再掩飾加速發展數位人民幣之強烈企圖。許多官媒猶如打了民族主義的雞血,以數位化「大躍進」的精神大肆敲鑼打鼓,宣稱這是中國要打破美國「金融封鎖」的里程碑。

 

中共官方對於數位人民幣的進展突然轉趨興奮,官媒也紛紛跟上大肆宣傳,其後政治操作跡象明顯,然而部分中國知名學者專家卻未必認同,直言官方與媒體高興太早,恐怕畫錯重點,當心弄巧成拙。

 

8月31日,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撰文指出,縱使未來數位貨幣會取代今天的紙幣,但這只是改變貨幣發行方式,不會影響貨幣金融的整體格局,「不會造成革命性的變化」。

 

近年多次向中共當局直言的向松祚表示,中國對於數位貨幣存在很多誤解,例如以為發行數位貨幣就可以「彎道超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數位貨幣發行得較早,並不意味著接受度較高,因為數位貨幣的信任來自主權國家的信用,而主權國家的信用「取決於國家法治的健全、政治經濟的穩定、科學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金融市場監管水平等。這些都是必要條件。」

 

向松祚曾經警告當局當心中國的「明斯基時刻」,意即多年來中國投機性貸款浮濫,因信貸周期或景氣低迷致使資產價格慘跌,造成大量資不抵債或者現金流無法償還債務與利息之骨牌效應,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向松祚並且多次質疑中國媒體、學界以及統計單位發布錯誤數據,較為轟動的一次,是在2018年底在中國人民大學針對企業主學生們的一次演講中,宣稱在「非常重要機構的研究小組內部報告」看到兩種測算顯示2018年中國GDP同比成長僅為1.67%,甚至為負值。然而當時官方公布GDP同比成長竟高達6.5%。

 

此外,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去年曾在著名的金融論壇,提醒當局以及專家應該面對現實,強調數位人民幣的技術仍然無法分析與處理「即時海量資訊」,中國社會的基礎法制與監管能力,也仍不足以因應數位人民幣的普及化。

 

在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以及唯恐美國進行「金融脫鉤」的壓力催逼之下,數位人民幣的發展恐怕已經迅速淪為習近平以及中共的「面子工程」,這樣的面子工程會不會是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引爆點?值得世人密切關注。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