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清真寺禁伊斯蘭團體 法國再度向極端主義宣戰

陳想想 2020年10月21日 19:00:00
法國民眾齊聚街頭對帕蒂斬首案一事示威並表達哀悼(湯森路透)。

法國民眾齊聚街頭對帕蒂斬首案一事示威並表達哀悼(湯森路透)。

於16日的法國教師斬首案引起軒然大波後,在社會的震驚與憤怒下,許多民眾連續數日上街示威遊行。

 

法國總統馬卡洪 (Emmanuel Macron)公開表態,大力譴責伊斯蘭「極端教徒」,並承諾將嚴格執行對內的掃蕩政策。法國政府21日與伊斯蘭極端勢力正式開戰,宣布48小時內關閉巴黎東郊一所清真寺,禁止參與斬首案有關聯的51個法國境內伊斯蘭協會。

 

法國警方更將持續以極高頻率檢察此伊斯蘭運動相關的個人及團體,徹底掃蕩法國伊斯蘭極端分子系統。引起社會動盪的宗教衝突及一連串蝴蝶效應,背後可追溯至法國最深層的社會衝突。

 

法國總統馬卡宏公開譴責境內伊斯蘭極端分子(湯森路透)。

 

爭議漫畫作為教材成憾事開端

 

根據《法新社》報導,遭弒47歲教師帕蒂(Samuel Paty),育有一名5歲兒子,任教23年,主要教學領域為歷史與地理,喜歡將思辨能力融入課程。

 

「課程幽默風趣之餘,他總不畏要求學生思考、反思其中悲痛而具爭議性的歷史難題。」帕蒂老師喜歡補充照片、影片等媒體內容來激發學生的思辨。這是他獨樹一格的教學風格,也是受學生歡迎的理由。」

 

然而,憾事卻在一次帕蒂老師以一張《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充滿爭議性的諷刺漫畫〈先知穆罕默德...一個巨星的誕生〉作為補充教材時埋下了種子。該漫畫的內容直接描繪出了穆罕默德的臉孔,更赤裸裸地顯示出其下體。該漫畫稱是為了反映宗教統轄人類,本末倒置的反思,卻也陷入爭議,被穆斯林視為帶有宗教歧視的煽動性內容。

 

關於帕蒂老師在課堂上引用此漫畫,課堂學生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陳述。

 

部分同學表示帕蒂老師明確解釋自己將引用極具爭議的素材,說明教學本意,並再三詢問同學意願,表示若有同學對此類題材感到不適,可以先行迴避,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

 

根據法國《世界報》調查,控訴帕蒂老師,進而引爆整起事件的,是課上一名13歲穆斯林女學生。該名學生對事件的陳述與其他學生迥異,她表示自己深感冒犯,並指出帕蒂老師在點名班上穆斯林學生後,便直接要求不願接受內容的同學自行迴避。對於在課堂上呈現爭議題材,更被要求自行迴避反感內容,女學生備感歧視。

 

宗教歧視引爆的公審與私刑

 

女學生的遭遇及說詞,因涉及調查過成需保護未成年,真實性至今仍無從得知。得確定的是,該名學生事後將遭遇轉述家長,憤怒的學生父親,在未經手學校或當事人老師的情形下,在社交軟體上以一則自拍影片,陳述事發過程,並公開姓名及學校地址,公審帕蒂老師。

 

影片先是在全校家長中瘋傳,很快更因為幾位保守派穆斯林意見領袖的轉發,從法國延燒到了中東,遠至北非的穆斯林社群。原本僅僅一條自拍控訴,在各種誇張的負面渲染下,迅速於一周內成為占據各大版面的社會議題,最終引來法國各主流媒體與中央政府的關注。

 

從一則漫畫蔓延至一起血案

 

從課堂上引用爭議性漫畫開始,事件持續發酵至10月16日下午,18歲車臣裔兇手安佐羅夫(Abdoulakh Anzorov)計畫性從巴黎市外遠涉校園蹲點,並於殺害帕蒂老師後將其公然斬首。事發後,安佐羅夫發佈了一則附有「斬首證明照」的推文,更點名法國總統馬克宏向法國的異教徒們宣戰。推文發佈後不久,他便被反恐特警包圍並擊斃。

 

追究安佐羅夫社交帳號,從創辦帳號起,內容皆圍繞於宗教相關言論,但直到血案發生前,都無明顯的極端發言。然而安佐羅夫也為被發現與被害教師帕蒂有任何淵源,甚至未曾與帕蒂的生活圈有過一絲交集。血案的發生,極有可能歸咎於網路社群的煽風點火。

 

血案背後社會觀念的分歧

 

深究此次宗教衝突事件,可追溯至法國最深層的社會衝突。

 

一直以來法國奉行「政教分離」,根據政教分離原則,任何公共場所,教室、辦公室或者政府機構,都不應該受宗教影響。

 

[閱讀政教分離與宗教自由衝突下法國穆斯林頭巾配戴爭議]

 

儘管官方用意在於若為了保護特定群體而限制言論自由恐怕將破壞國家整體和諧,近年以此為中心所產生的矛盾日益漸增,社會也逐漸出現希望政府重新審視並界定言論自由和世俗概念的聲音。

 

隨著改革的呼聲漸大,2015年的《查理周刊》宗教恐攻一舉顛覆了情勢。

 

法國著名諷刺雜誌《查理周刊》總部於2015年1月7日遭到恐怖攻擊,造成包括發行人兼總編輯夏邦尼耶(Stéphane Charbonnier)和2名警察等共12人死亡。涉案的3名「聖戰士」都遭警方當場擊斃。《查理周刊》因其挑戰宗教等敏感議題的漫畫引來殺機,周刊仍不改其志,持續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題創作。

 

 

該恐擊事件後,法國民眾的態度有了很大翻轉,原本認為雜誌漫畫內容帶有不必要挑釁的主流立場,轉變對該雜誌內容的支持。

 

當時,近7成的法國穆斯林表示不認同該漫畫內容,但雙方陣營皆對恐怖襲擊的行動表示強力譴責。

 

法國的穆斯林移民切身經歷身處社會基層的種族劃分和社會邊緣化。在宗教認同和言論自由兩者間分歧逐漸延伸下,社會衝突也日漸加深。

 

法國民眾齊聚街頭哀悼已逝教師帕蒂,並表達對極端伊斯蘭分子之不滿(湯森路透)。

 

斬首案為法國揭開一場新的挑戰序幕

 

斬首案之後,法國境內的伊斯蘭主義和言論自由的衝突再度成為焦點。

 

法國總統馬卡洪公開譴責伊斯蘭「極端教徒」之餘,宣布將徹底掃蕩境內極端伊斯蘭份子。21日,法國政府宣布48小時內關閉巴黎東郊一所清真寺,禁止查與斬首案有關聯的51個法國境內伊斯蘭協會。法國內政部更有消息指出,法國警方將嚴密控管伊斯蘭宗教相關活動,執行頻繁至一日20次的內部檢察。

 

法國政府承諾將新增刑事罪名,懲處任何藉由在網路公開細節資訊、置他人於險境的人。法國部會首長20日也與國內社群網站企業領袖討論打擊「網路伊斯蘭主義」相關議題。

 

反對派領袖批評馬卡洪政府欠缺實際做為,呼籲「要武器,不要眼淚」。而馬卡洪從國際層面反制極端主義,他表示20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通電話,要求普京加強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同日更於推特宣布與伊拉克總理會面商討針對伊斯蘭恐怖分子的共同對策。

 

 

法國政府對該案對境內極端宗教的徹底掃蕩,過去5年來的多起宗教恐怖襲擊,每一次都加深了社會根基分歧與對立。

 

法國社會衝突下的恐攻事件

 

2018年5月12日:車臣一名持刀男子在巴黎市中心刺死一人、刺傷四人後被警察開槍擊斃。

2017年10月1日: 兩名女子在馬賽火車站被刺身亡,「伊斯蘭國」(ISIS)表示對事件負責。

2016年7月26日:一名神父在諾曼底教堂被兩名兇手割喉而死。

2016年7月14日:一部大卡車在尼斯的濱海大道沿途衝撞人群,造成86人死亡,嫌疑犯後遭警察擊斃。「伊斯蘭國」稱襲擊事件是突尼斯出生的法國人所為。

2016年6月13日:在巴黎西部馬格納維爾郊區的家中,一名警員和他的伴侶被聲稱效忠「伊斯蘭國」的聖戰分子刺死。

2015年11月13日:「伊斯蘭國」聖戰分子襲擊巴黎的國家體育場、咖啡館和音樂廳,事件共導致130人死亡。

2015年1月7:兩名伊斯蘭武裝分子突襲諷刺雜誌《查理周刊》辦公室,造成17人死亡

2015年1月8日:一名伊斯蘭武裝分子殺害一名女警,並在巴黎一家猶太超市劫持人質,造成四名人質遇害,後槍手被警方擊斃。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