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蜜莉在巴黎》許多情節安排都被批:「不法國」!(Netflix提供)
看《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影集最有趣,也是最詭異的地方就是:不時出現一個讓熟悉法國或巴黎的人覺得怪怪的地方,好像吃東西突然咬到一顆沙子。
我嚼到第8集就嗑到一顆大石頭:卡蜜兒請艾蜜莉去她位在香檳的酒莊城堡度週末,認識家人。除了希望艾蜜莉的公司能接案推廣她家的香檳品牌外,還想順便把自己的哥哥牽豬哥給艾蜜莉(把男友讓給坐大腿還不夠?還有,這兩人的安全帶是怎麼繫的?用加保利的皮帶嗎?)(延伸閱讀:巴黎人吐槽:法國女人才不是這樣 《艾蜜莉在巴黎》的愛情不合理!)
欸欸欸,等等,香檳區盛產香檳和寡婦,不是城堡。很少有香檳以城堡為名,都是用寡婦才對啊。
上網查了一下。果然,影集裡的香檳城堡Château de Lalisse並不存在,實地拍攝的城堡在羅亞爾河谷區Indre-et-Loire.城堡本名Château de Sonnay,位在Chinon附近,是座18世紀的古堡,不過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延伸閱讀:巴黎人吐槽《艾蜜莉在巴黎》完全不懂吃:她的甜點是男人)
這座私人城堡裡也沒有泳池(和光屁股的老男人),但是參觀的酒窖和葡萄園風光倒都是真的在城堡裡拍的,因為Château de Sonnay本身確實是個酒莊,釀的當然不是香檳,是Chinon區紅酒。
另外,影集中城堡裡那個不合理地點了無數蠟燭的燭光晚餐,依劇中人的穿著和葡萄園的景色,應該不是秋冬而是春末夏初,不然老男人很難光著屁股曬太陽,一餐下來,包準眾人滿頭大汗。
不過難逃法國人法眼的,大概是那個闊嘴矮身,超級假掰的酒杯非常不適合喝香檳,這大概又是美國人的想像。
這個酒杯確實是18世紀時期曾經流行的酒杯,但是現在一般法國人的生活已經很少被拿出來用,多半是某些特殊場合或是某些家族為了彰顯自己社會階層,標榜高尚才會拿出來宴客招待,其實頗有矯情之姿。
但是很明顯的,編劇安排這個酒杯主要是為了說這個酒杯背後的傳奇故事:據說是皇后瑪麗安東尼乳房的形狀,以符合「慾望城市」編劇安放在故事裡面無處不在的性暗示。
至於香檳多寡婦,則是一個有趣的真實歷史發展。
愛喝香檳的人很難不注意到香檳酒莊多半不像波爾多酒那樣以城堡Château命名,而是寡婦veuve,很奇特吧?比如知名的凱歌香檳Veuve-Cliquot、伯蘭爵香檳Veuve Bollinger、Veuve Henriot, Veuve Pommery… 真是族繁不及備載.難不成香檳喝多了變寡婦?還是寡婦特愛喝香檳?(小三也是…)
事實上是:香檳的現代行銷約從19世紀初開始,過去女性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未出嫁前冠父姓,所有的社會權利都由其父親,叔伯或兄弟代理行使.出嫁後冠夫姓(或是保留父夫兩方的家族名字),但是社會權利仍然依附在丈夫身上,不論是開帳戶支票,或是打官司討公道,都必須由丈夫出面。
因此,當時婦女是不能享有獨立的社會身分與權利,唯有變成寡婦之後,才能以名正言順地「繼續為丈夫行使社會權利」的身份記帳、開戶、以及管理經營。
過去葡萄園的繼承多半是由第一個孩子(無論男女),所以當這個女性想要經營家族酒莊或是繼承先生的酒莊事業,將自己的寡婦身份公開是唯一的可能,寫在酒標上更是為了彰顯其經營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今日最有名的香檳寡婦當然是芭比… oops,對不起,應該稱她寡婦芭比-凱歌Barbe Cliquot,也就是今日隸屬LVMH集團的凱歌香檳.其實芭比凱歌甚至不是凱歌香檳的創始人。
凱歌香檳是飛利浦凱歌Philippe Cliquot於1772年創立的。芭比在1798嫁給了創辦人的兒子François Cliquot,關於她變成寡婦之前的事蹟我們所知不多,只知道她是出身香檳首府Reims的經營紡織銀行的富豪家族,經商貿易對她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本事。
1805年先生過世後(天啊,她的結婚只維持6年而已耶!)芳齡才27歲的她掌控先生的家族香檳事業,結合父姓與夫姓將之改名為Maison Veuve Cliquot-Ponsardin,就是今日在酒標上可以看到的品牌名字。
不過寡婦芭比對香檳的貢獻不是只有將家族事業搞到風生水起,橫跨整個歐洲,事實上她對香檳的釀製法有不少真知灼見。她是釀製現在非常流行的年份香檳millésimé的第一人,第一個年份是1810.她也是第一個玩玫瑰香檳的,時間是1818年.同時她也是將香檳的轉瓶技術研發至成熟完備的人(香檳裝瓶後在酒窖釀製時須不時轉動瓶身,讓殘渣緩緩沉至瓶底,並產生氣泡,是瓶中二次發酵的重要技術)。
寡婦芭比也是為自己的香檳印海報,做廣告行銷的首創人,厲害吧?
跟芭比同一年喪夫的變成寡婦艾波琳娜Apolline Henriot從芭比那裏得到啟發,也在1808年成立Maison Veuve Henriot AÎné。不過她倒不是盲目地模仿芭比,而是先生去世時她繼承了一塊土地相當優質的葡萄園,直到今日Henriot仍是一個水準頗高的香檳,尤其是黑皮諾釀的玫瑰香檳,是我個人的偏愛之一。
另一款我也很愛的香檳是Louise Pommery,這是來自Pommery香檳酒莊的特別款,就是向寡婦路易絲包瑪麗Louise Pommery於1858年創立這個品牌致敬,喝過Cuvée Louise Pommery 1999年印象深刻。
話說她在1858年接掌家族事業時,香檳最重要的市場在俄國以及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當時流行的是氣泡多且口味甜膩的甜或半甜香檳doux / demi sec ,這可能就是為何我手上一支1972年凱歌的200周年紀念款香檳是半甜demi-sec的緣故,這股俄國領軍的香檳甜潮一直延續到上世紀70-80年代。
包瑪麗寡婦認為甜香檳只能搭配甜點,不易佐餐,能佐餐配菜的香檳應該糖份較低,才是未來的香檳趨勢,以今日的眼光來看,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寡婦的前瞻遠見,她推出了含糖較低的干香檳brut – 也就是每公升含糖量低於12g。(延伸閱讀:巴黎人吐槽《艾蜜莉在巴黎》完全不懂吃:她的甜點是男人)
150年後這仍是今天香檳市場上的主流口味。
Brut香檳一推出立刻受到市場歡迎追捧,總銷量從1850年代的5萬瓶飆升到十九世紀末達到2百萬瓶,把路易絲-包瑪麗的地位拉升到和芭比-凱歌等齊的天后寡婦,她也是在Saint-Nicaise山裡挖隧道當地窖儲存熟成香檳的第一人,長達18公里的地窖恆溫恆濕的天然環境非常適合香檳的熟成。
除了芭比凱歌和路易絲包瑪麗兩位知名寡婦將香檳事業做得舉世知名外,另一個小眾品牌的香檳Veuve Devaux在1846 – 1951年之間共出現了三個寡婦主持家族事業!還有今日也是香檳大咖的Laurent-Perrier,是寡婦愛黛兒-沛綠雅Adèle Perrier在1887年因丈夫意外身亡後接掌香檳事業,時年37歲,她也把自己的家族名字和丈夫的結合成了今日大家熟知的Laurent-Perrier品牌。
不要以為香檳寡婦們只出現在19世紀,其實這個「傳統」在世紀依然延續著。1925年Laurent-Perrier酒莊被瑪莉路易絲瑪儂酷Marie-Louise de Nanoncourt買下,而這位雄才大略的寡婦則出身於另一個知名的香檳酒莊Lanson。
說到香檳寡婦們,還有一位大咖人物不能不提:莉莉伯蘭爵Lily Bollinger。她在1941年丈夫過世後把伯蘭爵Bollinger這個香檳品牌搞得風生水起,愛喝香檳的人絕對喝過Bollinger代表酒款RD款(RD是指新近除渣Récemment Dégorgé),就是在她的指揮下釀出來的。從1952第一個年份誕生至今,只有收成好的年份才釀,而Bollinger RD 2002年被譽為「本世紀最好的香檳」,被許多專家收藏搶購。
如果這樣介紹還不夠,那你該知道Bollinger香檳更為人知的是 詹姆士龐德007愛喝,它同時也是18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授予皇室勳章的香檳。說到這裡,忽然好奇,不知下一集的007有沒有Daniel Craig喝這款香檳的鏡頭。
當然,艾蜜莉初到巴黎勤跑趴,香檳沒少喝,男人沒少上,但是未必知道這些成就斐然的寡婦們以及背後的故事。
※ 謝忠道:台灣彰化人, 定居法國多年, 以書寫吃喝玩樂為業。文章專欄見台灣《聯合報》, 《旅人誌》 及中國《悅游》。臉書粉專「巴黎玩家謝忠道」以巴黎生活為題, 提供最新的法國資訊。
追蹤↠ 上報流行 第一手接收好文資訊
看更多《上報流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