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研製的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的「迅聯專案」,月前完成初期作戰測評而結案。(合成畫面/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朱明攝)
編列67億2543萬餘元原計劃以5年時間,委中科院研製的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的「迅聯專案」,隨著月前從高雄號測試艦上,海弓三防空飛彈由美製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經作戰系統導引成功擊落靶機完成初期作戰測評而結案;但迅聯專案從原計劃在2019年結案延後一年在2020年結案,外界質疑是戰鬥系統整合上還是未達海軍作戰需求所導致,但中科院人士指出,主因是向美商購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輸出許可,美方延宕1年才核發,相對整個作業流程也延後1年完成,經報請國防部核定延後1年結案。
據了解,中科院向美商購MK-41垂直發射系統是在2016年初與美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約,當雙方簽訂合約,洛馬公司向美政府申請輸出許可,時任歐巴馬政府對台軍售政策是採大包裹式處理,不是現在川普政府逐案處理,因此該案被延遲了近8個月後,才獲得美政府核發的輸出許可;不過,中科院與美洛馬公司簽訂合約後,除非拿不到輸出許可而合約無效重議重訂,雙方從簽訂合約後,就依合約內的期程開始進行各項工作,不會因輸出許可還未著落,就停下工作而延宕,所謂因輸出許可延遲的理由太過牽強。
記者長時間的追蹤調查採訪,在2015年就報導經台美的「海美會議」磋商並獲美方同意,配合國防自主政策,以中科院以商購方式向美採購MK-41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unch System,VLS)以及部分技轉,中科院從2014年開始與美洛馬公司展開協商談判;國防部軍備局也以「迅聯專案」從2015年到2019年,以5年時間編列67億2543萬餘元,委中科院研製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
該系統包括由中科院整合國產的3D相位雷達、電子反制與聲納系統,再加入美採購MK-41垂直發射系統整合海弓三、海劍二防空飛彈,以建構未來海軍各式軍艦防空飛彈系統,計劃測試成功後進行量產的代號為「海基型防空飛彈系統」。而中科院商購兩套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以及各項測試、訓練與部分技轉為21億5400萬元,而且是以獲得該系統並完成訓練與測試完成的5年(60個月)來訂定整個專案的期程。
中科院獲得「迅聯專案」預算後,應是談判結束開始進行議約並簽訂合約來執行,這才能趕上專案的期程,但是記者在2015年再就報導,因雙方對技轉金價格的認知差距過大而宣告談判破裂,並未在當年的11月底簽訂合約,受此影響,中科院執行的「迅聯專案」也確定無法在2019年進行MK-41垂直發射系統與海弓三飛彈測試工作。當時主要美商以該系統有實戰經驗,而且各國海軍使用該系統多年沒有意外事件發生,就安全與穩定性的技術就是關鍵,所以堅持技轉金的價格。
全案終於在2016年4月底雙方達成共識,依照中科院2016年度第二季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購案決標資料,洛馬集團獲得「艦用垂直發射器」,得標金額21億5400萬元,在2016年4月29 日決標,雙方在2016年5月23日簽訂合約。因此案是商購案,並不是軍售案,送給美國政府核發輸出許可由美洛馬公司簽完合約後,立即向美政府提出。
據指出,但當時歐巴馬政府顧及中國的抗議,對台軍售案採集中大包裹式處理,若沒有排進處理期程,核定的輸出許可會一延再延,一般是送入審核時間是3個月,若沒有處理則又要等3個月;海軍的「康平二號」獵雷艦由慶富公司得標承造,2016年美洛馬公司承製整合獵雷艦作戰系統,一直沒有取得美政府的輸出許可,導致計畫期程延誤面臨履約是否要繼續的問題,最後海軍以美方審核的行政作業非慶富所能掌握,軍方過去對美軍購也都曾面臨類似困境,海軍依此同意慶富展延。
據了解,2016年中科院與洛馬簽約時就已經發生獵雷艦作戰系統輸出許可的問題,受到當時歐巴馬政府對台軍售政策的影響,商購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案也是一延再延;不過,從雙方簽訂合約生效開始,雙方就必須依合約內期程執行各項工作,除非合約作廢不算,否則用輸出許可延遲的理由來延長專案期程,似乎有迴避延遲專案的真正原因。