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置機動型魚叉飛彈(Harpoon Coastal Defense)。(擷取自Boeing Defense 推特)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DSCA)在美東時間2020年10月26日宣布,美國售台100套魚叉岸防系統(Harpoon Coastal Defense Systems, HCDS),包括400枚從地面發射的RGM-84L-4魚叉Block II飛彈、4枚RTM-84L-4魚叉Block II訓練飛彈、411個飛彈集裝箱、100輛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運輸載具、25台雷達卡車,和相關零件備品及後勤資源,軍售總價約為23.7億美元(約新台幣678.46億元)。
這次美國出售台灣RGM-84L-4 魚叉Block II,不是RGM-84Q-4 Block II+ER增程型構型。根據澳洲海軍數據,RGM-84魚叉Block II射程只有124公里,而非原先預期250公里。這是美中不足之處,但仍足以涵蓋台海周邊。台灣海軍採購岸防巡弋飛彈(Coastal Defense Cruise Missile, CDCM)的模擬想定設計,參照「美軍戰術手冊」以殲敵登陸船團70%戰力,使敵無法有效遂行登陸作戰。岸防巡弋飛彈具備機動、主動偵蒐與遠距打擊能力,是防衛作戰關鍵的不對稱戰力。
國造雄風飛彈無論是雄風-2次音速反艦飛彈,或是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雖然有保留現有的固定陣地部署,但都朝機動發射車部署方式調整。雄風機動部署方式是以大型拖車拖曳飛彈車到適當地點進行機動部署,而美製岸防魚叉飛彈系統,則是飛彈與車體合一,機動能力超越國造雄風飛彈系統。目前海軍海鋒大隊在包括馬祖東引、澎湖西嶼等外島地區,以及本島設置多個固定雄風飛彈陣地,台灣在獲得美製岸防魚叉飛彈後,未來也可能前進部署在外島地區,打擊能力將涵蓋中國沿海地區,對解放軍船團及陸上重要據點,都能具有精準的攻擊壓制戰力。尤其台灣擁有國產與美製岸防飛彈,因為接戰模式、雷達頻率等各不相同,敵人反制難度增加,更能有效提高擊殺率。
先前台灣國防部編列316億元預算,籌建60艘45噸微型飛彈突擊艇。微型飛彈突擊艇配備雄風-2飛彈,可部署在漁港,並由2到3名軍士官操作。其構想是以狼群戰術的突擊艇反艦飛彈,提高對解放軍侵台船團的擊殺率。但海軍獲得岸防機動型魚叉飛彈,其性能與微型飛彈突擊艇重疊,而且前者面對複雜背景的識別能力更佳。在外購武器裝備預算大增,造成預算排擠效應,微型飛彈突擊艇計畫將面臨衝擊。
華盛頓在一週之內宣布兩次對台軍售。10月22日宣布出售包括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 HIMARS)、AGM-84H/K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 Expanded Response, SLAM-ER)以及MS-110偵照莢艙。北京於10月22日宣布將對參與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波音防務(Boeing Defense, Space & Security)和雷神(Raytheon)等美國企業,及相關個人實體祭出制裁作為回應,隔日美國立即宣布出售岸防機動型魚叉飛彈。從美國公開對台六項保證以來,對台軍售項目具有限攻勢性,美國對台軍售「鳥籠」放大許多。《台灣關係法》加上六項保證,似乎有準共同防禦條約的意味。
近來美國售台武器射程已達300公里,但整體防衛構想作戰縱深仍只有100公里,故台灣作戰縱深應該稍微向外推,並結合周邊國家共同合作。不對稱作戰關鍵是要有撒手鐧武器,才能讓對手因無法一口吞下而考慮三思。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先進科技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