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台美關係基本面在國會

李濠仲 2020年11月08日 00:02:00
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讓台灣開始不信任「白宮」,並促成蔣經國將台灣駐美系統任務轉至遊說國會。(維基百科)

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讓台灣開始不信任「白宮」,並促成蔣經國將台灣駐美系統任務轉至遊說國會。(維基百科)

為了一場沒有決定權的美國大選,許多台灣人跟著亢奮和焦慮,並分別將拜登和川普作為不同政治意識的延伸,這是特殊國家、特殊情境下的特殊表現。會對本屆「美國總統」選舉投以那麼大的關注,當然和過去四年川普掌權下的白宮政治相互關聯,希望川普順利連任者,所寄望的無非川普任期後段催使出的台美關係,能繼續至少維持在那樣的狀態,畢竟自中華民國和美國斷交後,台灣一方已少能從「白宮」直接獲得那麼多可見的補償,加上美中情勢變化,再一定程度欲藉此作為台灣國際地位升級的跳板。

 

關鍵的70年代,季辛吉先密訪北京,隔年(1972)尼克森再以美國總統身分出訪中華人民共和國,且稱之為「改變世界的一周」,讓台灣一方感受到「白宮」恐非值得信賴的盟友,正因為如此,才有蔣經國之後大幅修正台灣駐美系統任務的政策出現,從而把台美關係的布建,轉至美國國會,並在台灣駐美使館原本寥寥數人的政治組成員之外,改以重兵養成國會遊說能手,其中不乏自美國當地招募熟稔國會運作的年輕台灣旅外學者,將之納入台灣外交體系一起工作(後來也有被稱為黑官)。當時國會遊說主要接觸對象,便是和共和黨總統尼克森處於對立面的民主黨國會議員。台灣駐美系統改組後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成功讓國會盟友在中(PRC)美建交前一刻,先通過了影響甚鉅的《台灣關係法》。

 

中美建交後,「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取代了原本台灣駐美使館的工作,但仍沿用既有機制,因有前期的改組,「北協」繼續將心思放置國會遊說。1982年錢復奉派駐美,訂出的工作準則就是「少說多做」,包括邀請美國國會議員、議員助理(有政治潛力者)和美國學者專家經年訪問台灣,以此維持台美之間所謂的「實質外交」,此時交涉層面比起之前更為廣泛,雷根當選總統之前,就是屢屢被邀訪到台灣的其中一位。

 

白宮之外關係的紮根,對雷根就任總統即公開承諾會忠實履行《台灣關係法》和確保軍售不無關係。此外,1994年柯林頓也曾就《台灣政策重審》(Taiwan Police Review),把原本定位為民間機構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成帶有官方色彩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也就是說,繞了一圈,遊說效果有時同樣會自白宮顯現。

 

台灣對美關係的拓展,國會部分,遍及共和黨到民主黨,從參議院到眾議院,也因為行事積極,終讓中國跳腳,於是不斷向當地媒體爆料「台灣官方行賄美國國會議員」,「中國立場」的指控,當然是要直接消抹掉台灣處境求存必要的脈絡,站在台灣一方,中國則不僅也在做同樣的事,只是他不只自己求發展,還多了要讓你不能生存而已。

 

國會經營,確實對台美關係起了相當作用,例如原本對台灣不甚了解的紐約州民主黨議員米克斯,本次雖然也是站出來反川普的一員,但他當年訪台後也確實表明過:「所有衝著台灣而來的飛彈武器和軍事威嚇,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們必須確保跨海(中共)侵略不會發生。」和米克斯同一時期訪問台灣的馬里蘭州共和黨議員巴勒特也是在訪台返美後,和其他議員連署致信總統布希,主張鬆綁軍售台灣難度頗高的神盾艦案。

 

另一方面為我們熟知的,就是官方之外,仿效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成立的「台灣公共事務委員會」(FAPA),他們也在追求台灣獨立地位和安全為志下,建立了另一支脈的對美國會關係。經過幾番政黨輪替,甚而民進黨執政之後,還自FAPA嫁接了可為應用的當地國會人脈資源。

 

台灣對美關係的拓展,國會部分,遍及共和黨到民主黨,從參議院到眾議院,也因為行事積極,終讓中國跳腳。(湯森路透)

 

美國國會歷來對台灣的支持,不容否認存有個別議員意識形態和選舉策略的考量,惟台灣過往遊說的力度,才真正促成了正面效果,軍售一環尤其如此。1999年柯林頓提出打算出售遠程預警雷達給台灣,關鍵人物,實為當時眾議院的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吉爾曼和其後一眾知台的資深幕僚,緊接著美國國會一再敦促政府出售「先進武器系統」和後來端出的《台灣安全加強法》,皆首先在國會場域有所突破而來。

 

回到川普,自四年前意外的「川蔡通話」,讓許多關切台美發展者好像嗅到不一樣的氣息。正如四十八年前被尼克森「背叛」,台灣以為白宮不可信而轉趨著力國會,四年前則因為川普上台而有了可以更密切往來的期盼,最好當然是直通白宮。但也就在同一時刻,不少友台的美國學者卻給出了示警,包括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在內,就曾提出(當時)無論川普是否真有挑戰美國長期以來所採行「一中政策」的意圖,對台灣而言,成為美中關係角力的籌碼恐非有利發展,乃至著有《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的福山,一樣提醒台灣不應輕易相信川普(當時)「重新檢討『一中政策』」的論調。但歸結而論,正如福山的補充說明,台灣在美國國會有很強的支持,因而他並不擔心台灣會成為川普和中國談判的籌碼。福山看到的,不就是台灣過去近半世紀於白宮之外所累積出的政治成績單。

 

台灣交手過美國那麼多位總統,遇上川普執政,確實超趕不少預判的進度,但眼前終究是「美國人的選舉」,美國選民傳達的是對自己總統的冀求,台灣只是觀局,隔著一面太平洋很難感同身受當地人的喜怒哀樂。不過,回溯四年前多數人對美國的未知和猜想,實際發展卻又如何,今天川普或拜登誰上誰下,台灣不都一樣是「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