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肉羹是基隆三沙灣老店,吸引當地人和觀光客光顧。(左取自金龍肉羹臉書,右由作者提供)
基隆的東北季風雨季似乎開始了!中午離開碼頭,很自然就來到金龍肉焿,滷肉飯20元+肉焿湯45元+「台灣辣妹」頂級生鮮辣椒醬免費無限供應,就是驅寒除濕的平價午餐。
基隆一年下兩百多天雨,從東北季風雨季(10-2月)、春雨期(3-4月)、梅雨期(5-6月)到不可料的颱風期(7-9月)。
尤其冬天下雨常「落袂離」(下不停),所以基隆俗語說:「雞籠天,雨傘倚門邊」(倚音uá),雨傘要放在門邊備用;又說「雞籠雨,三十九日烏」,有時會連下一個多月雨。
還有一句「雞籠人會軁雨縫」,台語「軁」音nǹg,就是鑽的意思。基隆人真的會鑽過雨的縫隙?當然不會!所謂鑽雨縫,我想有兩種解釋:一是把握在雨停的時間搶工作,一是努力在惡劣的環境找出路。
三沙灣的金龍肉焿老店,整修後重新開張,點餐電子化,內用外帶分開,還提供廁所,似乎生意更加興隆,雖然要排隊但不會等太久。
我要先談金龍肉焿的碗公和湯匙,多年來都是使用瓷器,而且是客製的「大同」品牌,小吃店竟有這樣的款待,堪稱罕見。
閩菜本多羹湯,在基隆小吃發揚光大。羹(俗寫成焿)指勾芡成薄糊的湯,可讓湯保持較久的熱度,基隆肉焿的外層還裹了魚漿,暖胃又暖心。
肉焿的正字是肉羹,羹就是用肉、菜等勾芡煮成的濃湯。肉羹在台灣是很普遍的小吃,我從小在基隆吃肉焿,以為肉焿外層都裹魚漿,直到在外地看到原來還有不裹魚漿、只裹太白粉的肉焿。
肉焿的煮法也有兩種,常見的是把醃好的肉料先燙熟,另做調好味的羹湯,賣時再把燙熟的肉料加入羹湯,這種煮法的湯較清。另一種是把生的、醃好的肉料,沾粉或沾魚漿後,直接一塊一塊放到滾燙的羹湯(台北的大鼎肉焿),這種煮法的湯較濃。
我覺得金龍肉焿勝過基隆廟口肉焿,應該是基隆第一。
金龍肉焿麵(米粉,粿條)一碗才45元,記得淋上基隆紙包烏醋,加一小匙「台灣辣妹」頂級生鮮辣椒醬,「夭壽好吃」喊在心裡就好。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基隆年輕耆老。關注台灣庶民文化的歷史書寫,從日常的生活窺見鮮活的故事。近年致力台灣地名、食物名、海產名的研究,著有《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