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放軍接連派出運8(圖)反潛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國防部提供)
中國派遣運-8反潛機,闖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一帶空域,現在幾乎已成為了長期化、定期化的行為。近期都以每天一個架次或兩個架次以上的頻率,從不間斷地進行騷擾。有許多人從兩岸關係緊張的角度來分析,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在進行消耗戰。不過為什麼是運-8反潛機?而不是過去常見的轟-6與運-8電偵機的組合?也沒有走以往繞行台灣本島、進行遠航訓練的路線?這背後一定有特殊的動機,值得國軍好好思考。
特別是之前衛星拍到,中國在海南島的榆林海軍基地裡,有核動力攻擊潛艦正在進出洞庫式潛艦基地的畫面,證實了解放軍在積極強化南部戰區海軍的水下艦隊。中國一方面不斷進行空中反潛訓練,一方面部署更多潛艦到這個地區,不止劍指南海,更在圖謀台灣的西南方海、空域,是一套綿密的戰略,以逐步擴張其影響力。
其實只要將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套繪到海底地型圖上,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中國為什麼不斷派遣運-8反潛艦,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空域了。因為從中國延伸出來的大陸棚,在這裡缺了一角,可以很明顯看出,從高雄外海開始到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一帶,出現了一個深水區。整個大陸棚最往內凹的地點,就在台灣海峽的南端入口。由於大陸棚的海水深度不足,非常不利於潛艦活動,所以換句話說,這個缺角就是潛艦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最佳潛伏地點。不止能靠近中國海岸線蒐集情報,這裡還是非常繁忙的國際航道,能監視進入台灣海峽的所有船艦。對中國來說,這也是「敵國」潛艦最有可能藏匿的地點,因此派出新型反潛機進行訓練,除了可以讓飛行員熟悉這片空域,累積操作經驗,也有嚇阻他國潛艦,限制其活動範圍的用意在內。
中國的運-8反潛機又被稱為「高新6號」,是近幾年剛剛加入解放軍服役的新式反潛利器。原始的運-8是仿製前蘇聯的An-12中型運輸機,目前廣泛服役於中國解放軍之中,擔任中程戰術空運任務。在運-8服役很長一段時間後,又再推出改良型的運-9,升級了機上的航電裝置與引擎系統。新的運-9也成為中國發展一系列電戰機、反潛機、空中預警機的空中平台。目前國軍所稱的運-8反潛機,其實就是以運-9做為載具,配備對海搜索雷達、磁異探測儀、空投式聲納浮標,可掛載深水炸彈與魚雷等武器。中國早在2012年就宣布研發成功運-8反潛機,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嘗試小規模生產。從2016年起,已有部份量產型的運-8反潛機進入解放軍服役。所以大概在這一、兩年逐步形成戰力,現在會開始頻繁出海進行反潛訓練,並不令人特別的意外。
過去中國沒有專業的空中反潛機,海軍航空隊所使用的轟-6巡邏機,只有很簡陋的設備,解放軍的反潛作戰能力,還是侷限在水面艦艇與潛艦。但水面艦艇與潛艦的問題在於,航行速度較慢,可以偵搜的範圍較短,遠不如大型反潛機在空中的機動靈活。從很久以前開始,美國就不斷派遣P-3C反潛巡邏機與EP-3E電子偵察機,沿著中國海岸線飛行,進行情報蒐集,中國也會派遣戰機升空攔截。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中國一架殲-8II戰機擦撞美國的EP-3E,導致這架電子偵察機必需在海南島緊急迫降,而殲-8II戰機則墜毀在海中,引爆兩國的外交衝突。近年來美、中兩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美軍最新一代的P-8A反潛巡邏機,更是常常出現在中國東南沿海、南海與巴士海峽一帶,徘徊不去。中國以運-8反潛機來進行反制,頗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味道。
目前這些運-8反潛機所走的路線,都非常雷同,進入到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的空域以後,就會折返離開。等於是在這個大陸棚缺角處的深水區,進行不斷重複的繞行,合理推測是在建立基礎的水文與地磁資料。因為地球磁場並不是均勻分布的,還容易受潮水、天候等因素影響,平日要先建立起基準值,未來有潛艦躲藏在這片海域時,操作磁異探測儀的人員才能從微小的差異中精準判斷。空中反潛極度仰賴飛行員與反潛人員的高度配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特別是中國不像台灣,過去曾經長期操作S-2T反潛機,在獲得新一代的P-3C反潛巡邏機以後,也能立刻從美國獲得操作教範與使用經驗。解放軍必需從零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所以中國需要從現在起,快速累積經驗,以因應接下來的可能挑戰,這當中就包括了台灣的新型潛艦。
台灣在長期努力之下,終於突破困境,準備開始興建八艘新型潛艦。目前廠房與關鍵零件都已經備齊,將在今年的11月左右,舉行開工典禮。預計在2024年下水測試,並在2025年正式成軍服役。美國已批准出售三套新型潛艦作戰系統給台灣,兩套將安裝在目前正在服役中的兩艘劍龍級潛艦上,另一套則留給第一艘國造潛艦使用。劍龍級潛艦預計在2024年完成升級,再加上已獲得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與新型的MK 48 Mod6 AT重型魚雷,未來台灣將可逐步強化渴望已久的水下戰力。這也代表國軍將更有能力運用潛艦來反制中國的攻勢。中國此時刻意加強運-8反潛機的出海訓練,除了有政治上的目的外,在軍事上也是在為反制台灣的新潛艦而預做準備。在輿論宣傳上,更可以抵銷台灣新型潛艦開工與現役潛艦升級的新聞,算是一石多鳥的手段。
台灣的八艘新型潛艦,噸位與劍龍級差不多,一樣不利於在台灣海峽這種大陸棚淺水區活動。未來的最佳活動區域,會在東部的太平洋、南部的巴士海峽,與高雄外海到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這個大陸棚缺角一帶的深水區海域。中國負責對台作戰的主力是東部戰區,但是鄰近的南部戰區,也勢必會出動大半軍力參與作戰。特別是南部戰區海軍,平日擔任對南海、巴士海峽一帶的防禦任務,戰時負責反制美軍的介入,並極有可能掩護解放軍從台灣南部登陸,以牽制國軍的海軍艦隊與陸軍部隊,協助東部戰區的攻台主力奪取北台灣。若台灣能擁有充足的潛艦兵力,就可以在這裡伏擊中國南部戰區的海軍艦隊或登陸船團,甚至是目前部署在海南島海軍基地的其中一艘航空母艦。這將可以大幅減輕台灣本島的防禦壓力,延滯並打亂解放軍的攻台計畫。
當然,這片在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一帶的海域,無疑也會是中國潛艦出沒活動的地點。台灣將P-3C反潛機部署在屏東空軍基地,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可以讓台灣的大型反潛機擁有地利之便,能就近監控這片海域與巴士海峽。而除了中國與台灣的角力外,美國的關島基地就在菲律賓海的另一側,輪駐在關島的洛杉磯級或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也能快速進入巴士海峽,抵達南海。特別是美國已訂購新型的殺人鯨無人潛艇,未來很可能優先部署在西太平洋。日本則在日前罕見地派出蒼龍號潛艦,與加賀號直升機護衛艦、雷號護衛艦,一起進入南海演習。剛剛下水的「大鯨號」潛艦,噸位更勝蒼龍級,將會讓日本的潛艦從現在的16艘,逐步擴增到未來的22艘,以因應中國勢力的擴張。這一切都讓中國感到芒刺在背,正積極尋求反制的方式。
對台灣來說,中國的運-8反潛機不斷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是一種蓄意的挑釁行為。但對中國來說,新型反潛機成軍服役後,進一步加強海上反潛訓練,在最可能有潛艦潛伏的地方進行操演,是正常的發展。借鑑過去的經驗,中國在獲得俄羅斯的多款戰機與軍艦,逐漸擁有遠航能力後,就開始頻繁在黃海與東海一帶活動,以擴大保護渤海灣裡的政經中樞與長江三角洲內的菁華地區,同時爭奪豐沛的海上資源。日本過去十幾年來,不斷攔截中國的軍機,每年所公布的航跡資料裡,都可以看到中國軍機不斷侵擾日本防空識別區的情況。當中國準備好控制東海的空域後,隨即就劃定了東海防空識別區。因此可以想見,中國接下來應該是打算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現在不斷侵擾台灣防空別區的動作,既是訓練空中反潛能力,也是在為這個目標做準備。
台灣應該要小心的是,中國未來所劃設的南海防空識別區,會不會涵蓋東沙島的上空,甚至與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重疊。因為中國之前所設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就故意劃入台灣最北端的防空識別區,蠶食我國空軍的活動空域。前一陣子香港故意搞小動作,阻擾台灣的客機前往東沙島,也顯露出中國的企圖,想在不發動軍事攻擊下,用各種手段削弱台灣對東沙島的實質控制力,同時將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變成中國反潛機的固定訓練空域。當未來台灣的戰機前往驅離時,還可能反被中國指控是「侵入其防空識別區」。近來包括空警-500預警機與運-9通訊對抗機也開始出現,很有可能是在為接下來攔截台灣戰機或運補東沙島的運輸機預做準備。國軍必需開始思考,當中國進一步在南海擴張時,要如何因應這樣的威脅,維持對東沙島的支援。
台灣社會必需要理解一件事。近來中國的軍事動作頻頻,一部份是因為國際政治因素,一部份是因為軍事發展考量。美、中情勢的緊張,新冷戰幾乎成形,是其中最關鍵的原因,這不是台灣可以左右的。中國在擁有更先進的武器後,向外擴張訓練空域,從近岸走向遠洋,這也是必然的發展。中國軍機與船艦開始頻繁出現在東海時,是中國與日本關係最好的時刻,中國也不曾因此有所收斂。這兩項因素都不是台灣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就可以化解的。中國想要躍升為世界強國的野心,讓解放軍的軍事發展瞄準的是美國。在未來兩大強權的對峙中,台灣只能被動因應接下來的緊張情勢。不過,這場新冷戰讓台灣在經濟、外交上,都獲得了利益,有更多台商回流,更多國家與台灣強化關係。只是凡事都有代價,更為嚴峻的軍事威脅,就是政府必需小心因應的問題了。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