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的急劇惡化,並非川普單方面行爲所造成的,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特別是中國自己的所作所爲也是重要原因。(湯森路透)
美國選戰激烈,台灣媒體和網民一面倒支持川普,熱情高漲。理由很簡單:過去四年,川普政府對台政策友好。不少人擔心民主黨上台後會一改過去四年的路線。加上有人渲染「整個民主黨都被中共收買」,民衆很容易認爲民主黨上台後會「賣掉台灣」。
筆者曾討論到,台灣民衆這種「過分的熱情」是不恰當的:台灣人「不做什麽」,就會延續這種有利局面。但「做了什麽」,就很可能自己給自己找敵人,無緣無故地得罪一半美國人,這豈非自找麻煩?
但前文沒有展開討論,民主黨上台後難道真的會「賣掉台灣」?本文繼續分析。
首先,民主黨會「賣掉台灣」的傳言,起源於希拉蕊被維基解密公開的一封電郵。這件事筆者在當時就討論過了,指出所謂「希拉蕊棄台論」是「政治潔癖下的幼稚病」。
實情是,當時有人在報刊上提出「中國國債交換台灣」(筆者注:這當然一看就知道是不可行的),有希拉蕊幕僚轉發這篇文章給她,然後她回信說「我看過了,覺得它很聰明,讓我們討論一下。」
這篇文章是在2011年及此後一兩年間,美國的國際關係界熱門話題「棄台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提出一個新奇的構想,這是不是很聰明?當然是。它是否值得討論?在美國而言當然也如此,事實上還討論了好幾年。
然而,稱讚它「聰明」,說「可以討論一下」,距離認可這種觀點還有十萬八千里,更不提要形成政策了。在美國看過政策建議的人都知道,政府内部交流的材料總會寫一些務實的建議,也會包括一些大膽的建議,作爲備用選項。有平時不會出現在媒體上的「大膽建議」非常普遍。在維基解密公開的郵件中,沒有看到國務院對這個建議進行過進一步討論。因此,實際上有沒有正式討論過也不得而知。
筆者雖沒有仔細地逐一檢查過所有郵件,但指控「希拉蕊賣台」的大有人在,如果真有更有力的「賣台」證據,那麽還怕這些有心人翻不出來?過了這麽多年,「證據」還只是那封電郵。因此,筆者認爲「有沒有正式討論過不得而知」恐怕還是保守的估計,實際情況更可能就是根本沒有正式被討論過。
更何況此事發生在2011年。此後五六年,民主黨繼續執政。民主黨如果真要「賣掉台灣」,早就可賣了。台灣現在還能像這樣好好的?
可見,以此作爲「民主黨賣台」的證據只是抹黑手段。有人則太容易跟風,人云亦云而已。
其次,在川普執政這四年,民主黨的國會議員非常親台,比共和黨不遑多讓。這裏以一些重要立法舉例説明。
台灣旅行法的最初版本在2016年9月由由共和黨衆議員夏波(Steve Chabot)、民主黨人謝爾曼(Brad Sherman)和共和黨人波爾(Ted Poe)聯合提出。大選後,在2017年1月13日,夏波、謝爾曼和共和黨人萊伊斯(Ed Royce)再次聯合提出。法案在衆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一致通過」,在衆議院表決也「一致通過」。到了參議院,在全體表決也「一致通過」。可見,從提出議案到通過議案,兩黨都高度一致。如果「民主黨要賣台」,何以連一票反對也沒有?
2018年,參議院首先提出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提出的議員是共和黨人加德納(Cory Gardner)、盧比奧(Marco Rubio)、楊(Todd Young)和民主黨人卡丁(Ben Cardin),這又是「兩黨聯手」提出。而「贊助議案」(cosponsor)的11位議員中的5位是民主黨人。法案在參議員對外關係委員會一致通過,在參議院表決也一致通過。到了衆議院表決也一致通過。
到了2019年,國會再通過《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這個法案在參議院版本由共和黨人加德納、盧比奧、康寧(John Cornyn)和民主黨人康斯(Chris Coons)聯合提出,在參議院一致通過。衆議院版本同樣由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聯合提出(Mr. Curtis,McCaul,Sires,Diaz-Balart,Gonzalez,前三者是共和黨人,後兩者為民主黨人)。在表決中,衆議院以415:0票,再次一致通過《台北法》。
事實擺在眼前,在這最重要的三項涉台法案中,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立場可謂完全一致。
如果說,在2017-2018年,共和黨控制了參衆兩院,民主黨沒有必要做「醜人」,故支持法案的話,那麽到了2019年,民主黨已奪回衆議院,如果真的要「賣台」,大可阻止《台北法》通過。然而,民主黨沒有這麽做。實際上,連一張反對票都沒有。
有理性的讀者都可從事實中得出結論,民主黨是否真有「賣台」傾向?
同樣道理,在香港、新疆、西藏等中國議題上,兩黨也出奇地一致。那種認爲民主黨是中國的傀儡的宣傳,真的有説服力嗎?
再次,中國真的能控制拜登嗎?
一種説法是,中共在美國收買了很多民主黨人和親民主黨的學者和「民主黨媒體」,要幫中國辦事。在最近的「亨特拜登硬碟門」中,可看到民主黨人的親屬所涉及的中國利益。於是,有論調指出,民主黨(特別是拜登)上台後,中國可控制拜登云云。
筆者對這種説法感到懷疑。中國要收買美國政客學者媒體,不是一時一事,而是長期方略。也誠然,不少人真的被收買。但很難相信,中國只會收買一邊,卻不去收買另一邊。
香港(著名右翼)評論家陶傑認爲,共和黨人大多出身資產階級,過慣有體面的生活,不容易被收買;而民主黨人大多是平民子弟,非常貪婪,容易收買。
這種刻板的言論經不起推敲。比如,共和黨人科魯兹、盧比奧等都出身平民階級。根據學者統計,雖然在參議院中,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富有;但在衆議院中卻反過來,民主黨人比共和黨人有錢。
至於那些「二代」(比如拜登兒子),其貪婪與否更多地出於自己本性,而不是父母財富。比如拜登早逝的大兒子,就被公認是一位正直的政壇新星,亨特倒是很早就沉迷墮落。何況拜登成名很早,亨特可說是「含著金鑰匙出世」。這些「出身決定論」顯然難説有普遍意義。
現在我們知道,拜登兒子和中國有經濟來往瓜葛,但這是否能「控制拜登」又是另一回事。
至今沒有什麽證據能説明,拜登本人和「醜聞」有什麽直接關聯。至少有三家分析過整份材料(而不是斷章取義)的媒體(華爾街日報、福克斯新聞、紐約時報)指出:根據現有資料,無法説明拜登捲入兒子的中國業務,更遑論從中獲益;而這家合夥公司似乎也沒有真正成交過什麽中國生意(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華信的葉簡明很快就被中共抓了)。
在「爆料人」博卜林斯基接受福克斯主持卡爾森采訪時,其最嚴重的指控也不過是「拜登知道他兒子的生意」,「對美國人説謊」。至於「知道兒子的生意」證據,則是博卜林斯基在2017年5月在洛杉磯一家酒店,在亨特等人的安排下和拜登見過面。
假設見面是真的(筆者相信有這個見面),也可肯定當中也沒有直接討論過生意問題,只是互相詢問和介紹等可稱爲「禮節性」的内容。博卜林斯基指出「拜登知情」的最重要證據,是在見面前「亨特曾向拜登提前做過10多分鈡的簡報」,但他沒有聽到簡報内容,只是想象出亨特向拜登説了什麽。整個故事如果是真的,那倒更像是亨特利用自己老爸的名堂招搖撞騙的故事。至於博卜林斯基說「有更有力的證據」,則被稱在郵寄中遺失了,也就是「死無對證」。
這裏的分析不是說拜登有沒有涉及在内。實際上,當時拜登不是官員,即便真涉及在内,也最多不過是「判斷有問題」,在法律上根本毫無可以攻擊之處。那種說「拜登會被中國控制」的説法都誇大其詞。
最後,民主黨上台,會改變美中(和美台)關係嗎?
有人認爲,民主黨上台會回到歐巴馬時代的老路。筆者曾多次批評歐巴馬的對中政策非常軟弱,甚至稱之爲「歷史上外交最軟弱的總統」。但即便如此,歐巴馬的對中態度遠稱不上友善。歐巴馬(尤其是第二任)的問題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重返亞洲或亞太再平衡計劃,就是在歐巴馬第一個任期内提出的。當時希拉蕊是國務卿,還專門發表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全面推進重返亞洲計劃。
在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首次澄清了在釣魚台島問題上的模糊立場,歐巴馬自己親自說,釣魚台在美日安保條約的覆蓋範圍内。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實施了自由航行計劃。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在這兩個問題上基本沒有突破歐巴馬的措施,照樣只實施自由航行計劃,釣魚台上至今爲止也沒有幫日本趕跑中國海警船。
歐巴馬在位八年對台灣軍售17次,雖然和川普時代無法相提並論,但放在各總統中,也不見得少。
歐巴馬建立起TPP,建立起新的貿易體系,本來是對付中國最有力的武器,但川普上台第一天就廢除了。歐巴馬時代已調查和制裁中興和華爲。現在蓬佩奧搞的「乾净網絡」,「安全供應鏈」之類,事實上還是回到了TPP類似的框架中。
同理,歐巴馬時代,美國已開始關閉孔子學院。現在美國的做法也不過是推進而已。
那種認爲「會走回老路」的説法,主要忽略了過去幾年美中關係的急劇惡化,並非川普單方面行爲所造成的,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特別是中國自己的所作所爲也是重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中國2018年的修憲讓幾乎所有的「親中派」都認識到「接觸政策已失敗」;2020年的瘟疫,讓美國各界都意識到供應鏈依賴中國的危害性;2020年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讓美國認爲維繫美中關係的重要連接點已失去,已無法再和中國回到從前。
這些因素都是客觀的,不可逆的,不是川普下台後就能改變的。如果說,民主黨的「全球政策」基建於對中國的期望之上,那麽這三個中國主導的事件,已導致這種期望全然落空。認爲民主黨上台會重走舊路的人,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些因素對美國對中決策影響之大。
可以預見,即便民主黨上台,美國也很難回到4年前。
※作者為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