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中共掠奪性將讓十四五的國際大循環無法發生

蔡明芳 2020年11月12日 07:00:00
中共的掠奪心態可能降低許多先進國家對中國的信任程度,讓十四五計劃中的國際大循環無法發生。(湯森路透)

中共的掠奪心態可能降低許多先進國家對中國的信任程度,讓十四五計劃中的國際大循環無法發生。(湯森路透)

中國共產黨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五中全會) 在上月26日至29日已於中國北京舉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標的建議」。在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包含國際與國內大循環的雙循環 (dual-circulation)、科技自立自強與推動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中國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所聚焦的領域與目前中國所面臨的經濟發展困境是相吻合的。因此,中共確實看到了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的具體做法是值得我們進一步關心的。

 

有國際循環才有國內循環

 

就雙循環而言,國際大循環與國內大循環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中國今年持續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後所提出的解藥。但是,國際循環與國內循環是相互影響的。換言之,若國際循環無法達成,則國內循環也不會發生。換言之,兩個循環可以相輔相成,也可能變成惡性循環。由於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是許多亞洲國家的共同特色,藉由出口驅動經濟成長的做發也已行之有年,許多國家的內需部門或服務業都間接受到出口部門的影響。在出口導向的國家中,出口產業對於就業的貢獻往往最多,這些出口部門的薪資有很大一部分就會流向國內的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消費,進一步創造國內相關產業的就業。在此情況下,內需產業的就業是由出口部門所創造的,若出口部門呈現不健康的急遽萎縮,將會使得國內需求消失,進一步打擊內需就業市場,此時,國內經濟將陷入惡性循環,雙循環的政策目標將無法達成。因此,如何降低美中貿易衝突與武漢肺炎所導致的供應鏈重組的廠商外移問題,以及嚴格資本管制所產生的外資投資中國疑慮,是未來雙循環能否實現的重要觀察指標。

 

技術自主可能面臨的挑戰

 

在面對美國政府的科技管制禁令,以中國華為為主要管制對象的科技禁購與禁售令已使得中國科技的發展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因此,建立一個自主且可信賴的紅色供應鏈是未來中共需積極努力的目標。就技術創新而言,我們可以簡單區分為硬體創新與軟體創新。就硬體技術而言,華為創辦人任正飛近期已指出「華為目前困難是設計的晶片中國還做不出來」。這表示中國在硬體的製造上仍需要藉由與先進國家的合作,藉由邊做邊學來增加自我的研發能力。

 

可惜的是,若中國持續與美國交惡,則中國技術自主研發的道路應該仍是漫漫長路。就軟體研發而言,新款華為手機已經無法繼續下載Google的作業系統,雖然華為本身有鴻蒙的作業系統,但是,在作業軟體具有網路外部性(指消費者使用一個產品的好處會隨消費者人數增加而增加,例如,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或通訊軟體)的特色下,鴻蒙系統要成功機會並不大。就如同美國微軟公司在手機作業系統中也試圖佔有一席之地,但是,目前與蘋果以及Google的作業系統市場率仍有極大的差距。雖然許多人指出一個世界兩套系統並非沒發生過,但是,基於網路外部性的特性,當某一套系統的使用者愈來愈少時,使用該系統的消費者的好處也會愈來愈低,該系統最終會消失。因此,中國技術自主所遇到的挑戰是相當大的。

 

一帶一路掠奪性投資已出現副作用

 

最後,中共一帶一路計畫所遭遇的主要問題並非在品質高低,而是中共與合作國家的心態。關於一帶一路的投資成果,所傳出的結果多屬於負面的事件,近期的例子即是寮國因為無法償還一帶一路的債務而必須將其一部分的電網交給中共管理。在電力是重要生產要素的情況下,中共掌握電網就是掌握寮國的經濟命脈。這樣掠奪式的投資方式最終必然面對許多被投資國的反對,或這些國家經濟也無持續發展的可能。因此,在一帶一路計劃上的許多國家財務狀況不好之際,一帶一路主要的問題非品質的高低,而是中共的掠奪性心態。中共的掠奪心態可能降低許多先進國家降低對中國的信任程度,讓十四五計劃中的國際大循環無法發生。掠奪性的心態也會讓外國更注意中共的技術竊取問題,減少與中共的技術授權,進一步使得其技術自主無法達成。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