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讓美國「恢復常態」,關鍵不在選拜登上臺,而在於讓川普下臺。(湯森路透)
最早在上周三(10月14日)由紐約郵報爆出來的亨特拜登的「硬碟門」迄今已過了十多天,但這精心策劃的「十月驚奇」,迄今對美國總統競選的形勢影響非常有限。這是什麽原因?
首先,這次選戰的基調不在於「選拜登」,而在於「反川普」。
拜登的口號不是自己有多好,而是說自己能把美國「恢復常態」(return to normalcy)。恢復常態的關鍵不在選拜登上臺,而在於把川普選下臺。可以說,只要民主黨推出的候選人不太糟糕,是不是拜登根本不太重要。
拜登吸引的不光是親民主黨選民,就連不少共和黨人也紛紛表示支持拜登:2016年共和黨初選候選人、前俄亥俄州長卡西奇在民主黨大會上現身支持;至少14個小布什和奧巴馬時代的共和黨籍部長級官員支持拜登;至少14名前白宮官員,包括川普自己任内的前國安顧問博爾頓和前傳媒主任斯卡拉穆奇支持拜登;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和前參議員弗雷克等支持拜登;前國安官員更數次發表聯名公開信撐拜登;這還不算公開指責川普但未公開支持拜登的共和黨要員。那些「Never Trump」的共和黨人還發起林肯項目(Lincoln Project),籌款拍廣告阻擊川普。以往從未支持任何黨派的大衆報紙《美國今日報》、保守派報刊《新罕布什爾時報》、以致科學社群的專業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等也紛紛支持拜登。
這次選舉中,拜登基本上閉門不出。即便到了選戰最後關頭,民主黨最大的競選活動就是奧巴馬在費城幫拜登搞集會,桑德斯在賓夕法尼亞搞集會,主角拜登(甚至副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反而不見蹤影。所以把拜登説得多壞,對很多人來説並不太在乎。
其次,上文談到的「不太糟糕的候選人」很關鍵。
不太糟糕意味著兩點:第一,政策爭議性不能太大,比如桑德斯的爭議性大,民主黨人害怕嚇怕中間選民,他就沒有被選上。第二,形象不能太差。
後一點這可用2016年的希拉蕊為例比較。希拉蕊的强悍作風和女性身份,導致愛她的人不少,恨她的人更多。在很多美國人心目中,希拉蕊一直是腐敗政治的象徵。在民調中的「喜愛净值」(喜愛她的百分比減去憎恨她的百分比)長期為負二十多巴仙。在初選前,希拉蕊的「電郵服務器門」已紛紛擾擾,塑造了希拉蕊「特權、不守法」的形象;初選期間,進步派指責民主黨主流派幫助希拉蕊打壓自己;大選時,俄羅斯黑客盜竊的民主黨内部電郵由維基解密爆出,坐實了進步派的指控。到了選前最後十天,科米爆出的「二次電郵服務器門」把希拉蕊拉下馬。如果沒有這十幾年累積起來的印象,一年多的持續爆料,「二次電郵服務器門」不會這麽有效。
相反拜登在美國人心目中並沒有這樣「可惡」。老實說,如果不是歐巴馬找他當副總統,他是一個堪稱「平平無奇」的混資歷的參議員。不得不説,川普給人起外號還蠻能迎合聽衆的。他說希拉蕊是Crooked Hilary(腐敗的希拉蕊),說拜登他是Sleepy Joe(瞌睡蟲喬),指責拜登47年幹的事不如自己47個月幹得多,這些並非完全無理。但這也説明了,「腐敗」並非拜登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印象。因此,說希拉蕊「腐敗」很容易引起共鳴,但說拜登「腐敗」就很難一下子深入人心。
第三,有過2016年的教訓,美國傳媒和美國人對這種「突發消息」更審慎。
今次的「硬碟門」與2016年的披薩門有太多相似之處。2016年的披薩門,謠言從4Chan等網站開始傳播,說希拉蕊是國際販賣兒童組織的高級幹部,名人愛潑斯坦(一年前在監獄自殺死亡)也是其中要員。他們專門把幼童買來,送到一個小島上,供有戀童癖的民主黨高層和全球派領袖「享用」。這種荒誕不羈的傳言,在大選最後四星期越演越烈,很多「細節」不斷加入,傳得「有鼻子有眼」。在一些版本中,還有在小島上「吃幼童肉」的情節。在俄羅斯黑客偷竊的電郵中,裏面提到的各種食物,在陰謀論演繹中變成了「男童」、「女童」等的代號。而華盛頓周邊一家披薩店不幸成爲傳聞中的偷運幼童的據點。有人信以爲真,還真的到了那家披薩去「解救幼童」。在警方調查下,「披薩門」證實子虛烏有。
而這次爆料模式就是2016年影子。比如爆料的傳播者是以「陰謀論」著稱的朱利安尼、班農和匿名者Q(QAnon)等,也在4Chan(和其後繼者8Chan)和Reddit的部分版面中擴散。内容同樣演繹到「戀童癖」、人口販賣,「賣國指控」也和當年指責希拉蕊「賣鈾礦給俄羅斯」幾乎一致(即控制外國投資委員會把美國「重要的戰略產業」賣給外國)。
值得指出的是,這次指責拜登「通中」,則加上了很多中國特色的陰謀論,即郭文貴加大紀元的風格,扯上一堆「江習内斗」和「習薄鬥爭」的料。有媒體調查指出,郭文貴的側翼「路德社」是最早的來源,另一篇調查則顯示大紀元在流言的擴散和演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類消息華人有很強的分辨力,而對不熟悉情況的美國人來說,則不知道他們說什麽。
在2016年,在選前十日,FBI總管科米爆出的「二次電郵服務器門」,被傳媒大肆報導,最後成爲把希拉蕊以微弱劣勢輸掉選戰的關鍵。然而,諷刺的是,FBI隨後就說「二次電郵服務器門」新發現的郵件全部都無可疑。換言之,一個子虛烏有的「事件」完全改變了這四年的軌跡。教訓不可謂不深。傳媒反思道,如果「二次電郵服務器門」能再發生一次,一定不會選擇這麽報導。連有FBI公權力背書的事件,其報導也應該節制,何況是來歷不明的材料。
無論如何,有了「披薩門」和「二次電郵服務器門」的教訓,這次無論傳媒還是社交傳媒還是大衆,表現得相當審慎。
第四,「黑材料」不夠殺傷力。
保守派陣營放出的「黑材料」主要分三類,烏克蘭、中國、所謂「兒童色情」。其中所謂硬碟中有「兒童色情」内容還是催生「戀童癖」和「人口販賣」的原材料。但這一項最沒有説服力。如果真有兒童色情材料,以美國對兒童色情如此重視,不可能FBI和州警察收到材料後,長達近一年時間都無動於衷。因此,這些部門沒動作,反證了「兒童色情」不可靠。
有關烏克蘭的指控本來是最理想的。因爲拜登和烏克蘭的關係已經炒作過兩年,一般人都知道背景,容易理解。但參議院在9月才出臺拜登在烏克蘭事件上「沒有違法」的報告。這次的爆料不過是亨特安排烏克蘭Burisma Holdings的合作夥伴和拜登見面。明顯炒不起來。
拜登和中國的「利益輸送」看起來很嚴重,但「黑材料」沒有過硬的證據。自始至終,至今爲止,沒有公權力出頭為「黑材料」背書。一開始,唯一的信息源就是朱利安尼,這種情況下,傳媒不理會很正常。在聲稱「合夥公司」「中國鷹」(Sinohawk Holdings)CEO的波卜林斯基(Tony Bobulinski)實名指控下,才有第二個獨立的信息源。主流媒體才開始跟進。但波卜林斯基本身籍籍無名,信用成疑。在新聞發佈會上也不肯出示「證據」,也不肯接受媒體的提問。這些都降低了材料的可信度。在拜登完全否認指控後,就變成了「各有各說」。
「中國黑材料」或許能證明亨特和中國的關係,但難以直接把拜登拉下水。最有「殺傷力」的指控是拜登在「中國鷹」中有股份。但真相如何至今還是波卜林斯基片面之詞。那些email等最多是「環境證據」,而非實質證據。比如一封email中出現「大人物」占10%股份的字眼,即便「大人物」是拜登,這也不過是「臨時性(provisional)」協議。在Foxnews(親川普的媒體)獨立檢視了電郵後,認爲最後的股東結構中並無老拜登。波卜林斯基又說,亨特經常稱老拜登為「大人物」或「主席」(Chairman),但Foxnews檢視了其他電郵後,卻指出通常電郵中的「主席」指的是中國。
回看波卜林斯基在電視直播上的指控,其實最嚴重的一條不是「拜登暗中接受中國利益」,而是「拜登欺騙了美國人民」,這是指拜登說「沒有和兒子討論過海外生意」,但郵件中顯示拜登對其兒子的生意知情。
欺騙美國人民以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美國現在的總統每天説謊成性,「不説謊不舒服」,「政治人物必須誠實」的下限一早被川普拉低了。就算民主黨的支持者有政治潔癖,也不可能因此不投票。
最後,爆料時間太晚了。
爆料的時機選擇是一門藝術,太早了,到投票時已失去效應,太遲了,則還沒有發酵已經投票結束。再爆也沒有用。這次共和黨爆料團隊就犯了爆料太晚的錯。
如上所述,以上材料中最有殺傷力的是拜登和中國的關係。但拜登和中國的關係原先沒有鋪墊(都說烏克蘭),公衆對背景一無所知。這也是爆料一開始把重點放在烏克蘭上之故。無奈烏克蘭爆不出什麽樣子,於是才轉到中國上。但美國人明顯跟不上節奏。這種情況下,假設朱利安尼手上還有過硬的材料,就應該儘快打出來,但現在看起來原計劃就是靜等「拜登否認,從回應中找到漏洞,再抛出材料打臉,逐步升級」。
或許,在以往,這種把「黑材料」一點點「擠出來」爆料節奏是可行的。但今年選舉投票很早,目前已有四千萬人投票,絕大部分人心意已定。拜登選擇除了否定就「不回應」的策略,讓朱利安尼的願望落空。主要媒體冷待更減慢了其效力。朱利安尼們沿用以往的節奏,還在慢慢悠悠,正如足球賽到了80多分鐘,一隊0:3正落後,卻把球傳來傳去,仿佛自以為領先一樣,令「觀衆干焦急」。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更有力的「黑材料」及時放出,或者沒有公權力的背書,這次「十月驚奇」的效應很可能就影響有限了。
※作者為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