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淪盤子】逾3成中國製大客車來台「洗產地」 爽領上億補助

陳燕珩 2020年11月10日 21:30:00
國內2017年底禁止中國製大客車車身進口,卻頻傳業者投機取巧,將中國製車身拆成五大部件輸台組裝,冒充MIT領取補助;圖為低底盤電動公車示意圖。(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國內2017年底禁止中國製大客車車身進口,卻頻傳業者投機取巧,將中國製車身拆成五大部件輸台組裝,冒充MIT領取補助;圖為低底盤電動公車示意圖。(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大客車補助漏洞大開!國內2017年底禁止中國製大客車車身進口,卻頻傳業者投機取巧,將中國製車身「化整為零」,拆成五大部件輸台組裝,冒充MIT領取補助,令國內車體業者跳腳,不滿交通部開過數次會討論,至今仍以拖待變,未明令禁止補助,白白砸數億納稅錢扶植中國車,直衝本土產業。

 

 

中國製車身輸台組裝「過水」 竟誆MIT領補助

 

為保護國內產業,台灣陸續禁止中國製大客車全車、底盤、引擎進口,卻爆出業者鑽巧門,將底盤輪胎拆除,假借車身名義進口。為此,經濟部2017年底再公告禁止中國製車身輸台,豈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肖業者竟將車身拆成5大部件,包括前圍、後圍、左右側圍、走道平台圍、天花板圍,進口後在台灣組裝,爽領交通部補助。

 

綠委林岱樺去年10月就踢爆,不少中國電動大客車業者透過部件、零件進口組裝方式,假冒MIT車輛獲得國內補助,每輛最高申請600萬元,至少200多輛取得補助,中國製車輛滿街跑,嚴重打擊國內產業。

 

 

怕得罪進口業者 交通部砍補助「以拖待變」

 

不僅如此,綠委林俊憲今年4月質詢亦點出,國內為提倡環保、扶植本土產業,對電動大客車補助將近5成,卻有高比例車身為中國製,交通部竟也不查,每年照發補助,國內業者十幾萬人,一家家關起來,沒生意乾脆一起墮落,直接進口中國部件來台組裝,這樣本土產業怎麼發展得起來?

 

當時交通部長林佳龍答詢表態,認為業者拆部件進口是在規避,申請補助「不宜啦」;路政司長陳文瑞則稱,部內有在開會討論,原則上希望五大部件進口的車輛,不能再領補助款。據了解,交通部4月、8月兩度召集會議,邀請各單位和業者研商,惟至今未明確拍板禁領補助。

 

一名車體業者直指,2017年底公告禁止中國製車身後,立委和本土業者多次反映拆件輸台亂象,但交通部怕得罪進口業者,不斷以拖待變,甚至想辦法幫忙解套,還一度打算設落日期限,承諾補助到年底,「業者自己鑽漏洞闖關,政府還大開方便之門,實在荒謬。」

 

綠委林俊憲今年4月質詢亦點出,國內對電動大客車補助將近5成,卻有高比例車身為中國製,交通部竟也不查,每年照發補助。(取自林俊憲臉書)

 

 

鑽漏洞! 中國製組裝大客車市占達33%

 

交通部針對大客車汰舊換新補助,每年金額約6億元,數量約300到400台,普通大客車每輛最高112萬元、中型巴士每輛135萬元、甲類低地板大客車每輛223.6萬元,無障礙大客車最高204萬元;電動車補助更高,甲類電動大客車每輛333.8萬元、乙類260萬元。

 

為了驗明正身,去年交通部公告欲申請補助的大客車,須經過實地車身骨架查核。有趣的是,今年4月前,車體公會協助查核248台車輛,其中將中國製車身拆成5大部件再組裝的數量高達126台,佔總量43.7%。然而,統計至11月10日最新數據,總查驗436輛車,中國進口部件佔144輛,比例下降到33%。

 

「這數字是遠遠低估的!」業界人士透露,許多進口業者知道今年車身骨架查核上路,仍在觀望中,要看政府是否「玩真的」,因此按兵不動,不是尚未申請,就是臨時撤案,若依業界實際進口部件數量推估,中國製車身進口組裝的數量高達7、8成,嚴重衝擊國內產業,政府再不防堵,整個產業都要垮掉了。

 

據統計至11月10日最新數據,交通部總查驗436輛汰舊換新大客車,其中中國進口部件占144輛,比率下降到33%;圖僅示意。(資料照片/張家銘攝)

 

 

中國製車輛爽領補助也OK? 交通部遲未明確答覆

 

車體公會秘書長戴維中指出,國內針對電動大客車,並非沒有產製能力,透過國外技術母廠授權,完全在台製造、組裝的廠商至少5家,「這才是真正國產。」但因中國針對銷售來台車輛有特定補助,導致不肖業者唯利是圖,想辦法拆組件進口;他強調,公會未反對使用中製零件,但補助涉及公帑,「不該拿人民的錢去補中國製車輛。」

 

據了解,交通部今年2度找業者開會,討論是否將進口中國製車身5大部件的車輛,排除在補助範圍外。但此政策牽動車體產業、製造商和客運業者,背後角力不斷,也讓交通部頗為難。與會人士透露,每次開會結論都朝向不給補助規劃,但後續不給明確答覆,也無正式公告周知,一直僵在這裡,盼交通部盡快拍板,不要再犧牲國內產業。

 

對此,交通部路政司表示,會按照立法院要求,針對車身以5大部件從中國進口的車輛,不給予補助,電動巴士部分近期會做出相關結論;至於柴油大客車,目前還沒有定論。

 

 

【延伸閱讀】
●【中國製車身拆招】爽領補助還想搓掉查驗 交通部「怕當壞人」被看沒有
●【擋萊豬入校】家長串連「秋鬥」上街 嗆綠不修法就抗爭吃到飽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