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國空軍服役40年的F-5E戰機,迄今共發生28起飛行事故,造成22名飛官殉職。(空軍提供)
空軍29日一架F-5E戰機墜海,飛官朱冠甍上尉不幸殉職,引起外界質疑機種老舊,卻遲遲未能汰換引發憾事;國防部長嚴德發30日時出面喊話,表示2021年起將從台東聯隊優先淘汰F-5E,並在3年內全數汰換完畢。
不過,服役年齡40逾年的F-5E,其實是台灣「國機國造」的開端,當年政府與漢翔航空公司合作的「虎安計畫」,讓台灣F-5E戰機的生產量,占據全球總數的 1/4。
F-5系列戰機,主要有A/B及E/F兩種型號,是美國較為成功的外銷戰機之一;事實上,美軍本身從未利用F-5作為第一線戰鬥使用,除了一開始作為試驗投入越南戰場外,隨後便用作擔任假想敵戰機的主要用機。不過,造價低廉的F-5系列戰機,實際價格僅75.6萬美元,且維護容易,成為冷戰時西方陣營的第一選擇。
時至今日,F-5戰機仍是不少國家的主力戰機之一,中華民國空軍更是F-5系列戰機最忠實的「老主顧」;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F-5戰機的沿革,以及它在台灣空軍的歷史演進。
F-5E戰機的起源,要從全球第四大軍火公司─諾斯洛普(Northrop Corporation,下稱諾普)開始說起。諾普為美國主要飛機製造商之一,自1955年展開代號「N-156」的設計案,目標是產出一種低成本、保養簡單的戰鬥機,以競爭甘迺迪總統提出的「軍事支援計畫」(MAP),將低成本戰鬥機銷售給開發中的盟國。諾普公司為此設計了多種機型,最後由N-156F獲得美國軍援計畫的青睞,並被附予官方代號F-5A,而官方名稱的「自由鬥士」,在冷戰時代的意涵也不言而喻。
另外,F-5A擁有雙座教練機的F-5B,主要負擔作戰訓練的職位,除拆除機鼻的M39機炮外,也保留了一般作戰的能力。自1964年簽訂的第一筆生產合約,到1972年生產結束為止,諾普一共生產了636架F-5A,其中包括200架的F-5B教練機,並由美國政府銷售給多個盟國。台灣在1960年代,藉由美國軍援計畫的途徑,購得92架單座的F-5A與23架雙座的F-5B,在1965年開始服役,代號「玉山計畫」。
美國總統尼克森在推行「越戰越南化」政策期間,為加強南越在美軍撤退的空隙,向多個盟國調用軍援時的F-5A/B型機支援南越,包括台灣在1972年移交的35架F-5A。F-5A在國軍服役將近22年,1987年6月30日才除役,F-5B則服役31年,1996年6月30日除役;兩機全數已被封存,部分改裝成遙控靶機,在「天劍計畫」中擔任實驗時的射擊目標。
1970年代,諾斯洛普贏得美國政府提出的「國際戰鬥機」(IFA)的計畫,該計畫的重點從對地作戰轉向空優作戰,以供西方盟國對抗蘇聯強大的「米格-21」戰鬥機,此計畫也造就了F-5A-21的誕生,也就是後來為人熟知的F-5E戰鬥機,正名「老虎二式」。
該機種比先前的F-5A更長更大,裝備更強力的引擎,並提升高攻角飛行時的縱向穩定性;F-5E的衍伸機型,有在鼻翼保留M39機炮的F-5F雙座戰鬥教練機,以及將機鼻雷達及機砲拆除後,改裝成照向裝置的「RF-5E虎眼」偵查機。
美國空軍自有的F-5E戰機,因其大小和性能與蘇聯的「米格-21」相似,被用作擔任假想敵的用機,從1975年到1990年在空軍服役的全盛時期,F-5E在美軍共有多達5支假想敵中隊,直到蘇聯大量改為蘇-27及米格-29服役後,F-5E才正式從假想敵機中退役。
鏡頭轉回台灣,在越戰時期交付南越35架F-5A戰機的國軍,面臨空軍戰力補充的問題。國軍多次和美軍交涉購入F-4 幽靈式飛機未果,將腦筋放到諸多盟國使用的F-5E戰機身上;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的英文秘書葉昌桐少將,提議雙方在台灣合作生產F-5E戰機,大膽計畫卻意外獲得美方首肯。
1973年2月9日,台美簽訂協議,由諾斯洛普公司授權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現今的漢翔航空公司),生產100架F-5E戰機,正名「虎安計畫」,為國機國造首開先河。
1974年10月30日,第一架F-5E(虎安 1 號)出廠,為慶祝前總統蔣中正生日,被命名為「中正號」,成為第一台國造飛機;「虎安計畫」持續進行到1980年代中期,直到最後一次的虎安6號計畫為止,台灣一共生產了242架單座的F-5E戰機,以及66架雙座的F-5F教練機,占全球總生產量1/4,成為全球最大的F-5E/F系列戰機使用國。
F-5系列戰機,從1960年代開始服役的F-5A/B,一直到1970年代的F-5E/F老虎戰機,全盛時期,空軍共有5個聯隊都裝備F-5E/F戰機。1990年代,國軍開始換裝新型的F-16戰鬥機,F-5E/F正式退居第二線,成為空軍飛行員的訓練機種;失事飛官朱冠甍此次執行的任務,正是飛官訓練科目「基本攻防」,駕駛的F-5E戰機編號5261,出廠時間為1980年11月14日。
台灣空軍飛官的養成,採「三階段、三機型」的訓練方式進行,第一階段是T-34C初級練機,第二階段是AT-3高級教練機,第三階段則是F-5E/F部訓機;完成第一、第二階段的訓練,就算是一位合格的飛行員。分發到部隊後,再以F-5E/F作為部訓機,學習基礎的空中作戰及對地炸射戰術,歷經約100小時訓練,完成第三階段任務,成為駕駛空軍主力戰機IDF、幻象或F-16的成員。
從國防前線退居幕後,擔任部訓機的F-5E/F戰機,是一款標準的空優戰機,也是前一代的空軍主力,做為飛行員駕駛主力戰機之前的最後訓練,是再好不過的機種。不過,服役時間已長達40年的F-5E,面臨機身老舊、零件缺少的問題,F-5E的發動機已停產30年,都是靠不斷翻修來維持性能,可靠度也相對降低。
機齡已高,又缺乏升級的部訓機F-5E戰鬥機,其實2019年就該正式退役。據指出,當時國軍本欲藉由外購義大利的M-346高級教練機,取代現有的AT-3及F-5E/F,改為「三階段、兩機型」的訓練方式,並藉機汰換的舊機。但因開始執行國機國造的「勇鷹高教機」計畫,新機從外購改成自產,最快2026年才能完成交機,讓F-5E要再多服役5年。
F-5E看似過時,已成為「待退弟兄」,不過,目前仍有許多升級進化後的F-5E在不少國家服役,最先進的是新加坡空軍的「F-5S」,導入現代化設計,並能和巨蟒飛彈、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相容,大大提升效能;泰國、巴西、智利等國家也都獲得以色列的技術支援,檢整機體並進行全面升級,延長飛機壽命。
事實上,台灣曾有機會和其他國家一樣對F-5E進行大翻修,漢翔公司在1997年就針對F-5E推出性能升級計畫的「TIGER 2000」,編號5308的原機型於2001年出廠,2002年7月24日首飛,改良後的TIGER 2000,除了航電系統、對空雷達升級外,更可在機身中線掛載一枚天劍二型飛彈。不過,由於當時空軍預計在2010年前就將F-5E/F機隊全數除役,計畫就此無疾而終。
殉職飛官朱冠甍,是經驗相當豐富的飛行員,飛行總時數達703小時,飛F-5系列飛機的時數就有510小時,此次疑因F-5E機械老舊的問題而殞命。事發後,國防部長嚴德發30日時表示,國軍會在2024年將F-5全數汰換完畢;不過,離空軍原設定除役期限的2010年,F-5E實際上已多飛了10年。(追思片悼念飛官朱冠甍)
【延伸閱讀】
●【猛虎全紀錄2】F-5戰機被譏「鐵棺材」 撞山、失速墜毀層出不窮「痛失60名飛官」
●F-5E失事引戰機老舊問題 嚴德發:台東基地優先「3年內F-5全數汰換完成」
●朱冠甍曾說「F-5早晚出問題」 朱母痛訴:軍方未把飛行員的命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