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抗議青年要求釋放所有被捕的示威領袖。(湯森路透)
面對一波波的反政府示威,泰國總理帕拉育10月15日凌晨宣布曼谷進入緊急狀態,但是群眾積累已久的怒火仍難以澆熄,人們無懼緊急命令,持續聚集在市中心示威,警方也首度出動水車和優勢警力驅趕示威民眾。
儘管多數的集會在18日晚間陸續結束,總理帕拉育也同意與示威者對話並解除緊急狀態,但民眾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抗爭,人們在總理府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帕拉育在3天內下台,並釋放所有被捕的示威領袖,否則不排除展開新一輪的行動。
或許抗爭終會落幕,但這場運動所撕開的世代差異與對國家發展想像的分歧,恐怕難以輕易弭平。當老一輩的泰國人,仍將泰王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新世代的年輕人卻早已受夠公帑被無度地揮霍,尤其是被在疫情肆虐時拋下自己「子民」的人。
年輕人無法理解為何質疑王室就是罪,是不可碰觸的禁忌,每每向長輩提問,換來的卻是「太年輕、不懂事」的指責;上一個世代的人們,也未必否定晚輩的立場,但在驟變的社會中,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如何應對,也害怕打破長期建構的價值體系,遂成為一個個「瓊斯先生」。
「Something is happening here(有些事情正在這裡發生)/But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但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Do you, Mr. Jones?(是吧,瓊斯先生?)」
1965年的美國,社會氛圍正在轉變,六零年代前期的樂觀主義,到了中期逐漸變得晦澀。前一年在總統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的林登‧詹森,對地球另一端的北越實施報復性轟炸,民眾對於戰爭終結的期盼更顯遙遙無期。
巴布.狄倫(Bob Dylan)在那個劇變的年代發表了這首〈孱弱者之歌〉(Ballad of a Thin Man),質問當時仍自認置身事外的人們,以及位居國家要職的政客。
同樣的情況也在台灣發生。10月10日這天,當許多過去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就渾身不自在的獨派支持者,在日本時代的殖民遺緒——而後長期被威權政府盤據的——「總統府」前,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慶祝「國慶」,有些事情正在發生,但國內乃至於中國,仍有為數不少的「瓊斯先生」沒看出來。
「中華民國」的政府與國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特定政黨的專屬圖騰,但在蔡英文連任總統後,成功融入並連結了台灣,成為多數國人共同認可的元素。
從早期國民黨以「反共」為基本國策的「中華民國到台灣」,到李登輝「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現狀一再被重新定義;如今的「中華民國是台灣」,獲得817萬選民的肯認,新的現狀詮釋權於是交到蔡英文的手上。
文明的發展不斷向前滾動是歷史的必然,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先後肩負起推進這塊大石的責任。當發現自己的力氣不夠了,跟不上其他一起推著時代前進的人,或許就是時候退一步交棒了。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