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的民盟是唯一具規模的民主派政黨,因此民盟在本次大選中以絕對優勢勝出幾無懸念。(湯森路透)
正當世人目光都聚焦在美國大選之時,東南亞的緬甸也悄然迎來了五年一度的大選。本次大選是緬甸走向民主化後的第二場大選,也是對翁山蘇姬為首的民盟政府政績的「驗收」。經濟民生、民選政府與軍方的關係、新冠疫情、民族地方武裝、羅興亞人處境等議題,都與本次大選有著莫大的關聯。
十年前,被軟禁長達15年的緬甸民主運動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獲釋,軍政府也承諾進行民主改革、還政於民,成為緬甸民主化的開端。隨後,軍政府推選的開明派人物吳登盛啟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緬甸由軍人專制向民主政治過渡。而翁山蘇姬的民盟也在迅速壯大,並於2012年議會補選、2015年大選中均大獲全勝,最終成為執政黨。
但以丹瑞為首的軍人集團仍舊擁有巨大權力,在國會兩院中擁有固定的、直接任命產生的四分之一席位。而若修改憲法,則需超過四分之三議員的同意。這相當於軍人牢牢的控制著民主改革的「紅線」。憲法還規定配偶為外國人者不能成為總統,這就排除了已故配偶為英國人的翁山蘇姬成為總統的可能。翁山蘇姬只能以「國務資政」身份參與政治。此外,軍方還掌握有許多國企和礦山資源等龐大的經濟產業,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
2015年民盟上臺執政後,國內外普遍對翁山蘇姬及民盟有著很高的期待,尤其希望其在對外開放和人權領域做出突破性變革。
自西方國家解除對緬甸制裁以來,緬甸獲得的外國投資數額飆升,跨國企業也紛紛落戶。曾被國際社會長期孤立的緬甸,一定程度上迅速融入了全球化之中。在民盟政府的推動下,公司註冊等經商容易度方面也有提升。2015-2018年,緬甸經濟保持了年均逾6%的增速,表現喜人。而緬甸以和平方式實現普選和多黨制,也被認為是民權方面的重大成就。
可是,國內外觀察家也看到了緬甸民主化以來發展存在的種種局限和問題。在經濟方面,雖然外國投資成倍增長,但對經濟的刺激仍顯不足。緬甸目前還是以農業和資源出口為主,缺乏成熟的製造業與完善的服務業體系,經濟結構仍舊原始。基礎設施品質堪憂且缺乏配套。緬甸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經濟因氣候和天氣影響大,存在脆弱性和波動性。這些都在威脅著緬甸經濟的進一步成長。
2019年,緬甸經濟增速大幅下滑至2.9%,凸顯了其經濟的不穩定性。今年,面臨新冠的緬甸甚至發生了少見的饑荒,經濟前景很不樂觀。雖然緬甸不是新冠重災區,但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打擊勢必影響緬甸,使其原本就薄弱的經濟基礎受到重創。
在被抱以很高期望的民主與人權領域,民盟政府所做顯然是不足的。面對軍方根深蒂固的影響力,翁山蘇姬和民盟對軍方做出了很大妥協,在大政方針上受制於軍人集團。如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體制所需的修憲議題,就因軍方保守勢力的阻撓遙遙無期。而與緬北各民族地方武裝(簡稱「民地武」)的和解進程,同樣在軍方幹預下難有成果,緬甸政府軍與民地武的暴力衝突時有發生。
翁山蘇姬和民盟政府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的態度,最令國際社會瞠目結舌。榮獲多項國際人權獎項的翁山蘇姬,一直在為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的種族清洗行為辯護,並且拒絕承認若開邦等地的羅興亞人為緬甸公民。民盟政府在羅興亞人問題上一直唯軍方馬首是瞻,完全拒絕尊重和保護羅興亞人的人權。
翁山蘇姬和民盟政府的這一系列不佳表現,以及如今軍方仍握有大權的狀況,讓緬甸的民主化進程蒙上了濃濃的陰影。
但由於翁山蘇姬的民盟是唯一具規模的民主派政黨(另一主要政黨是舊政權及軍方背景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因此民盟在本次大選中以絕對優勢勝出幾無懸念。只有緬甸各地的少數民族政黨,能夠在部分地方選區搶得少量席位。這反映了緬甸民主勢力力量單一、多元政治不成熟的現實。民眾即便對民盟執政有所不滿,也沒有其他大型民主政黨可選。
不過,已經有政治人物組建新政黨參與本次大選。如前民盟籍國會議員泰特欽,就成立了「人民先鋒黨」與民盟競爭,並批評民盟內部「混亂且專制」。這表明民盟有分化趨勢,緬甸政治將更趨多元。
只是就目前看來,緬甸國內其他勢力還無法形成對民盟和軍方的有力挑戰。民盟一黨獨大、軍人長期干政的「二元政治」,將在這次大選後得以延續。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